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选手王怡:赛前飞往美国,被国家队永久除名,郎平表示惋惜
在中国女排几十年的建队史上,“铁榔头”郎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里程碑。
上世纪80年代,郎平和自己国家的女子排队,夺得了第三届世界杯女排冠军,第九届亚运会女排金牌等诸多优异成绩。
郎平退役后成为国家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夺得第9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和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让国人骄傲。
然而,在带领中国女排一次次走向胜利的背后,她也为失去一位才女而感到惋惜。
她就是90年代著名的天才排球女——王怡。
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她们团结一心永不放弃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在赛场上,他们为国家而战,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代表中国队获得金牌是他们至高无上的荣誉。
但是,中国女排有这么一个人。
她答应归队后,突然不辞而别去了美国,导致女排内部一片混乱。
她被认为是一个天才球员,是女排的叛徒,王怡。
享誉世界的中国女排是中国最强的实力招牌。
“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无所畏惧、顽强拼搏、荣辱与共、团结奋斗、刻苦学习、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中国人最自豪的精神财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女排的成绩不是一簇簇辉煌的瞬间,而是历届女排大师一步一步攀上岩石,永不放弃后积累的。
中国女排不可忽视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铁榔头”郎平。
郎平执教女排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队员。
她一眼就看上了王怡,当时还是替补副攻。
她是一个一米九多的大个子。
她走起路来像只老虎,跳起来那么敏捷,挥起胳膊来像根棍子,强壮有力,总能准确地打出每一个球。
郎平直接“扶正”了她,从此王怡成为主攻手。
要知道,郎平当时压力很大。
毕竟王怡进入国家队时间不长,无论是排球世界杯还是巴塞罗那奥运会都没有取得好成绩。
但是郎平知道,那是因为王怡缺乏实战经验。
她是个好苗子,稍加训练,她会大放异彩。
196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王怡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当时女排面对有着“世界第一攻手”称号的芭芭拉,大家都有点担心。
但是,王怡表现得很淡定。
当她用一只胳膊挡住芭芭拉的进攻时,全中国的人都激动了。
之后王怡一战成名,享有全国人民的拥戴。
郎平我看到王怡终于有所成就的时候,也知道自己没有选错人。
自此,郎平着力培养王怡,希望她能再创辉煌。
可能是因为王怡太年轻了。
成名之后,她因为郎平的偏爱,渐渐变得有些自大。
1997年,郎平准备召回原中国女排。
其他人都到了,唯独王怡不见踪影。
冥冥之中,郎平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她和教练陈忠和一起去找王怡谈话,劝说王怡回到队里谈。
王怡说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表示明白当前自己身上的责任。
郎平陈忠和听完才放下心。
王怡突然她说要完成大学学业才能归队,希望能请假。
她口头承诺郎平她会归队。
郎平她明白这一点。
毕竟大部分运动员都是吃青春饭的,还是要做好以后的人生规划。
她允许王怡的请假。
王怡由于某种原因被除名。
那是1998年,中国女排出现了一些问题。
赖亚文,原本是主力副攻,生病住院了。
主攻手的位置非常重要,需要一个有丰富经验和多项技能的排球运动员。
然而当时的国家队除了赖亚文,没有人敢尝试。
看着时间的流逝,郎平有些焦虑,想到了当时在学校读书的王怡。
虽然王怡,态度不端正但实力确实不弱。
她之前也曾担任过主力副攻。
如果王怡可以作为替代品,这也是一个解决方案。
但是就在奥运会前训练的前几天,郎平打不通王怡电话,因为全队都在期待她回来,提高全队战斗力。
最后,郎平得知王怡已经办理了赴美签证,决定去美国深造。
这样的操作也打了郎平一巴掌,球队自信心一下子从巅峰跌落到低谷。
再加上战力不足,中国女排实力明显下降。
果然,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全力以赴,拿到了第五名。
虽然王怡确实为中国女排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她没有做到自己说的,真的很可惜。
后来有消息说王怡在美国大学当教练,从中国女排国家队队员到普通教练,她天赋异禀的辅助攻击手光环就此熄灭。
如果王怡当初明确拒绝,如果她后来没有毁约私逃,我们会记得她是中国女排,我们会记得她为中国女排的努力,但是她选择背信弃义的行为,终归让自己的运动生涯蒙上阴影,也让无数追随她的球迷反感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