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比嘴巴会说话,如何分辨一个人的真伪

人真的无法伪装自己的内心,伪装自己的身体语言吗?答案是肯定的。身体语言大多难以压抑或掩盖,听到好消息,人就会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激动时,人就会大声喊叫、手舞足蹈;做了亏心事的人总是心神不定;发怒时,都是青筋暴起、咬牙切齿。如果想要分辨一个人的真伪,不要听他说什么,要从身体语言入手,看看他的真实想法。

口头语言是人际沟通的常用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语言不可或缺,同时也有很多缺陷。口头语言有时候不能展露真实的内心想法,有时候则会受到意识支配,故意给出错误、误导的指令。

就语言系统本身来说,这套符号系统若能传递信息,首先需要将思想编码,将内在的思想转化为语言,传递给他人时,对方需要经过解码,才能接收到语言背后的含义。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加之传播过程中的偏差,接收者往往不能将句子的本意还原,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由此有可能产生歧义。

另外,学习语言需要天分。有的人伶牙俐齿,有的人笨嘴拙舌,有的人能将事情三言两语讲清楚,有的人则半天都说不明白一件事。会不会说话,能不能把话说明白或许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聪明或愚笨的方法,但很显然,伶牙俐齿的人在口头语言交流中起的是正面作用,笨嘴拙舌的人则恰恰相反。

比较特殊的情况是,人为的因素加入到了口头语言当中,产生谎言。今天的人们用口头语言交流,已经不是寻找食物、通报敌情那样简单了,每个人说话时都带有自己的目的,有的人想要含沙射影地指责他人,有的人则隐约含蓄地表达不满。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口头语言的纯粹性受到影响,沟通的功能被浪费。

当口头语言越来越不能让人明白彼此的真实意图时,人们倾向于从细微之处入手,从人的微动作、微表情方面察觉人的真实内心–如果语言交流能够恢复纯粹,这根本是多此一举,可惜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研究证明,人的嘴巴会说谎,但是身体绝对不会,很多时候,身体比嘴巴还会说话,而且说的都是真话。因此,身体动作成了人们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社会交际中,无声的语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效果,当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不一致时,人们往往会注意身体语言,而忽略掉口头语言。弗洛伊德就曾发现,当一个病人讲述自己的婚姻如何幸福、如何美满时,她却在下意识地滑动手上的戒指,很显然,她的生活并不像她描述的那般如意。

无声的语言从表情、眼神、姿态、手势,到语调、语速、触摸、衣着。距离等,这些身体动作都会传递信息,而解读这些语言往往比听对方说话更容易了解他的内心。

研究表明,人在一些基本的情绪方面会表现出一致的动作,比如人在看医生时,话语和动作会同时指向不舒服的位置;内心矛盾时,话语和动作会不一致,如内心反对,被迫投赞成票的人在说出“我同意”的同时,会不自觉地交叉双臂,眼睛回避,或者干脆看着地面;当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时,人们在不满地嚷着“臭死了”的同时,会皱起眉头,掩着鼻子,即使没有在话语上有所表露的人,也会做出这样的动作。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5月2日 12:14
下一篇 2022年5月2日 12:14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