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若一
什么是数字经济?一个手机付款二维码?一次规模上亿的电商直播?一场身临其境的网络课堂?还是一座协同化办公的智慧工厂?
无论如何定义数字经济,它对世界各经济体的影响已不容小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去年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了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占GDP比重达到了43.7%。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每个国家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助推器。
作为对新生事物更为敏感的年轻一代,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被这股浪潮牵引着,从日常消费、娱乐社交、再到求职创业,数字化进程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他们作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一代,也在抓住时代的机遇,引领着这股浪潮。
到底什么是数字经济?对于许多当代青年来说,他们也许不能给出一个很准确的定义,但数字化伴随了他们大部分的人生。
来自墨西哥的青年独立志愿者安德烈·德拉莫拉(Andrea JamileRuizDelaMora)在8岁时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她在很小的时候便已经活跃在社交网络上,与好友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了。
“我一点一点享受到了互联网给我带来的好处。有一次我发现有人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卖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用过的,我觉得这很环保,还能给自己挣点零花钱。”于是,安德烈·德拉莫拉开始将自己穿过的衣服挂在了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上,第一次尝试就挣到了100墨西哥比索(约合人民币30元)。
对于巴基斯坦青年萨尔曼·库雷希(Salman Qureshi)来说,数字经济改变了他的生活,也奠定了他的职业生涯。在2004年的假期,还在读高中的他第一次通过网络完成了四节课程,这使他大为震撼,这次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业之路影响深远。
“我那时第一次知道还可以这样上课。数字经济无疑可以服务到更多人,无论收入高低,无论他们在什么地方。”后来,萨尔曼·库雷希在2015年正式进入了科技领域,现在已经创建了自己的教育平台,同时在迪拜的一个论坛担任顾问工作,提供物联网相关的解决方案,可以说如今他的工作全部都围绕着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互联网世界统计(IWS)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球互联网渗透率达到了65.6%,较2009年提升了40.111个百分点。
在安德烈·德拉莫拉看来,得益于数字经济,年轻人的生活才可以如此便利,“我很幸运能生活在有网的地区,有网络电商,还有教育平台。但是很多同龄人并没有这份便利,所以可能对于数字经济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让任何人掉队,也不要让任何人掉线。”
联合国发布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后续行动中也提到,互联网技术日益成为通信和青年社会联网的枢纽。这些技术进入了越来越多的青年的日常生活中。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使用互联网的频率高,并且还在上升,为青年提供新的机会……但世界上还有很多青年处在数字鸿沟的贫穷一方,无法获得这一技术。
在泰国公共卫生部健康干预和技术评估计划(HITAP)担任研究助理的90后尼查帕·帕达罗恩(NicharpaPadcharoen)一直在为自己的国家寻求数字化的医疗解决方案。目前,泰国正在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医疗的数字化,希望探索更多可行的护理方案。”但是在工作中,她发现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全被互联网覆盖,那里的人们因此也无法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
“我觉得政府应该多创建数字化相关的项目,或者创立更多学术研究机构,让更多年轻人能来学习,鼓励大家进入这个领域,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人才。”尼查帕·帕达罗恩表示,尽管现在在泰国很多基础的数字经济设施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在更专业的领域还需要更多人才来参与建设。
和泰国一样,很多国家都在快速发展自身的数字经济实力,包括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完善相关政策及法律。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谢里汉·埃尔卡马什(SherihanElkamash)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变化:“五年前,埃及都不是现在的样子。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上网,可以在网络上购物、交朋友……网上几乎有你想要的一切:包括药品、食物、日用品,甚至还可以在网上以物易物。”
2015年,埃及政府开始在开罗以东沙漠地带规划一座新行政首都,占地约700平方公里。在那里,埃及政府计划大规模采用无现金支付、智慧化运营等数字化手段。同样作为埃及“2030愿景”的一部分,埃及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同时制定了“数字埃及”战略,包括数字转型、数字技能和就业以及数字创新三大板块。
“我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氛围正在整个埃及慢慢形成:年轻人人手一台手机或电脑,这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再过几年一定会有更大变化,我希望我的国家有一天也能像中国一样。”谢里汉·埃尔卡马什认为,在数字经济方面中国可能领先了埃及二十多年,中国的转型之路值得埃及学习。
在中国青年刘宇涵看来,技术是没有国界的,每个国家的基础不一样,数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渐缩小差距。“用的新技术越多,差距就会减少得越快。而这些工具和技术,都是服务于人的。”
从2012年就投身虚拟现实数字技术领域的刘宇涵见证了这些年中国的发展:“十年前很少有人知道VR是什么,当时大家都在聊互联网思维。我本科就是学计算机的,特别喜欢这些东西,当时听到老师描述虚拟现实的惊奇景象,脑洞大开,于是就选择了这个作为我研究生的方向。”
一开始,他只是在实验室里做相关数字技术的定向研发,后来随着研究的进展,他和团队在科研过程中产出了一些可以服务工业类企业的框架和工具,于是在2016年,刘宇涵成立了视翼科技有限公司。
在研发实践中,刘宇涵意识到,VR技术背后的本质就是沟通和交流。“20年前我们在网上只能通过文字交流,因为那时候网络带宽不够,但现在却可以随意打视频电话,再往后更自然的交流状态可能就是在一个空间里实现人与人的实时互动。”在他看来,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工作,需要人们提前掌握一些新的思想和工具。
根据刘宇涵的观察,目前市面上的虚拟现实技术主要以游戏体验居多,但他认为其背后的价值应该是强交互型工具。“我们想帮大家去构建一个数字化的工作场景,有别于传统的制造业,未来的高级蓝领可以通过一些工具和特定的方式来进行工业生产,这可能是未来制造业的转型方向。”
刘宇涵认为,这个时代赋予了年轻人很多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说到这里,他不禁感叹:“有一句话来形容再准确不过: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责任编辑:宁迪,潘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