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养老金调整结束后,有一类人比较着急,就是今年刚退休的人,只能拿到基本养老金,但是不能参加上调,只能眼巴巴的盼着明年参加后可以享受涨钱待遇。受养老金收入差距的影响,明年能不能进行控高提低,为低于3000元的人再多涨500元,对养老金达到6000元的人,直接停止上涨呢?我认为基本没戏,7大阻力非常现实:
第一,低收入者是普遍并非特殊
今年养老金调整上,个别省份对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工人会在3项调整后继续加发一笔钱,今年仍然是贵州省最高,3个档次分别可以加发550元、530元和510元,超过很多人三项调整后的几倍,但没有造成较大的反对呼声,就是因为这部分群体自带的特殊属性,他们曾经为国家做出贡献,从人数上,大多是近百岁的老人,数量极少,所以,退休人员们不会感到太大的不满。城市发放上,也不会太吃力。
而对于月收入在3000元的人,虽然收入不高,但这却属于大部分群体,因为到2021年,平均月养老金水平才达到2987元,可见要为这么多人每月多加发500元,养老基金账户的压力是巨大的。
第二,刺激大量低收入人员要求加发养老金
对低于3000元的退休人员再加发500元,说明是将3000元作为一个加发的衡量标准,但是还有很多2000元以下的,1000元以下的,除了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人,还有更多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据显示,到2021年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上,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807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797万人,还是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更多,相比职工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987元,居民平均养老金仅有179元。
要这么比较的话,农民每个月到手的养老金只有几百元,他们对养老金倾斜照顾加发的迫切性更高。新的一轮争论风潮将会再出现。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对于3000元以下都能再涨500元,那么对只有几百元收入的人,是不是该上涨更多?一旦这种舆论趋势出现,养老基金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未来的资金可能不够满足大家的越来越大的胃口。
第三,高收入人员断缴导致养老基金收入下降
无论是低收入人员还是高收入人员,大家都在退休前坚持缴费,高收入人员之所以能够领到更高的养老金,并不是对他们特殊照顾,而是因为他们在退休前,通过提高缴费标准,延长缴费年限所做的努力而获得的回报。低收入人员因为工资收入低,或者部分人参保累计年限短,才导致最终月养老金水平低。不能因为低收入人员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让高收入人员吃亏。
养老金收支一直倡导是体现公平性,激励性,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正是这个原因,才有很多人在退休前,积极参保缴费,一旦这个原则被打破,那些为养老基金做出更多贡献的高收入群体,也将选择断缴或不交,养老基金收入将面临加速降低。
属于已经退休,等着领取自己的投资回报的高收入人员,也将因此选择找政府单位讨要说法,社会秩序也将受到影响。
第四,低收入人员无法长期享受多涨钱的福利
从养老金对退休人员的核算发放来分析,是参考三个条件,即养老金计发基数、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判断的,其中养老金计发基数是按照社平工资计算,低收入人员退休前的工资普遍低于社平工资,而高收入人员正相反,核算时,对低收入人员是按照比工资水平高的标准核算,而高收入人员则是“吃亏”按照低标准核算。
这个过程中,已经对低收入人员倾斜照顾了一次。如果之后的养老金上调时,也倾斜照顾低收入人员,同时对高收入人员养老金上涨进行封顶,其他还在参保中的人,也将跟着对养老保险投资失望,开始断缴的话,随着养老基金收入下降,负担大家的养老金发放将更艰难,可能会重新取消对低收入人员多涨钱的福利。
第五,部分人将彻底失去参加养老金调整的机会甚至被扣钱
6000元直接作为养老金调整的封顶线后,对于很多收入更高的人来说,意味着养老金缴费等于是赔钱。比如像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专家等群体,他们本身工资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高,很多人达到七八千,有的可能破万,如果按照6000的标准,他们面临的就是退休后的养老金可能会永远按照同一个水平,有的可能直接退休后,还要倒扣钱以达到养老金不超过6000元的水平。而他们缴纳的社保费,如果存在银行还有利息,购买国债等产品,也有不菲的收益,相比缴纳社保费要更划算。
第六,影响物价、工资与养老金的平衡
《社会保险法》第十八条要求,根据平均工资和物价水平,适当调整养老基金待遇,保证不光是在职人员能提高工资,覆盖物价上涨幅度,退休人员也能不断调整养老金应对物价变化。但如果单独为部分人多涨钱,涨幅幅度过高,引发的就是新的经济乱象。
从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来看,总的上涨幅度是4%,2021年的物价上涨幅度是0.9%,与2020年对比,2021年的养老金上涨幅度是4.5%,2020年的CPI上涨了2.5%,可见,2021年~2022年,养老金上涨幅度与物价的差距已经拉大,如果说在3000元的基础上多涨500元,上涨幅度达到约16.7%,涨幅是总上涨幅度的4~5倍,养老金发放越多,将有大量货币通过消费流入市场,而商品数量和价格没有跟着上涨,将导致的就是通货膨胀,钱将不值钱。
如今,受国外战乱,经济不稳的影响,已经有多国出现通胀问题,如果我国也通过多发钱的方式补贴低收入人员,将对城市加剧这一乱象的爆发隐患,产生的就是恶性循环。
第七,更多人投机参保将养老金压力转嫁给国家财政
既然养老金调整倾斜低收入人员,那么释放的信号就是,可以通过踩线缴费,将自己塑造成“低收入者”享受低缴费多领钱的便宜,未来即便是高收入人员、企业也将跟着踩线缴费。尤其是企业,本身他们就要负担16%的职工养老保险费,员工职位越高,工资越高,他们负担的用工成本就越高,社保缴费标准也会提高,如果能够踩线,按照缴费下限缴费,他们能省下大笔成本。可是缴费的数额越少,养老基金收入越低,要负担大家的养老金发放,还要保持每年上调,在收不抵支下,发放压力必将转嫁给国家财政,那些本来能够用于开发市场,发展经济,扩大基建的资金,只能用于养老,对于城市发展将起到阻碍作用。
从以上的实际问题来看,养老金是不能直接设置高收入封顶线的,并且,对低收入人员,不能大幅度倾斜照顾,我国养老金调整制度能够从2005年一直坚持到2022年,还有继续调整的机会,就是因为严格遵循公平性原则,让大家看到努力的回报。因此,对害怕自己退休后养老金水平低的人,从现在起可以通过积极努力工作,学习,提升自己,争取升职加薪,延长参保缴费时间,同样能够在未来退休后领到更丰厚的养老金!
往期文章:
8月社保待遇迎来4大调整,事关养老和医疗,看看是否与你有关
今年养老金调整落幕,2023年养老金是否还能继续上涨?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