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全国正在加速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然而,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市场主体之一的中小微企业,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其生产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困难明显增加。
我国经济如何稳定发展?在产业数字化中,金融服务如何不“掉链”?建立有效的产业数字化与金融科技融合路径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还关系到数字经济发展的走向,更关系到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建立有效的产业数字化与金融科技融合路径,应该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让数据重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具体可定位于核心实体企业、核心政企、金融机构三大模块。围绕核心实体企业,从供应链的角度,着力发展上游小型实体供应商、下游小型实体客户群,以及代工等小型实体企业。聚焦核心政企,构建产业集中、行业集中、区域集中的中小实体企业,以及具有上下游关联的小型实体企业。完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融资,加强贷后小型实体企业监管,授信小型实体企业额度核算。
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数字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链条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着力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行业不断向前健康发展。
一、完善商业银行差异化政策供给
建议关注银行的禀赋条件差异,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为目标,差别化地推出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供给。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银行信贷的效率,取决于银行本身的新基建基础、数据甄别和获取能力、技术研发的规模经济效应等禀赋条件。若政府在实务中不能较好地把握银行自身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类型银行笼统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则很有可能忽视或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潜在积极作用,这不仅不能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有效缓解,反而增加银行的负担,损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鉴于此,政府一方面要重视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鼓励银行等机构不断创新金融科技模式,另一方面要立足银行自身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战略,以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差异化转型,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二、突破共性技术研发阻碍
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把握好金融服务的着力点,建议完善和提升金融机构新基建设施,加强生产要素保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可行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推动公共数据的信息开放与共享、加大对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效果高度依赖于数据和算法,政府应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统筹优化数据资源、算法模型等人工智能核心资产,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整合机制,打通数据鸿沟和数字孤岛,以此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和应用功能。此外,非统一的技术标准会阻碍银行的转型进程,政府应加快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标准建立,加大科研院所与高校差异化布局和支持力度,通过有针对性的产业科技引智等扶持政策有效促进共性技术的研发和突破,帮助银行克服技术研发的阻碍,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受技术条件的制约。
三、打造金融平等和普惠生态
打造金融平等和普惠生态闭环,有利于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形成异步融合发展,有效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门槛,并发挥政府普惠金融担保机构作用。政府应当在数字化试点的基础上,全方位、全链条、高普及率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整群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做好“转”“选”“培”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机制,推进企业“上云”规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此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新基建设施,让所有中小企业同等地享有数字化发展的机会,以防因数字化发展不平等不充分而造成信贷歧视和金融不平等。
四、深度融合第三方科技公司服务
通过数字技术机构和平台,协助促进中小企业导入信息技术目标,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咨询;同时制定推动信息技术服务等第三方科技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方案和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低廉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优质服务;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转型环境,推广企业共同数字平台建设。对中小企业改善内部运营、创新经营方式等引进信息技术投资提供贷款,对企业使用数字化转型的信息技术工具投资提供融资等。
(作者分别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助理教授、上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上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周丹旎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程宏 杨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