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木
今年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的一年,销量持续突破、渗透率不断走高,大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前所未有。但与油价一同高涨的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都有不同幅度的涨幅。
虽然势头仍然很猛,但更高的售价无疑也影响了一部分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决定。不少用户都将“等降价,我就买”的口号挂在嘴边,毕竟“早买早享受,晚买有优惠”是通用的道理。
前不久一些车企和媒体就已经放出了新能源汽车即将开始陆续降价的信号,但笔者又注意到关乎到电池成本的锂价似乎又将回涨,究竟这一次的降价潮还能否实现?
降价信号
前不久,小鹏汽车悄悄地进行了一次变相降价。目前,小鹏汽车的线下门店已经开始有优惠活动,其中包括了小鹏G3、P5和P7全系车型。优惠幅度在5000元到15000元不等,而且在优惠后还送选装包和辅助驾驶软件包等服务。
另外,马斯克也曾发话,称通胀已经开始改善,特斯拉的供应链成本开始回调。言外之意就是,特斯拉的价格也有可能降低,根据特斯拉一贯的作风,国产的Model 3和Model Y也将进行调整,不过时间暂时还不确定。
目前小鹏的优惠已经落实,但其他车企似乎并没有这个迹象,所以全面降价大概率不会出现。
国际锂价回涨
8月3日,澳洲锂矿商皮尔巴拉(Pibara)公告称,于8月2日举办了第八次锂精矿拍卖,最终成交价为6350美元/吨,较7月13日成交价涨2.6%,较6月23日持平。公告显示,拍卖500吨5.5%品位锂精矿,预计于9月中旬交付。
此次拍卖成交价相较于2021年7月30日首次拍卖,一年的时间价格大涨超4倍。
上海钢联预计,按照90美元/吨的运费测算,电池级碳酸锂成本约45万元/吨,产出的碳酸锂流通预计在12月份甚至更晚。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锂盐产量中有超六成原材料来自澳洲进口的锂精矿,上述锂矿拍卖价格进一步夯实了碳酸锂的高成本价,由于目前锂盐仍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锂价高位运行下,动力电池成本也会走高,新能源汽车企业将持续承压。
目前已经有不少车企已经宣布了车型涨价,所以目前来看,能够稳住不涨价或许比降价更值得期待。
车企积极应对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不少车企也都开始积极应对。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极狐汽车总裁王秋凤表示:“受到供应链压力做出价格调整很正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们影响也较大,但我们更多的是凭借内部供应链调整和成本优化,抵消了大部分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售价压力,让利于消费者。”
并且不少车企都已经在加大对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布局。比如广汽埃安自研动力电池试制线于今年3月打桩开建,项目总投资为3.36亿元,预计年底建成。业内人士表示,自主研发动力电池不仅可以缓解车企的成本压力,也可提高其自主供应能力。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应该客观理性看待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终端销售市场价格上涨的现象。涨价必然在短期内会影响购买热情,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化的市场能够抵消这一不利影响。
此外,随着原材料产业端供应环境改善,将一定程度上缓解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因素。
写在最后:
对于汽车这类大宗消费品,消费者向来是理性的。如果不愿意接受涨价,自然有没涨价的车型可选;如果涨价后能够从其他方面来弥补,比如增配、赠送其他附属产品等,也能够抵消部分涨价带来的影响。
对于车企来说,涨价不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如何通过产品优化让利于消费者,才是品牌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