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心里很清楚戴上它不代表准备旅行,我还是忍不住转了转表冠,把细长又抢眼的三角形指针调整到另一个国度的时间,期待借此与家乡以外的某个地方产生连结。当然,指针移动了,但什么事都没发生;除了在移动的光影中,看见浪琴Spirit Zulu Time的美。
坦白说旅行不见得非要戴两地时间或世界时区表,毕竟只是调个时间,没那么麻烦,功能再基础的表到了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依然能够发挥它的作用。重要的是怎么样把表做得好看、好戴,最好拥有一些超出同级表款的细节,让人每看一眼就感到满足。那么无论是在家乡、异地,都值得了。
而Spirit Zulu Time让我满足了一个礼拜。
在试戴这款浪琴年度重点作品以前(究竟为什么叫Zulu Time?),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蓝面,还是绿圈?
单看照片,绿陶瓷圈散发出来的色彩的确漂亮,与带有岁月感的金色指针、时标以及最能衬托金色的黑色表盘搭在一起,即便今日市面上已经存在着数不清的绿色表款,依然有自己的味道。不过实表上的绿陶瓷在多数没有强烈光照的环境下,其实相当低调,甚至乍看如黑色,直到手腕转到某个角度面对某道光源,才隐约透露那股深沉的绿。相较之下蓝面可就抢眼了,无论是抛光的陶瓷表圈还是经过放射状发丝纹修饰的面盘,往往都会反映出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的色彩。此时蓝与绿的选择(或者还有更低调的黑色表圈及面盘),似乎成了一种佩戴者个性的延伸。
当然,表壳切工、亮雾面打磨、立体时标及代表高精准度的五颗星星 等等营造高级感的手法,在任何一款Spirit Zulu Time身上都是一样的。正确来说,2020年浪琴推出「Spirit先行者」这个全新系列的时候,就已经做出这些提升品质的细节;你不仅可以看见日期窗边缘的斜切面,也可以在秒针所对应的刻度上看见一圈经过切面与抛光修饰的阶层;甚至浪琴还针对每个阿拉伯数字时标外侧的菱形刻度做出凹槽,哪怕阅读时间根本不需要看得这么仔细。毕竟所谓高级,就是将每一个能够提升的地方变得更加精致、赏心悦目。
我喜欢时不时欣赏Zulu Time呈现在表面的层次,也喜欢蓝宝石水晶镜面配合陶瓷圈弧度所呈现的曲面。技术上来说这并不困难,市面上比这更凸出、更像球体的镜面倒也不罕见;罕见的是镜面与表圈在如此弧度下相互而生的整体性,仿佛天生一对。或许棱角分明的切面看起来太过锋利,但真正戴上手时那些锋利的角其实一点刮手的机会都没有。又因为浪琴刻意缩短了Zulu Time的表耳长度,相较于过往其他Spirit系列表款,整只直径42毫米的表更容易顺着表带服贴在小手围佩戴者的腕上。
链带是个好选择,尤其在汗水飙升的夏日,怎么戴都是个无敌的状态。然而皮革带出的样貌,更像是从前飞行员在天空中突破各种飞行纪录时所佩戴的飞行表,抑或偶尔要强调绅装感时真正贴切的风格;加上折叠扣别出心裁的微调长度机制,让整条表带在冷热季节之间迎合佩戴者的手腕,而非由佩戴者适应表带。在各有各的好的情况下,快拆表带便成了两全其美的设计。事实上在我一整个礼拜的试戴过程中,更换表带几乎是每天随着不同服装、心情而发生的事。因为它太容易了,容易到出门前一刻改变心意都不太会耽误时间。甚至比起许多高价位表款配备的快拆机制,Spirit Zulu Time链带一键按压即可抽离的设计与手感,毫不逊色。
手感是我们实际接触一只表之前无法产生的认知,也是实际入手一只表后才真正开始面对的要素。这种主观感受很难有所谓的完美,但Zulu Time确实有几项操作起来非常顺手的设计;像是旋入式表冠向内缩减的角度和距离,让人不管在解锁还是上锁的时候都不需要出太多力气、转到手指发痛(虽然自动上链机芯拥有长达三日的动力,平常也不太需要上链或调校时间);又好比刻着24小时刻度的表圈,转起来轻松、顺畅。虽然不见得用得上,不过真想要的话,透过旋转表圈对应24小时时针也可以读出第三地时区;而指针末端的三角形指标在跳脱面盘的色彩下更是抢眼、易读。
对,旅行不见得非要戴多时区腕表,佩戴多时区腕表不一定就是为了旅行。至少Spirit Zulu Time给我这样的感觉,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品尝它的帅气与细腻,无论人在何处,都能从中获得乐趣。
或者,哪一天戴去旅行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