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踏青、缅怀的日子。每逢清明时节,放眼望去,尽是清新明丽的春景。我们祭祖、扫墓之时,饱含着浓浓的哀思与感怀。祭拜缅怀先祖,唯有如此,才能无愧于心,亦不负故人。
今年清明也不例外,我和家人又一次回到了老家。既为看望年迈的母亲,也为在已仙逝的亲人坟头锄草、填把土、点上一拄香。
也许是我太过念旧吧。每次回到老家农村,目睹熟悉的人和物,总会勾起心底绵延无尽头的思绪。刹那间,似乎时光倒流,一股浓浓的乡愁伴着淡淡的哀伤,像一抹云烟,如丝如缕,驻留心头,挥之不去。
村口的石拱小桥依旧。当年它供人、畜行走的功能,早已退出了历史的天空。那时,春雨淅沥,父辈们披着蓑、戴着笠、扛着犁耙、赶着牛儿,悠然踏过桥面青石板。偶尔,也有些许撑着洋布伞的外乡行人,急匆匆地从桥上路过。如今,光滑的石板变得汅秽不堪,爬山虎及一些带刺的草树长满桥身。桥下流水依然清澈,只是少了成群的鱼虾跳水和螃蟹过沙滩。伫立桥边,耳畔似乎又响起儿时懵懂无知的伙伴们戏水的喧闹声。
门前的小溪,那是儿时钓鱼、捉虾、戏水的场所。在竹影树荫的掩映中,发源于石壁下的它,芳草萋萋,蜿蜒爬行。我静静地站在溪边枣树下,看着溪水默默地流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故乡的水啊!你可知远离故乡的游子心中的那份期盼与眷恋?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时光消逝,物是人非。村上的百年老屋,不少已在风雨中倒塌,仅留下断壁残垣。屋基尚存,石条、石柱、雕镂石窗被疯长的竹树遮掩着。厅堂、厢房、廊坊、天井依稀可见,唯一缺少的是儿时的我们追逐的身影。
此情可待成追忆!童年的温馨时光不再重来。那时贫穷、青涩的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最后大家都成为了远走天涯的过客。最后的最后,我们都在江湖相别相忘。亲爱的伙伴们,为了讨生活,也许今生将无缘再相见!
忽然,我的眼光停留在厅堂神龛里的父亲遗像上。去年农历五月初十,我们挥泪离别,从此阴阳两隔,再无相依相亲。今天,母亲早早地摆放了供品,点燃了两根蜡烛和三拄香。我凝视着袅袅的香烛烟火,凄凉的感觉油然而生。
原先,每一个清明的飞雨时节,我们兄弟三人沿着村前的小溪,跟随父亲匆匆来到祖先的坟前。因为坟多,我们总是要忙一个上午。随着墓葬制度改革,仙逝者再不能土葬了。迫于无奈,父亲没能安葬于祖山,被安葬在公墓里。此刻的父亲,在地母的怀里是否会孤独呢?
“凊明时节雨纷纷。” 今年清明,晴空万里并无雨飞。我却似有水珠涩进了眼睛,那是记忆雨般倾盆。啊,故乡,老宅,来看你时,总是微雨湿心。
门角蛛网结,瓦檐青苔生。自2016年建好新房后,老屋已无人居住,大门上是锈蚀的铁锁。 父亲自制的油灯还挂在壁柱上,它曾伴随过我们多少时光!现在,怎么舍得把它扔掉呢?灶台已积满了灰尘,不由得使人想起当年炊烟袅袅时,母亲在灶上忙前忙后身影。而今,母亲已经苍老,无力再为我们煮饭炒菜了。衰败的老宅啊!终有一天,这断壁残垣也会无踪迹。此时,我的心口愈来愈压抑,伤感也愈来愈深沉。
终究还是要转身离开。车行到村口,蓦然间,我在后视镜里,看见母亲跟来村口送我回城。母亲颤颤巍巍的,白发在风中飘忽。身边的这一袋清明果,母亲为它忙了一整天。那可是一份沉甸甸的慈爱啊!心中的难过与不舍,使我的眼里又蒙上了一层雾气。
对老家的怀念与眷恋,对故乡的情怀,会因人而异。家乡农村的淳朴勤恳、吃苦耐劳,孕育了我们的意志和秉性,一直伴随着日后的艰难变迁、人世沉浮。那些长辈的忠厚慈祥,养育和佑护着我们一路前行。
故乡是一个人一生都在思念的地方,却往往又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垂老暮年时这种刻骨铭心的眷恋,绵绵的无以言表。
回不去的故乡,就像是回不去的人生一样,成为心里的一抹愁。
年月窄如掌心,一生如白驹过隙。漂泊在外走过大半生,兀自返乡之时,发现故乡早就变的陌生了,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