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的三个贴身侍女,前期的流朱、浣碧,后期的浣碧、瑾汐。
流朱忠心可爱,可惜下线太早。而且从前期的表现来看,这个女孩就是一个与年龄相符的正常的小姑娘。
她没那些弯弯绕的小心思,换句话说忠心有余聪敏不足。这样天真的女孩即使不死在侍卫的刀下,在波谲云诡的后宫恐怕也寸步难行。
浣碧是跟随甄嬛最久的,但这个丫头也是最不安分,最让甄嬛伤脑筋的。甄嬛与天斗与地斗与后宫斗的同时,还得时刻防备着队友反水。
就这么防着也没防住,最后还是让她搞出了个大事情,嫁给了甄嬛的朱砂痣果郡王。
浣碧虽然聪明,也有些心机。
但要论起心机深沉,甄嬛这三个贴身侍女中可是非锦溪莫属。甄嬛后期步步为营,可以说都少不了瑾汐的出谋划策。
毕竟瑾汐几十年的宫中经历,与流朱浣碧这等小丫头根本不在一个段位上。
瑾汐对甄嬛步步提点,甄嬛也对她信任依赖。婚内出轨这样的大事都不瞒着她,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了。
锦汐之于甄嬛就仿佛剪秋之于皇后,而锦汐的手段智谋也绝不逊色于剪秋。在我们看来,这主仆也算是善始善终有情有义了。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不能否认的是瑾汐对甄嬛是有真心的,但瑾汐的真心不像流朱那样毫无保留。
她用心为甄嬛筹谋,但首先会在各方势力中努力保全自己。因此在一些特殊时期,瑾汐也曾忽视甄嬛的利益,或者说背叛。
从电视剧中我们可以发现三处剧情,表露了瑾汐对甄嬛的不忠。
最凶险的一次当属甄嬛二次进宫后的滴血验亲。锦汐虽然不止一次背叛甄嬛,但都没有这次惊心动魄,毕竟这是关于皇嗣的血统问题。
甄嬛凭借双胞胎顺利回宫。虽然已经知道果郡王没死,但与情郎生生错过,此时的甄嬛心中已经没有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希望。
正如瑾汐要求甄嬛做到的“狠而无心”,她就是要复宠夺权,庇护她的孩子和心爱的男人一生顺遂。
因此这次回宫,甄嬛与她的对头们才是真正的狭路相逢。从皇宫众人得知双胞胎的存在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对这两个孩子身份的怀疑。
不仅是甄嬛的对头们怀疑,雍正也疑心,怎么一次就中了?但方方面面都没有确切证据。
直到孩子出生以后,祺贵人开始整幺蛾子,她向皇后告发甄嬛与温实初有私情。私情确实是有的,但男主搞错了。
不过这个麻烦却十分棘手,不管外遇对象是谁,双胞胎确实不是皇帝的。
后宫不仅给皇帝戴绿帽,还开花结果了。这根本不是赐死能解决的问题,只要做实了罪名,那是死全家诛九族都不能解恨的。
不管是友军还是对手都打起精神打这一场硬仗。大家七嘴八舌找了一堆证人,但是各有各的理,一时之间争执不下。
雍正与甄嬛刚刚团聚,所谓小别胜新婚,又兼之甄嬛小意逢迎,此时雍正的态度还是偏向于甄嬛的。但从他的态度中也能看出并非全然相信甄嬛。
皇后实在太了解皇帝多疑的性格了,立即下了一剂猛药,呵斥告状的祺嫔,宫中不许以讹传讹。多疑的雍正果然问什么谣言。
皇后顺势接话,说熹贵妃的孩子来路不正,紧接着就请皇帝从轻发落。看似求情,实则做实了甄嬛出轨。
祺贵人又出主意,当初甄嬛出宫时只有瑾汐浣碧跟随。如果甄嬛和温实初有私情,那这俩肯定知道。
不如问她们,不肯说就用刑。慎刑司72道大型都用了不信她们不招,如果真的不招,那她们的话才有一点点可信。
此时苏培盛和甄嬛立即反驳,苏培盛说72道大刑都用了那人也废了,就算是无罪还有什么用?皇帝正在犹豫,甄嬛便立即接上,说得更直接,重刑之下必有冤狱,用刑罚拷打是没用滴。
