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卷的时代,精神内耗是可怕的。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就会让你感觉明明休息了,但却更疲惫了,感觉身体越来越疲惫,这就是内耗的结果。而内耗的体现也有很多很多。比如:当犯一点点错误的时候,或者被别人数落了一点,他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心里面极度不舒服,一方面是由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太过于追求完美,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不坚定、不自信。
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太过于纠结那些小事,自己的精神将会不停地被损耗,就是内耗啊!
1、为什么内耗?
李诞在《十三邀》里说过,你不能只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的时候,你想得到老师的青睐,同学的夸赞,尽管你已够优秀,但你拿得起,放不下,一旦产生别扭,就会陷入内耗,想这想那,会想老师是不是对你有了别的看法,同学对你是否有别样的看法了,甚至同学来问你题难倒了你,你就会陷入内耗,怀疑自己还是否优秀,怀疑自己在同学心中的优秀值降低……
在爱情中,你也深刻在意爱人对你的看法,总会心生疑虑。钻石般的永恒、玫瑰般的芳香的爱情也经不住这样的内耗。
你在和你自己较真儿,你在和你自己争辩,你在和这个世界周旋。有的人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在尽力的从内耗之中将自己解救出来,但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陷入了内耗,日复一日,想用“自我的精神胜利法”说服自己,让自己过意的去。但我们都知道凡事有一个度。
罗伊·马丁纳曾经说过:“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此后,我可以自由地做我认为对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在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是的,我们太习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太习惯按照社会默许的规则过自己的生活。可是,你就是你啊!你有权利与别人想的不一样、做得不一样,你应该自己做自己。
2、如何停止内耗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与信念,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去创造自己最大的价值。
“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 另一张纸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要自信,要乐观,要积极。大丈夫不拘小节,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敢爱敢恨,敢闯敢创,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并去实现它。
人生开展的是“双峰模式”:
第一座山:构建自我与定义自我;汲取他人;独自攀岩
第二座山:摆脱自我与舍弃自我;奉献自我;携手同行
我们要跨出那么一步,去踏足自己的第二座山,并且要翻越过去。
2)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出自于《世说新语·品藻》“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在《霸王别姬》程蝶衣直唱错那句台词“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男儿身,并不是女儿身,在与生活的周旋中,他最终还是妥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自己成全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做真实的自己,唯有如此,路才能越走越宽。
在《阿甘正传》中讲述了虽然智商不是很高,但他能“跑”,但不是失去本心的去跑,在“跑”的过程中,他的那颗真诚、守信、勇敢的心始终没有变过。
正如经典台词所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在生活中你尽管去跑,坚持最初的本心去跑。
3)旷达,拥有一颗旷达的心。
说起旷达,必少不了苏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 “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在其弟弟的帮助下,于当年十二月释放,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泛舟游于赤壁,写下了旷达名篇《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心胸旷达,且随它去,要自信,要谦卑。“我不是想赢,只是不想输”,并不是一定要去追求“赢”,那样反而容易极端,我们凡事要以平凡的心去生活、去对待,也会获取很多的成功。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当挥一挥衣袖,不求带走所有云彩。
作为一名大学生,很喜欢香港大学教授这样的一句话,大学生,就应该是早起吃点早餐;跑跑步;专业课认真听;公共课看看自己喜欢的杂志;中午小睡一会儿;下午参加个社团活动或打打篮球;晚上陪着喜欢的人散散步;或去自习室安静地看看书……你只要能平稳完整地读完大学,寻找到自己所爱的人和兴趣,多去没有目的地看些能丰富自己思想的书,认识几个好的不成样子的朋友,锻炼或是塑造自己的身体,学精自己想要从事事业的专业知识…… 做到这些,平淡地度过大学这几年你就已经足够优秀了。
以平常之心对待自己,在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相信会取到不平凡的成绩。
君行千里路,心怀百年根。浮萍自可跨,闲人亦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