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本重组半年回望:北方钢铁“航母”快速起航

鞍本重组半年回望:北方钢铁“航母”快速起航

文 · 本刊记者 潘伟

《国资报告》杂志2022年第5期

鞍钢重组本钢后,粗钢产能将达到6300万吨,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拥有完整产业链、最具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之一。”在鞍本实质性整合融合起步时,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这样描述鞍本重组前景。

鞍本重组,以2021年10月15日“新本钢”正式揭牌为标志,开始进入实质性整合融合阶段。如今,鞍本重组已过半年,整合融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是否顺利完成了阶段任务目标?

“今年一季度在面临钢铁市场大幅波动情况下,鞍钢经营效益仍然得到了稳步提升。鞍钢集团一季度利润总额、净利润、铁精矿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营业收入895.76亿元,同比增长39.43%。”在鞍钢集团首次举办的新闻媒体沟通会上,鞍钢集团总法律顾问、鞍本整合融合推进工作组组长计岩介绍说。

正在创建花园式工厂的本钢厂区。

不只是管理层对未来发展越来越有信心,钢厂的广大一线职工也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有干劲。

“重组整合以来,人员更加精干了,工作任务更加充实饱满了,效益和效率指标都眼见着往上蹿升。我的工资收入也增加了,每月平均比以前高出1000多元,干得多的月份能高出2000多。”本钢的一线轧钢工郭鹏,从1997年开始进入本钢工作,至今已有25年,对此次重组整合感触很深。

至此,“南宝武,北鞍钢”的全国钢铁产业双雄并峙新格局基本构建起来。鞍钢重组本钢既开创了我国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重组改革的新模式,又实现了“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脱胎换骨的再造和重生,一艘北方最大钢铁工业“航母”成功试水并已然起航。

治理与管理:

自上至下重组融合

鞍钢和本钢两家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钢铁企业,在我国钢铁行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在辽宁省,鞍钢总部到本钢总部仅仅60多公里,然而走完这短短的路程牵起手来,却花了近18年时间。

如何消除两家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全方位的一体化,如何让“1+1”的强强联合产生“1+1 2”的效果,考验着重组整合的顶层设计与自上而下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落实。

鞍钢工作组进驻本钢后,共同组建了20个项目组,按照“要素管控+管理移植”和“战略引领+资源协同”两条主线,确定了整合首月、百日、半年、首年、两年、三年6个阶段目标,签订了涵盖627项工作标的、62项快赢项目的《目标任务书》,绘制了科学立体的整合融合施工图。

到今年4月15日,鞍本重组整合的首月、百日和半年3个阶段目标均已经顺利完成,成绩可圈可点。

本钢生产的冷轧镀锌卷

据计岩介绍,鞍本重组进入实质性整合阶段以来,按照“六措并举”的综合改革部署,鞍钢集团顺利完成了“六措”中的“四措”:鞍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本钢51%股权无偿划转、本钢债转股、本钢混改。鞍本整合融合及本钢市场化改革也在深化拓展创新过程中。

重组后,鞍钢在集团股权层面上引入两家央企,建立起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分别持有鞍钢17.826%股权。辽宁省国资委将所持本钢51%股权无偿划转给鞍钢,同时完成了以本溪钢铁为主体的44亿元债转股,本钢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率下降2.76%。

“在产能规模2000万吨级的国有全资钢企中,本钢是唯一一家实施混改的特大型企业。”计岩说。

鞍钢集团本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维说:“本钢8户企业百分之百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还全面修订本钢及主业板块公司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议事规则,实施清单化、规范化运行。”

在鞍本重组进程中,与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改革举措是进行管理管控上的一体化整合融合。鞍本重组以管理一体化为目标,围绕“要素管控+管理移植”主线持续深化管理整合。

据计岩介绍,重组以公司治理体系、差异化授权体系、管理制度体系“三位一体”全面覆盖、深度嵌入为标志,实现管理体系向本钢所属企业全域延伸、逐级贯穿,推动了组织效率、管理效率、运行效率全面提升。

业务与运营:

从产到销一体协同

鞍钢和本钢,生产地域邻近、所属行业相同、销售产品类似,使得两家百年钢企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同时,随着近些年我国钢铁行业生产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过剩等问题越来越凸显。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双碳”背景下,两家钢企“在一起”“成一体”的优势显而易见。

重组整合使得两家企业在治理规范化和管理一体化的同时,也实现了聚焦价值链核心业务整合和运营一体化,充分发挥了两者研发、采购、供应链、销售等多方面多环节的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重组改革的红利,但是并非必然。在业务深化整合过程中,鞍本业务重组是如何展开的?从哪些方面入手的呢?

计岩表示,在业务和运营方面,重组围绕“战略引领+资源协同”主线,持续深化业务整合,旨在最终实现运营一体化。

首先,以优势企业主导,向先进模式看齐,充分关切和维护属地利益和各相关方利益,逐步深化采购、销售、科研等价值链核心业务协同机制;其次,加快实施物流、招标、国际贸易、产业金融等业务整合;再次,组建新材料、能源环保、智慧服务等产业发展专班,着力构建钢铁、矿山“双核”+“第三极”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深层次的能力聚合、资源共享和价值创造。围绕基地内集中一贯、基地间统筹协同,完成本钢智慧运营一体化管控系统设计,加快推进鞍钢集团多基地一体化运营。

杨维说:“业务整合从核心业务向多元产业延伸拓展。创新多种方式,坚持横纵双向发力。横向上聚焦平台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深化业务协同运营;纵向上沿产业链从核心业务向多元产业协同运营逐步延伸拓展。”

那么业务和运营重组整合目前成效如何?