还没等皇帝表态,瑾汐就忙不迭跪下说为了证明主子的清白,自己愿意接受任何刑罚。但是不能打浣碧,因为熹贵妃身份尊贵,不能没有浣碧伺候。
嗯?这一波操作过于突兀。这时候只是祺贵人提议要用刑。
但说了算的是皇帝,老大并没有定论用还是不用。作为被惩罚的主角之一,最恰当的表现应该是不出声等结果。
而瑾汐这么急慌慌地要承担责任,好像就是再说“我用了刑就能证明我主子清白,我得赶紧承认。”如此急切,反而会给人一种欲盖弥彰的印象。
而实际上即使对瑾汐用刑,也并不能确定甄嬛真的与温实初没有私情。如果皇后等人稍加引导,反而容易让皇帝理解为甄嬛为了自保示意瑾汐站出来认罚。
怎么看这都不是一个理智的行为,更不应该是一向老成持重的瑾汐会办的事情。
那瑾汐为啥要这样做呢?祺贵人提出要对甄嬛的贴身宫人用刑,如果皇帝准许,那么瑾汐作为陪伴甄嬛出宫的掌事宫女,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所以不如自己站出来。
这样不管到最后,皇帝是否下令将她们交给慎刑司用刑,都能赢得忠心护主的名声,更加被甄嬛看重。
另一方面,浣碧是甄嬛的亲妹妹,在多年的相处中,瑾汐不可能不知道。反正也是要挨打,如果能保住浣碧,不仅卖了甄嬛一个好,还能让浣碧感激她。
所以瑾汐这么做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在宫中多年的瑾汐,不仅要维护甄嬛的利益,她首先要保全的是自己。
相较于这件事的隐晦,“纯元故衣”事件中,瑾汐对甄嬛的背叛则要明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甄嬛铁粉认为瑾汐并不完全忠心于甄嬛的证据。
这次事件是甄嬛命运的转折点。正是因为这件旧衣服,让甄嬛看清了她在雍正心中真正的地位,让她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梦中醒来,什么椒房专宠、什么平民夫妻,都是雍正给另一个人的。
甄嬛的父兄在前朝斗倒了年羹尧,甄嬛在后宫解决了年世兰,一时间甄家风头无量。前朝后宫休戚相关,为了稳定甄家父子,雍正本身也比较喜欢甄嬛,便决定提一提她的位份,从嫔位升到妃位。
那时候还相信爱情的甄嬛觉得,自己这个妃位是皇帝爱的表达,她十分惊喜,原本因为第一个孩子流产对皇帝产生的一丝怨恨也消失无踪。
但是甄嬛的崛起是皇后不愿意看到的,好不容易将年世兰搞死了,又上来个更年轻还有文化的,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但是对付甄嬛,皇后有一击必杀的绝招,那就是雍正宠爱她的真正原因。
封妃典礼前侍女们发现礼服坏掉了,超大的一条口子在衣服正中间,根本来不及修补。
嫔妃参加典礼的衣服又不能乱穿,不同位份品级的礼服也不一样,穿低了让人笑话,穿高了僭越。
就在束手无策时,内务府又送来一件衣服,虽然样式不是最新的,但绣工十分精致华丽。
这件衣服其实是已故纯元皇后初次见雍正时穿的。皇后为了搞倒甄嬛,故意将她的礼服弄坏,使计让她穿上纯元皇后的衣服。但甄嬛并不知情,情急之下见衣服颜色样式差不多就穿上了。
结果这件衣服惹了大祸。雍正乍一看到穿着纯元旧衣的甄嬛直接将她认成了先皇后,回过神后勃然大怒,下旨禁足,无召不得出。
甄嬛命运的第一波转折也就此来到,流朱殒命、冷宫生女、请旨出宫。这一系列变故全源自于纯元皇后的一件旧衣服。
但其实在甄嬛穿上这件衣服时,瑾汐并非全然不知的。她在服侍甄嬛穿衣服时说了一句“看起来有点眼熟”,其实她并未说实话。
往后看剧情,是甄嬛触怒雍正被送回碎玉轩,她坐在脚踏上跟瑾汐说话。这段对话透露出了很多信息。甄嬛说你早就知道我跟纯元皇后长得像,你不是忠心我而是忠心于先皇后。
瑾汐则马上说小主与先皇后并不十分相像,只有穿上皇后的旧衣服才像一些。这说明什么?
