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度经常被拿来与中国比较。由于和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人口众多,面积广大及国内市场庞大等,所以很多经济专家经常断言印度会成为下一个中国。甚至还有部分人士认为,印度即将超越中国。尤其是中美关系陷入僵局后,部分欧美企业宣称会将中低端生产线大规模向印度迁移。很多认识为此陷入恐慌,认为属于印度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印度很快会在许多领域出现一大批足以挑战甚至超越中国的企业。可数年过去,围绕印度的种种喧嚣始终不曾褪去,但印度似乎仍没有超越中国的迹象。近日,印度再次走入国人视线,但并不是因为印度经济超越中国,而是有超过500家中国企业在印度遭到迫害,其中一部分甚至被逼无奈,只能离开。
据观察者网报道,荣耀CEO赵明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荣耀团队已从印度市场撤出。他表示,荣耀的团队非常了解印度市场,这次撤离并非一时脑热。当脱离华为后,荣耀一直致力于攻略国际市场。作为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印度市场本应是其关注重点,可荣耀却以退出收场。分析人士指出,这和印度糟糕的营商环境有很大关系。就在最近,小米、OPPO、vivo等中国企业被印度当局以各种理由检查,甚至有企业高管遭到当地执法机构的“刑讯逼供”。有统计显示,最近两年至少有500家中资企业在印度遭遇税务及合规检查,经营受到很大影响。
对于这件事,有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是四国集团成员,不久前又加入“印太经济框架”,其借助美国“印太战略”,希望通过引入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资本和技术实现崛起。在这一过程中,印度当局利用其复杂司法环境对中国企业的“选择性执法”是一种表象,其深层逻辑是,美、日国际资本和印度本土垄断财阀正在形成合力,希望对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替代,并攫取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这种环境中,中国企业日子必然很不好过。赵明也证实,位于印度手机等重要产业链上的我国中小工厂,80%都已经倒闭,剩下的大部分也选择退出印度市场。纵然仍有OPPO、vivo、小米等企业还在坚持可境况十分艰难。即便小米管理者雷军曾于2017年见过莫迪,但仍不能改变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整体态势。
小米印度公司更是曝出,印度执法机构在问询该公司高管和家人时使用极端威胁手段,胁迫他们按要求供述。而小米的遭遇并非个例,7月13日,印度税收情报局宣称,OPPO逃避关税近439亿卢比且在计算进口货物的交易价值时并未包括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该机构已向OPPO印度公司发出通知,要求缴纳税款。一周前,印度执法局以涉嫌违反印度《防止洗钱法案》有关规定为由,突击搜查vivo印度公司和23个相关公司的48处地点,并在7月10日宣布,冻结与vivo印度公司相关的119个银行账户,涉及资产价值达46.5亿卢比。
鉴于中国企业受到一系列打击,部分专家进一步笃定,印度是借此向欧美国家表明经济上“去中国化”决心并借此机会攫取中国企业在印度打开的消费电子和数字经济市场空间。所谓的税务审查都是借口,因为印度税务领域的法律和管理制度非常混乱,甚至许多印度本地企业也算不清自己的税。更为糟糕的是,就算是想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也不可能。因为印度司法效率极低,各种程序也非常复杂,导致审理周期特别长,诉讼成本亦是惊人。如果贸然提起诉讼,很容易陷入遥遥无期的诉讼中。甚至可能拖到企业倒闭也没有结果,即便最终侥幸赢得官司,市场也早已被瓜分。
事实上,就印度市场而言,所谓的“针对中国企业以便向欧美表忠心”的观点更类似一种阴谋论。对印度来说,其向来是非常“平等”的打击所有外国企业。如美国巨头亚马逊今年6月曾被判定在税务方面有所隐瞒,被处以20亿卢比(约1.7亿元人民币)的罚款。美国投资家罗杰斯也宣称,自己在印度没有任何投资,因为他们不懂经济,他还号召国际社会一起“狙击印度经济”。世界银行2017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的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第130位。可数年来,印度的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还出现很大程度恶化,所以针对中企进行大规模敲诈并非什么“大国战略”,而是印度经济“传统”的延续。
一方面,印度政府需要讨好本土垄断资本。与很多国家大资本集团不同,印度大资本集团带有着浓厚的封建属性,并没有完成从封建地主阶级向资产阶级的转变。由于占有大量土地可以收地租,现代化工业生产对他们而言更多是“副业”。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认知中“卖方市场”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只要自身生产出东西,市场就会接受,所以印度很多工业产品的质量常年得不到进步。但由于本土大资本实力强大,印度政府必须迎合他们,所以从尼赫鲁开始,印度就开始打着“开放”的名义实施“封建的市场经济”。他们通过宣传印度市场广大来诱惑国外企业来印度投资设厂,当他们初具规模后再通过印度混乱的法律系统对他们进行打压。
这些外企此时会面临两难处境,要想留下就必须接受印度政府的层层盘剥,要直接离开就不得不接受数年心血付诸东流的现实。印度正是通过这种封闭式的市场管理体系坑害无数国际企业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本土大资本集团的利益。不管本土大资本有没有能力,只要其认为受到“外来威胁”,印度政府就会予以打压。尽管许多外国企业退出后,印度本土大资本集团根本无力占据其留下的市场,可印度仍不肯改变封建色彩浓厚的经济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印度要借此凝聚民族自信。早在莫迪上台之初,他就喊出所谓的“印度制造”,希望让印度成为国际生产链条中的中流砥柱。理论上,印度人口众多,教育水平先进,资源丰富,完全具备进军国际产业链条中高端的条件。可现实是,经过莫迪的多年努力,印度经济仍旧原地踏步。虽然得利于中美经济争端,很多美国经济寡头纷纷宣布要将生产线搬到印度。但直到今日,这些所谓的生产线不是几间空空的厂房就是停留在纸面上,中国依旧是大部分欧美企业建厂的首选,甚至很多欧美企业还努力逃离印度。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但印度的民族自信无疑受到不小的冲击。作为印度领导人,莫迪如果不能做一些事情,那就可能承受很大舆论压力。所以近几年,他频繁对外企下手。除中国企业外,很多国际垄断巨头都未能幸免。莫迪这样既可以获得大量财政收入,还能向印度社会展示自身“维护国家主权”的形象,进一步稳定自身执政基础。所以中企遭受打压不过是一个阶段性现象,印度流氓式的经济管理制度才是造成这一切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