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今年华语电影最大的王(惊)炸(喜)终于摊牌了!
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被它刷爆朋友圈。
在抢先看过之后,有两件事已经确信无疑:
1、截至目前,中国电影最好的特效电影,没有之一,比《流浪地球》都好。
2、中国电影最高能的喜剧之一,又笑又哭,又哭又笑。
简单讲,它既有好莱坞A级大片的制作规模和质量。
同时又延续了《夏洛特烦恼》我们最熟悉的开心麻花喜剧风格。
在网上查到一组数据,《独行月球》正式上映前,点映票房就已经高达1.08亿。
已有大量影评人和资深影迷,将它视作2022票房年度冠军的不二之选,保守估计50亿起跳,甚至有人喊出了70亿。
《独行月球》究竟好在哪里?
已经先睹为快的我们,帮大家找出了4大看点。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它凭什么比这个十年一遇的酷热盛夏还要火爆。
看点一:故事超级高能,宇宙“最后一个人类”
电影开篇就是一场地球危机。
近未来时代,一颗体积巨大的小行星π,出轨了。
脱离原有轨道,直奔地球而来。
人类怎么办?
四步走:
1、动用全球资源,在月球修建一座基地。
2、在月球基地安装一种叫做“地球之锤”的反击武器。
3、发射它击碎小行星π。
4、以月球为盾,抵挡住小行星被击碎的残骸,成功保卫地球。
以上,被称作“月盾计划”。
维修工独孤月(沈腾饰)就是计划的一员。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任务失败。
紧急撤离过程中,大家都麻溜走了。
唯独倒霉的他被落在了月球基地。
好消息是,独孤月因祸得福,一颗硕大的小行星碎片击中地球,人类“毁灭”,他活了下来。
坏消息是,他成了宇宙中最后一个人类,独行月球。
需要直面一个终极哲学问题:生存,还是死亡?
不得不说故事的概念相当高能:
世上唯一一个男人。
独自在月球生活。
他会遭遇什么?结局又如何反转。
每个点都能触发观众极大的好奇心。
看点二:含腾量100%,久违7年后的黄金搭档。
从《羞羞的铁拳》到《四海》,沈腾常有。
但含腾量100%的电影,我们已经有超过800天没有在大银幕上见到过了。
上一回还是2019年2月5日上映的《飞驰人生》。
《独行月球》,终于可以让沈腾从头演到尾。
用导演张吃鱼的原话讲:大部分都是腾哥一个人的独角戏。
当然,这次还少不了女主角马丽。
在中国喜剧界,沈腾和马丽绝对算得上天花板组合。
早在开心麻花的春晚时代,郝建和马科长的化学反应,就已经笑疼了几亿人的肚子。
进入“开麻”的电影时代后,更是红得发紫。
但沈腾和马丽在同一部影片担任男女主角,最近一次,还要追溯到《夏洛特烦恼》。
两人已经有7年没有组过CP。
所以他们在《独行月球》的再度合体,无疑也是影片最让人期待的一环。
可能有人好奇了。
沈腾饰演的独孤月不说是宇宙最后一个人类吗。
女主角马丽的戏份又是从何而来?
这里先卖个关子。
看点三:反转不断,又笑又哭的喜剧
《独行月球》的包袱和笑点,从影片的第一秒就已经开始。
前15分钟,基本让人笑得透不过气。
不仅用上了“下落特烦恼”的谐音梗,开心麻花团队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种梗都扔了进去。
连来客串的黄子韬都自黑出演,中间还弄了个火云邪神的发型。
但好的喜剧除了包袱,还要适时地给观众制造意外惊喜。
就好像《唐伯虎点秋香》里“对穿肠”和唐寅在剑拔弩张后,突然“情不自禁”的那种喜感。
《独行月球》第一次惊喜反转,来自独孤月发现自己并不是宇宙唯一的“地球哺乳动物”。
因为基地里还有一只同样被遗忘的实验袋鼠“刚子”。
而自从遇见它之后。
独孤月的“工作”就从给全人类开追悼会和对着马蓝星(马丽角色)的相片“思春”。
变成了:吃饭、睡觉、被袋鼠打。
在月球上相依为命的一人一袋鼠,是《独行月球》非常重要的一条情感线。
他们的关系很像《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和仆人星期五。
都被困在一座“孤岛”上,“语言”不通,最后却相互依偎和相互救赎。
全片不少泪点都来自他和袋鼠刚子。
第二次大的反转,则是独孤月最终的命运走向。
作为一部喜剧片,本以为男主角独孤月的命途是最不让人担心的,毕竟沈腾在那里,笑就完了。
可最后他要干的一件大事,还是让人揪心到不能自已。
他具体做了什么,可以轻度参考下图,只能说影片做到了让人又笑又哭。
看点四:特效堪称完美
我从来都没想过,中国迄今特效最牛的电影,竟然会来自一部喜剧片。
小行星撞击的火爆场面,逼真又刺激。
漫天飞舞的陨石砂砾,质感细腻。
全CG制作的袋鼠,毛发可见。
如果说当年《流浪地球》的特效还尚有一些丢帧和游戏质感的缺憾。
这次沈腾的“流浪月球”,则完全100%媲美好莱坞的特效大片,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肉眼可见。
为此,我们还专程去扒了一下它的“制作规模”:
《独行月球》拍摄周期超过140天,据传投资在5亿以上。
电影中的月球基地,按1:1的比例真实搭建,再加上一些后期特效完成细节。
整个绿幕摄影棚的面积超过了6000平方米。
为模拟月球表面的地质,动用了近200吨砂石。
甚至在影片中看到的诸如空间站、月球车、航天器等道具,背后都是有材料学、工业设计方面的专家提供支持。
沈腾更是全程穿着超过40斤“宇航服”,在绿幕前“上蹿下跳”。
或许当下华语影坛,也只有开心麻花团队有勇气以这样的大片规模,去拍一部喜剧。
除了以上看点,其实《独行月球》还有两处打动人的地方。
一是对中国神话的隐喻。
独孤月+袋鼠这个组合,很自然地就让人联想到了吴刚和月兔。
而那段沈腾开着月球车逐日的戏,更是对照了“夸父追日”的传说,蕴含着一种战胜自然逃出生天的情感。
二是它的浪漫与治愈。
“独行月球”不止是一个故事,也是对当下现实生活的解构。
当一个人以为自己被抛弃的时候,其实身后还有整个世界打着手电在挺他。
因此负重前行时,心存希望,就真的会有奇迹发生。
所以,拍一部完成度高的好电影,并不难。
难得的是用心。
文/波鲁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