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老年人脑子迟钝,接受事物慢,意识形态不清,是非难辨,真假不分,好沾光,如此!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再者说,骗子们掌握了老年心里,先甜言蜜语,好话说尽,然后变着法讲道理,高价让你买东西,骗取钱财,经过后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大部分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就是先沾便宜,后吃亏。
老年人的弱点很明显,反应慢点,思维容易短路,发生脑子一片空白,骗子钻空子,水到渠成。
好沾小便宜
谢谢邀请,我就是七旬老太,看到老人受骗真是痛心,究其原因是第一,有些老人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为了一些赠品为了理财赔尽一生积蓄大有人在!第二寂寞,看到有人说好听的,有人关心爱护,心就软了头就懵了,就好像吃了迷魂药跟人家走!
不只是老人容易上当,每个年龄段的人在利益冲昏头脑的时候都会上当,只是老年人在情感上被归类为弱势群体,稍有一点小事就容易被放大,其实不必刻意关注老年人的这一方面。在某些时候老年人其实比年轻人更强势。比如在菜市场,超市里,公交车上,广场上……
老人真的容易上当受骗吗?照理说,老人活了那么久了,什么世道没见过!结果他们居然比一般年轻人更容易上当,难道老人越活越倒退了吗?
在中国,上当的其实不止老人,儿童、少女、青年小伙等等,都是上当率比较高的群体。儿童上当是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很好的辨别能力;而少男少女容易上当受骗,往往是因为婚恋或者创业,都想捡便宜,快速致富。那么,老年人经验够了,也无需想着创业挣大钱快钱,在婚姻感情上虽然也有需求,但比起年轻人来说要小得多。
所以,说老人容易上当,主要是说老人更容易在某些骗局当中上当,在所有上当人群中,老人占据更大的比率。
那么,说老人容易上当,有地域特色吗?是不是只有中国的老人才更容易上当,而国外发达国家的老人没有这个问题呢?
其实不然,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较40岁的人群受骗的机率高34%,在2014年纽约有5%的的老年人报告其经历过财务诈骗。而这个数据很有可能是低估了老人受骗率,因为哦老年人并不愿意主动报告,要想了解最真实的上当发生率还是比较困难的。
老人在哪些方面容易上当?
其实所有的人都有自身的痛点,老人虽然年老了,但痛点却依然存在,不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反倒有增加的趋势。而所有的供应方都是按需定制产品,对于诈骗也不例外。诈骗者根据老人的心理,再结合一些时下流行的技术和政策,给老人下套,往往一套一个准。
那么有哪些骗局是老人容易上当,又是为什么呢?
健康保健方面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对疾病的害怕和对死亡的恐惧驱使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保持健康,希望能够更加长寿。虽然他们也知道很多药其实并没有太大作用,但还是忍不住,在销售人员用十分关心十分体贴的方式推销保健品时,他们常常无法控制自己。更有甚者,一些不良医院刻意开一些特别昂贵的药品以及要求老人进行非必要的检查治疗,给老人造成的财务损失和身体伤害更大。
身后事的处理
老人希望老有所终,终有所葬。对于身后事,老人看得比谁都中,尤其在中国讲究安葬、厚葬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老人更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风水宝地安放自己。要是有子女还可以不用过多操心,而如果是空巢、独居/鳏寡的老人,对推销墓地园林的服务需求就更高了,而很多骗子就利用老人信息不通等缺点收取高额费用而并不提供相应的服务。
抗衰老产品
如果说健康保健品是所谓预防生病的产品,那么抗衰老产品则是针对怕老的心理准备的。尤其是女性,更容易用抗衰老的产品。而市场的自发性不规范性也导致很多假药和非医疗机构注射品充斥市场。
电话诈骗
随着通讯的发展,电话诈骗一度成为诈骗热潮,波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而老人的咨询相对缺乏,对电话骗术知之甚少,更容易被骗,他们要么假装熟人借钱,要么冒充慈善机构或某权威机构骗取老人辛辛苦苦积攒的积蓄或者房产,而且这类诈骗犯罪分子在追踪抓捕上面难度更大。
网络诈骗
老人去到哪里,诈骗就跟到哪里。很多老人闲着学习电脑,会一些简单操作,但是对网络技术了解不多,就算是年轻人,很多也会被网络诈骗欺诈,何况老人呢。一不小心就把银行信息透露给了陌生人,导致大量存款被盗取。
缺乏养老福祉是上当的根源!
