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是中国经济增速相对较低的两年,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内学者都在预测2022年我们经济前景堪忧,但中国目前的经济相对乐观。
外媒:中国经济今年再差也比外国强。未来中国十年的经济更乐观。
《南环早报》的专栏文章称,中国将202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5%左右,是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这是因为增长的重点从数量转向质量。然而,提高增长质量,例如通过为所有人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往往会导致市场价格的负附加值,从而降低 GDP 增长率。但中国政府完全愿意做出这样的取舍。
不幸的是,在第二季度,一波 Covid-19 疫情导致上海采取了广泛的封锁措施。尽管上海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小,分别为 3.78% 和 2.88%,但上海对经济至关重要,因为大多数主要的国内和国际供应链都经过上海。 从上海的经验中可以吸取的一个教训是,应该在上海地区之外,也许在重庆,发展一条完整、平行和独立的国内供应链,以避免再次出现中断。
经济在三四季度或多或少会恢复正常,下半年中国应该实现5.5%的增长。中国经济仍将好于许多正步入衰退的发达经济体。
此外,实际 GDP 增长率的下降也代表了质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截至 7 月中旬,中国大陆累计 Covid-19 死亡人数为每百万人 3.7 人,而世界其他地区为每百万人 993.5 人。人们必须决定挽救生命是否值得放慢实际 GDP 增长。
到 2022 年之后,中国经济应该能够以年均 5.5% 的速度增长至少 10 年。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力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二季度实现正增长。
事非经过不知难。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大局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中国经济航船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破浪向前、行稳致远。
风物长宜放眼量。观察中国经济,要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既看当前之“形”,也看长远之“势”,既算“眼前账”,积极应对当前挑战,也算“长远账”,在砥砺奋进、保持韧性中提振信心决心、积厚发展动力。
算总账:“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也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2022年进入下半场,一度遭受疫情冲击的全国多地经济加快恢复:
上海市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一个多月后,7月8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7月12日起,北京市有序恢复举办线下体育赛事活动;7月以来,民航单日航班量持续保持在10000班以上;随着暑期档到来,全国多地跨省游加快恢复,不少知名景区“熟悉的热闹场景又回来了”……
面对2020年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严峻的疫情防控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去半年的发展曲线,勾勒出极不平凡的历程——
今年前两个月,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推动下,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一季度同比增长4.8%。
3月以来,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及多数省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受到冲击,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落,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7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疫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必须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疫情,才能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前提。
一些国家实行“躺平”策略,中国抉择坚定不移:“宁可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尤其是要保护好老人、孩子。”
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迅即行动,扎实落实。3月20日,深圳基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4月14日,吉林省基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北京坚持以快制快,采取果断措施抓好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