双星新材的上游有明显的周期性,下游还好,且明显向高端膜材料包括新能源方向转型,高端膜材料的占比越来越高,且这块周期性并不高,所以绝对不应该享受这个估值。但市场就是给了这个估值,如果市场是正确的,那一定市场在担心一些东西,我觉得周期性可能不是主要因素,更多的还是财务上的一些顾虑。最近听了一些交流纪要,提到预付30%进行锁量锁价,上游石化产品能锁价多少有点颠覆我的认知。但双星又没有有息负债和存货,且减持和融资的动力都不强,又看不出财务作假的动机。无论如何,对于反常的事物,通常还是多留个心眼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1、成本端的周期性依然在;2、原来产品大多是低端膜,周期性较强,现在新材料膜占比达到80%以上了,但是周期性是否减弱还需要市场证明;3、有人怀疑财务上有些不干净,一小部分人怀疑担心罢了。4、21年左右涨幅也非常大,22年开始增速有减弱,市场担心成长性降低。
双星的PET铜箔成品未来一年到一年半内都不会产生销售收入吧。但是他的膜材料,卖给PET铜箔厂家的膜材料可能会先于自己的PET铜箔成品先产生销售收入。双星是既可以卖膜,又可以卖成品铜箔的企业。即便暂时不能产生销售收入,但是PET铜箔短期会带来估值中枢的变化。会让市场重新认识双星,重新给双星定价。另外,双星本身原来的业务未来2-3年也会保持30%左右的复合增长。可谓下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