说明也许这件衣服刚拿出来时,瑾汐可能确实没认出这是纯元皇后的旧衣。但当甄嬛穿上时,瑾汐已经认出了这件衣服的来历。
同时,瑾汐也立即想到,这是皇后的手段,目的就是压制甄嬛。自保的心理此时再次启动,槿汐非常清楚甄嬛无法与皇后抗衡,自己如果坏了皇后的事,到时倒霉的不仅是甄嬛还得搭上自己。
保全自己最重要了,碎玉轩之前的主人芳贵人也因冲撞了皇帝而被废入冷宫,那时就是棠梨宫掌事宫女的槿汐却丝毫未被牵连。由此可见瑾汐姑姑避祸的手段果然非同一般。
所以此次甄嬛遭遇危机,瑾汐尽管已经有所察觉但并没有及时制止。也许她也没有预料到,纯元皇后去世多年,雍正的反应仍然如此之大。
更没有预料到甄嬛在对皇帝彻底失望后会如此决绝,“锦水汤汤,与君长久”这是要与皇帝死生不复相见了。
瑾汐最后一次背叛甄嬛发生在甘露寺的凌云峰。不过这次其实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背叛,因为甄嬛原本就有意回宫为情郎果郡王报仇,瑾汐的推波助澜只能算是坚定了甄嬛回宫的决心。
甄嬛因”纯元故衣”事件与皇帝反目,生下公主胧月便自请出宫前往皇家佛寺甘露寺修行。在这里与雍正十七弟果郡王允礼相爱,原本山高皇帝远,如果甄嬛就这样被遗忘在外,与果郡王做一对有实无名的夫妻也不错。
可是允礼出差的路上出了意外,消息传来说果郡王掉江里,尸骨无存。而此时,甄嬛刚刚发觉自己已经怀有身孕,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被怀疑血统不正的双胞胎。
本想等允礼回来给他个惊喜,但等来的却是良人已死的消息。
甄嬛悲痛欲绝,三天不吃不喝。
此时锦汐端来一碗落胎药给她,非常冷漠又客观的跟甄嬛说喝了吧,喝完一了百了。
反正果郡王已经死了,这个孽障留着就是个祸害。这药特管用,喝了娃必死无疑肚子还不疼。
甄嬛本来涣散绝望的眼神听到锦汐的话反而变得坚定,允礼的仇还没报她怎么能死?孩子是允礼唯一的骨肉,她怎么能害?
当甄嬛表达了自己“不能死要报仇”的意愿,锦汐的态度是如释重负的。我们来看看她对甄嬛说了什么“这才是奴婢认识的甄嬛。”由此可见,鼓动甄嬛打胎,并不是锦汐真正的意图。
再之后锦汐说,“你想要做到这些,这天下只有一个人能帮你。”于是甄嬛决定尽力一试,她要回宫。锦汐明知这是难上又难险上加险的法子,却还是引导着甄嬛往这条路上走,这次却不是为了自保,而是报恩。
锦汐还是小宫女的时候,曾经在允礼母妃舒贵妃宫中当差,受过舒贵妃的照拂。虽然只是小恩惠,但锦汐十分感念这份恩情。允礼之死不仅是甄嬛的痛,也是对舒太妃最沉重的打击。
锦汐想报答舒太妃的恩情,因此推波助澜一下,让甄嬛重燃斗志。至于与苏培盛结成对食,也并不全是为了帮助甄嬛复宠。
按照剧中的情况,锦汐的年龄大概在30岁到35岁之间。
这个年纪别说古代了,就是搁现在也算是大龄剩女,她想要找个好人家是挺难的。最好的结果可能就如太后的宫女竹息姑姑那样,一辈子服侍主子,这还得主子命好能笑道最后。
但是在宫里也好,在甄嬛身边也罢,总是有没完没了的麻烦事,一不小心还可能引火上身,靠山当然是越多越好。
苏培盛是谁?那是皇帝从小到大的眼前人,说的直白点,皇上跟苏培盛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后宫在一起的时间都多。
锦汐知道苏培盛早就对她有意思,此刻正好一箭双雕。既能顺理成章的跟苏培盛搭上关系,又让甄嬛知道自己为她牺牲了一生的幸福。让甄嬛一辈子都得承她的情。
而甄嬛确实也是十分信任锦汐,即使她在背后搞了不少小动作。虽然本意上或自保或报恩,并非有意陷害甄嬛,但每次结果都非常凶险,几乎次次制甄嬛于死地。
即使是这样,精明如甄嬛竟然还是一点也没有发觉。
只能说她太相信锦汐,从不设防。
其实《甄嬛传》的环境设定,不管是锦汐的背叛,还是甄嬛的绝杀。
甚至再远一点儿皇后姐妹反目,年世兰的痴心错付,端妃无辜受牵连,敬妃一生寂寂无名,余莺儿的咎由自取,都不是这些女人心甘情愿走的路。
每个人都有苦衷,最终的罪魁祸首都是雍正这个大猪蹄子。
不过大家也要弄清楚,《甄嬛传》虽然以雍正朝为背景,但也仅仅是借用了一下名字和时间,内容上还是以戏说为主的,并不代表历史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四大爷其实是一位相当敬业的皇帝。他一生嫔位以上后妃只有8人,与他爹和他儿子相比,已经是非常洁身自好了。
政绩上也非常突出,雍正继位后一扫他爹康熙留下的陈腐,整肃吏治、改革土地制度、充盈国库,可以说是一生勤勉,给他儿子乾隆留下一个政治清明的大清。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还发明了一项“养廉银”,与现代“高薪养廉”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雍正治理国家还是非常用心的。如果没有他,咱们国家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康乾盛世”恐怕就不一定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