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酵母研究院
它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国人的出行半径和“出行自由”,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步伐。
2000年之后,电动自行车进入初步规模化,2004年电动自行车被确定为非机动车的合法车型,以及“禁摩令”的范围扩大,电动自行车市场得以快速发展。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动两轮车累计社会保有量为3.4亿辆。而《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电动两轮车累计销量为4100万辆。
这是一个市场规模千亿级、且长期稳定发展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有很多长期深耕的玩家,雅迪、爱玛、台铃、新日、小牛,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今天通过雅迪和爱玛这两家公司,讨论电动车这门生意中,隐藏的有趣内容。
01
并不宽的护城河
两轮电动车领域内的战争,其实并没有多宽的护城河。
产品特点决定了两轮电动车的目的是短途代步,消费者对于动力、续航、操控性、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往往也容易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
所以尽管两轮电动车的外观五花八门,但应用场景上大多仅为满足基本的短途代步需求。
商家选择的发力点无非是外观、电池功率和自身品牌营销,各品牌的产品迭代大都缺少革新性,外观设计也大多讨好流行潮流,所以往往盖住品牌商标,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某款产品属于谁家。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很长时间以来雅迪、爱玛在产品端并没有太明显的差别。消费者的识别和选择大多来自两点,即:广告代言形象,以及亲朋好友的口碑推荐。
诞生于2006年的爱玛,曾在2009年豪掷3000万元签下周杰伦,据说这笔钱占了爱玛当年超一半的净利润。但强大的明星效应还是为这个不知名的品牌带来一年20亿的品牌价值。
尝到甜头的爱玛之后不断与当红明星合作,包括范冰冰、EXO、金秀贤、吴谨言等,并成立“麦粉”、“极客俱乐部”、“马卡龙趣玩会”等多个车友兴趣组织,意在塑造“年轻、潮流、时尚”的品牌形象。
2010年,爱玛销量达到220万辆,超越新日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龙头。到2021年,公司广告及业务宣传费高达1.12亿元。
雅迪起初发展与爱玛并没有太大区别,后来弯道超车做到第一,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战略定位的成功。
在2012年之前,雅迪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行业第二的位置。之后雅迪在营销端喊出了“中国电动车领军品牌”,同样一年数亿的广告费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但在2014年,雅迪选择了向“高端”转型。那时电动自行车已经迎来井喷式增长,企业多达2000家,年产超过3600万辆。我们刚才说过,电动车的行业竞争门槛并不高,商家应对竞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价格战”。
雅迪为跳出“价格战”选择向高端转型,公司同时梳理出了两条产品线,分别针对高端和低端市场。这一举措让雅迪产品年销量从2013年的301万台增长至2018年的503万台。“高端化”的雅迪开始成为国内电动自行车市场的龙头。
02
上限:一个投入研发,一个继续下沉
小牛、九号等电动自行车新势力的入场,给一二线城市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尽管价格相对较高,市场销售规模也远不及低价段车型规模,但凭借智能化、高端化、个性化定位,新势力开始逐渐获得一二线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雅迪推出“高端化”战略后,产品价值、价格和毛利均有提升,而更偏中低端用户群的爱玛则继续拓展下沉市场,同时在产品形象上更追求时尚潮流。
从线下门店来看,两家均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节奏:雅迪门店数从2019年12000家增长到2021年超过30000家;爱玛门店数量也大幅增长,2021年达到20000家。
但此时消费者构成已经开始不断变化,爱玛常用的营销手段变得越来越不奏效,雅迪的“高端化”进程也开始面对来自一线市场更为严酷的挑战。
只不过,曾经稳定增长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也因《新国标》的颁布面临行业大洗牌。
2019年4月15日,新《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实施,随着三年过渡期结束,电动自行车市场增量空间几近见顶,产业链企业均面临存量搏杀挑战。
在这样的升级换代中,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中小产能被迅速淘汰。三年时间,生产企业数量从鼎盛期的2000余家迅速挤干至一百余家。
雅迪董事长董经贵曾在2020年末对行业做出过“三年过渡期”的预判:“明年(2021年)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会有很多的品牌垂死挣扎,也会有头部企业实现高增长,到后年(2022年),行业将逐步进入成熟期,届时整个电动车产业链会实现高质量、高附加值。
这一重大行业变化,对于市占率占优的雅迪、爱玛是个好消息,能享受到低端产能清出过程中的最大红利。
从目前产品价格段来看,雅迪、小牛、九号在中高端产品线相对更有竞争优势。而在低端价格段,爱玛、雅迪均有一定的优势。但将二者对比会发现,雅迪加固自身行业护城河的速度要快过爱玛。
03
行业护城河:本质还是满足消费需求
有机构估算,《新国标》的颁布,会释放至少一亿辆超标车的替换空间。而未来2-3年内,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有望释放5700万辆/年以上的升级空间。
而随着外卖物流、同城配送等消费配套设施的完善,市场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度还会进一步增加。所以未来几年,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
一条经济学普遍规律是,一个行业的市场份额总是会向头部企业靠拢。
而一个企业面对市场,其制胜手段有很多,有的依靠产品技术研发,有的依靠细分市场差异化定位,有的干脆就打性价比。
雅迪、爱玛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应对穿越这一短周期的护城河。
但在电动自行车的这个新的升级窗口期,未来市场的竞争格局会演变成怎样,要看企业对市场细分研究,还能发现哪些尚未被满足的市场空间。
比如与家用汽车、旅行配套使用的需求,比如老年人对轻便电动自行车的需求,比如价格相对适中、兼具性能与智能的车型,或许都是市场发展的新方向。
无论如何,电动两轮车升级换代已经是大势所趋。大潮汹涌之际,中国品牌的故事才刚拉开序幕。
参考资料:
《2022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艾瑞咨询
《三亿“小电动”换代,升级之战怎么打?》水命
《雅迪高端之后开始变慢》蓝莓财经
《前有雅迪后有小牛,一年卖出835万台的爱玛还“爱吗”?》节点财经
《成为“两轮电动车”之都,无锡凭什么打败了天津和台州》锂猫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