杨维说:“产供销全链条协同效应显著提升,本钢的对外议价能力大幅增强。”今年一季度,本钢备件辅料降价降本0.79亿元。3月末,有息融资较年初下降4.8%,较鞍本重组前降低18.7%。深挖协同创效潜力,快赢项目取得显著成果,本溪区域创效7.42亿元。

本钢管理创新部总经理刘慧玉表示,重组对本钢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发、采购、供应链和销售工作均有较大帮助。

鞍钢股份热轧带钢厂在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细抓实各个生产环节,在品种工艺匹配、生产工序衔接、设备精度管理上取得突破,全要素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一季度,轧制钢材超产4.9万吨,实现“开门红”。

一是统筹研发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业务重组整合发挥了鞍本科研机构“一院多中心”协同优势。一是确定鞍本第一批科研协同项目12项,3项正式开展工作,7项按计划推进;第二批筛选出15项协同备选项目,正在协商确认。二是确定4项专项协同产品,正在对接流程,后续将进一步扩大专项协同范围,为本钢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快速解决方案。

二是增加可采矿产储量,降低采购成本。据报道,我国2021年进口铁矿石超11亿吨,目前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80%。鞍本重组整合,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钢铁产业过于分散的情况,形成集中采购合力,提升对上游原材料的议价权。在各方面的推动和支持下,本钢取得本溪地区南芬、歪头山、贾家堡三个铁矿扩界采矿证和花岭沟铁矿采矿证,增加可采储量3.2亿吨。一季度液碱协同采购实现降采669万元;组织鞍钢矿业弓长岭铁精矿输出本钢预计6.5万吨,本钢增加效益400万元。“今年一季度,本钢协同采购降本7400万元。”刘慧玉说。

三是供应链和物流实现统一协调分配,物流运输效率和供应链更加顺畅。实现了港口资源、供应商、航线等物流资源全面协同及铁路、港口统一商务洽谈;充分发挥了集团现有现代供应链服务平台能力优势,提升钢材交货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统一海运平台优势,积极压控总体海运成本,推进协同租船出海。“今年一季度,集团为本钢8700吨钢材销售提供金融、配送及仓储一站式全流程供应链服务;为本钢销售客户开通10余条港到门服务配送线路,运量达1.36万吨,提升了钢材交货质量和效率。”刘慧玉说。

四是整合销售渠道,实现了优势互补。首先,推动了东北区域鞍本同类产品协同销售,促进区域市场良性健康发展;其次,产品、产线协同,优势互补,增加市场覆盖面,本钢品种钢销量增加。“本钢热轧、冷轧等品种产品协同初见成效,创效2578万元;经初步测算,热轧硅钢基料、汽车钢销量均同比提升,创效596万元。”刘慧玉说。

市场化改革:

由内到外激发活力

从企业的整合融合阶段跨越到聚合能量释放阶段,关键一跃就在于通过市场化改革,激发主体活力。

多年来,“不愿改革”“抵触改革”“没有信心”等问题阻碍着本钢的成长壮大。杨维坦陈:“在近十年时间里,本钢没有实施严格意义上的改革,部分职工对改革有陌生感和抵触情绪。又由于长期亏损,职工队伍士气低迷,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严重不足。”

面对重重困难,鞍钢集团工作组提出,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市场”发展之路,需要重组整合让改革和市场、共建和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广大职工接受改革,认同改革,支持改革,真正增强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板材热轧基地的本钢2300mm热轧生产线

实践中,一是在市场化体制改革上重构管控体系,深化授权体系;在机制改革上实施“授权+同利”。本钢搭建了板材公司、北营公司、矿业公司运营管理平台,落实市场主体地位,经营成效初显。今年一季度,北营公司一举扭转十几年来长期亏损的局面,连续三个月盈利,累计实现经营利润1.83亿元;矿业公司产量创历史新高。完成多元产业整合和改革方案制定,非钢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清晰。此外,按照“下管一级、分级负责”原则,本钢将168项核心业务、262项业务内容差异化授权子企业,实行逐级授权放权,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畅通“上下渠道”,推行“两制一契”(任期制、聘期制、契约化)。本钢总部、主业板块公司机关人员全员解聘、重新选聘,领导人员公开竞聘占比53.5%,解聘21人;1862人参与管理岗位竞聘,484人落聘,比例达26%。差异化制定“双跑赢、三区间”(跑赢大盘、跑赢自身,基本指标、奋斗指标、挑战指标)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主业板块、多元板块100%完成签订工作。

这些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本钢的高质量发展,惠及了广大职工,也获得了外界的积极反馈。

2021年,本钢实现营业收入907.89 亿元,同比增长 47.2%;利润创十年来最好水平;上缴税金56 亿元,同比增长99.3 %。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截至2021年12月末下降12.43个百分点。2022年一季度,本钢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实现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55.35%,实现开门红。

2021年,本钢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较上年增长23.1%,累计为职工发放超利共享利润奖4.7亿元。郭鹏说:“作为一名老职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福利待遇更好了,工资收入上了一个台阶,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对企业的未来更加有信心了。”

目前,外界对于本钢的市场化改革和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也给予了充分认可和乐观预期。各金融机构不断降低本钢的融资利率,最低利率下浮25%,融资保证金余额比年初降低了53%。

end

欢迎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8月4日 11:25
下一篇 2022年8月4日 11:25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