分析了骗子的各种高招,我们也要深挖老年人深层次的需求,因为正是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才给诈骗者可乘之机。那么,老年人到底在渴望什么?
想必老人的欲望是比较有限的,而他们的愿望则是强烈的。他们渴望儿女陪伴在身边,希望有足够的养老金,希望身体健康,希望容颜更显精神。希望牙齿不脱落,希望不得老年痴呆,希望儿女在外面丰衣足食。他们想要有属于老年人的产品,在吃穿住用上照顾到老年人特殊需求的服务和商品。
陪伴和关心是老人极度渴望的,而随着年龄增长,老人对社会的信任度更高,更容易发善心相信别人。而年轻人常常因为忙于事业而不能陪伴在老人身边,老人生病了就让他们住到医院,请保姆、护士看顾也不会亲自陪伴床前。老人精神上的空虚导致陌生人的关心也显得十分宝贵而真切。很多销售技巧就是跟老人谈心,表现出对他们极大的关怀,在取得了老人的信任之后就更容易得手。
在养老层面,老人希望给儿女减轻负担,自己养老。比如当国家出台以房养老的政策后,诈骗团伙就根据这个政策欺骗老人转手自己的房产,以为换来的是稳定的逆按揭,却不料白白丢了房子。
子女的关心和陪伴、属于老人自己的专用产品、养老保险与政策等等都是养老福祉,老人缺乏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用其他方式来满足。当诈骗犯掌握了老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就会编造各种谎言,给老人一时快慰,骗取财物。
一个是老年人反映迟沌,另一个是老年人总想沾小便宜吧!
下班接到电话妹妹:姐,姥姥又去买东西跟人打了起来,赶紧来。我刚要问情况,妹妹就把电话挂了,发来一个定位。我心里一紧,她都80多岁了,上次买东西跟人吵翻了天,这次不会又动手吧?我立刻赶了过去。
姥姥最近迷上领鸡蛋,每天早上坐公交车坐1个小时,赶到城北郊区一个小胡同里,四面八方来的老人,坐在屋里等待养生专家来宣讲,讲完以后,会给每个人发一张领鸡蛋的券。
接下来老人们一一体验产品,结束后,再限量发售刚才宣讲完的产品,因为老人太多,东西限量。
上次姥姥就和一个老太太因为抢一个按摩仪,吵翻了天。两个人都想立刻把商品买回家,但是只有一个了,他们都说自己先决定要买的,必须先卖给自己。
当时回到家,我们都和姥姥讲了,这个仪器网上有很多,并且更划算。但是她坚持认为网上的看不到都是骗人的。这个她体验过,很好用。
买回来以后,她对比了一下,觉得差不多。我们以为她就知道自己被忽悠了。不会再去抢购专家说的限量保健仪器了。
当我赶到的时候,姥姥和另外一个老太太,都坐在地上,披头散发的两个人,嘴里都念念有词,互不相让。
妹妹在一旁拉着姥姥,还有两个工作人员在旁边挡着另外一个老太太。这次他们因为抢着买剩下的一台护眼仪。工作人员说了,明天就能有货,但是他们都不退让,吵到了一起,到最后大打出手。
我知道情况以后,哭笑不得。
老人防骗方法:
1、老人容易被忽悠,总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最好的,又有所谓的专家来背书。儿女应该多和父母交流,多一些陪伴和爱。这样老人就会更相信儿女的话。
2、中老年人有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养生应咨询正规医院的医生,切不可病急乱投医。
3、老人不要轻信所谓的“专家”讲座、抽奖、免费领礼品等活动,多运动多听医生的建议。
4、不是光小孩喜欢占便宜,老人也喜欢,所以叫老小孩。 一定不要贪图别人的小恩小惠,从而陷入购物骗局。
5、亲情的关怀对老人来说十分重要。家人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普及防诈知识,多做风险提醒,主动帮助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