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三缸机被喷的理由无非以下几点:
1. 由于先天结构不平衡的劣势(活塞不平衡运动),存在抖动问题。舒适性差不说,时间长了还会造成磨损不一的情况发生;
2. 缸数少,提供的动力上限小;
3. 价格低廉,廉价车的代表。
三缸机被诟病留下不好印象,主要还是80-90年代的那批粗糙车型造的。比如Geo Metro和Daihatsu Charade等,简直就是设计灾难,常年当选美国史上最烂的前100款车之列。
如果大家想找,我想几乎所有主流汽车厂家在近几年都对三缸发动机动了些心思,比如下面这些。
为什么被诟病多时的三缸机会收获第二春呢?可以说这是有内因和外因的。
外因解释起来比较简单直接,我们先说这个。
三缸发动机优势在体积小、重量轻、排量小(污染也相对小)、容易搭配电机使用等,这些特点无一不是顺应时代需求的。所以在动力技术还没有质的飞跃之前,选择相对容易解决痛点的三缸发动机,会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而在内因方面,各项技术的提升,给了三缸机更多的可能性,动力水平和平顺性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简单直接的比如涡轮增压,现在三缸机基本上都是搭配涡轮增压使用的,在动力表现上虽然谈不上强劲,但已经是够用了。
厂家也明白想提升动力上限很难,但不代表不能提升它的宽度。比如宝马X1,峰值扭矩为220 Nm(1250-4300rpm),宽泛的扭矩区间让动力表现不那么糟心了。
这样的例子不少,比如福特1.0L Ecoboost三缸发动机,搭载了诸多主流的技术,例如缸内直喷、DVVT可变气门正时、集成式排气歧管等。这款发动机也是多次获得各项国际性大奖。
其实就动力表现看,三缸发动机不会输得太难看,跑赛道不行,买买菜是绰绰有余的。特别是配上电机,动力加成后的表现也挺亮眼。比如宝马i8就采用了一款1.5T三缸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70kW,匹配上输出功率达到96kW电动机的动力总成,汽油机负责驱动后轮,电动机负责驱动前轮。这样的组合下,让i8把百公里加速逼到4.5秒,百公里油耗2.5L。
不过抖动问题,这个真不太好下结论。可以肯定的是三缸机的抖动要比从前好太多,但并不是说真的完全解决了,比如宝马X1在怠速时的抖动问题就不太理想。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厂家都看好三缸发动机的,比如奔驰就没有搭载三缸机(除smart外)。虽然近些年一直有传闻说奔驰要研发三缸汽油发动机,但至今也没有实质性进展(传闻新一代奔驰A级有望在2018年推出,并搭载一款三缸发动机)。到是在不久前,奔驰提出将会在奔驰C级上搭载一台1.3T四缸发动机。这多少也说明了奔驰在三缸还是四缸小排量发动机问题上的态度。
纠正一点错误描述·「三缸机并未得到各大车厂的青睐」
问题解析基础:
- 孕妇效应
所谓孕妇效应指随着自己的关注点而发现某种事物普遍存在,但事实却是并非普遍存在;而是指因关注点在某一领域过度垂直,选择性忽视了其他真正的普遍现象,而将关注内容认为是普遍存在的事物。
比如孕妇在大街上行走时总会发现有很多孕妇,但孕妇毕竟是少数;其次如驾驶的汽车装备的是三缸发动机,通勤过程中也总会看到其他三缸动力汽车。说白了就是自己限定了“视线范围”,给自己造成了一种假象而已;如从精神分析领域或者综合马斯洛需求解读的话,这也是一种寻求自我满足与慰藉的需求,而由大脑对信息筛选形成的结果吧。
基于事实的分析:三缸动力汽车是否很多,是否存在所谓的“被各大车企青睐”的说法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量产汽车截止2020年统计数据有1100余款,其中使用三缸机的车和品牌才多少?知名度较高的有宝马1系、MINI、吉利、领克、沃尔沃、福特、别克、雪佛兰、本田、标致、雪铁龙、理想,还有哪些?似乎在三缸SMART停产后也没有几台这种车了。
那么也就是说装备三缸机的汽车似乎只是量产车的1%左右,善于使用这种机型的品牌有一半是垃圾品牌,剩下的部分品牌还是以直列四缸车为销量支撑,这就足以说明三缸机在第二个“强推”阶段中从来没有被个人用户市场的主流消费者接受过。
为什么三缸机不再被接受?
装备三缸机的汽车曾经是相当火爆了,相信驾龄长一些的司机基本都开过三缸车,个人还购买国三缸车。
回顾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吧,这一阶段中的热销车能用三缸就算不错,比如大发的面的和铃木的奥拓,后期奇瑞的QQ和比亚迪F0等;这些三缸微型车曾经的定位,可以说基本等同于现在的哈弗、博越、CS系列等等,也就是会被认为是挺不错的代步车。
为什么这些车在早期的定位会比较高呢?原因需要从DPI的角度分析,也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那时候的工资才多少,“万元户”都还是个流行词;所以存钱买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有些艰难的,那么能选到汽车还管它是几缸呢?要的只是汽车遮风挡雨的外壳而已。
在这一阶段中能有一辆不错的摩托车也就挺不错了,而直列三缸发动机有效拉低了汽车的起售价,所以在这一阶段中的三缸甚至双缸汽车都能被接受。
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几十年,今天的DPI已经是过去的十几倍;购车预算当然会随之而同步增长,有趣的是汽车的价格也随着行业竞争而倍数级下降——购车预算高了,车辆的价值低了,市场成为了“买方市场”;各大汽车厂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体验良好的四缸机逐渐成为了主流。
如果说20年前的消费者认为三缸车就是好车的话,现在的消费者则普遍认为四缸车才是正常标准的车辆,离优秀还会有些距离。这就是用户需求随着DPI增长的提升,而且在对比比较便利的选车条件下,发现三缸机存在不足也很简单,所以这种机型逐渐被边缘化了。
三缸机有哪些缺点?答案还是怠速抖动和磨损严重两个问题。不论20年前还是20年后的三缸机,其结构缺陷都是改变不了的;三组气缸交替做功从而交替出现垂直作用力,机体在作用力的影响下左摇右晃是无解的问题。所谓的平衡轴技术也只能缓解,四缸汽柴油机用双平衡轴的机型也有很多,其中还有些价格与三缸动力汽车重合,为什么要选三缸?
在振动中运行的活塞气缸磨损程度会比较大,曾经预测过的一些品牌的三缸车必然会快速烧机油;结果是有些车辆行驶五六万公里就因磨损开始烧机油了,这是常识,能否接受的决定因素是是否反智。
三缸机为什么要二次普及?
相同排量的三缸机绝对不会比四缸机更省油,因为喷油量是按照进气量,并以14.7:1的空气燃料比计算。进气量的决定因素是排量的大小,1.5L三缸机指三个气缸的总容量是1.5升,1.5L四缸机则是指四个气缸的总容量是1.5升。
进气量相同则喷油量相同,三缸机凭什么比四缸机省油?所以这种说法是胡扯八道,是车企编造出的谎言。
但是双积分中的燃油消耗积分确实给了一些车企很大的压力,上述使用三缸机的品牌,有哪个是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阵营中有所作为的呢?做不到的话就得通过燃油汽车缩减制造成本,用这些成本去购买积分。
发动机缩减一个气缸,能够同步减少的成本投入包括点火线圈、火花塞、喷油嘴、活塞连杆与其他硬件,算一算能节省多少费用吧。这才是少数车企使用三缸机的原因,这种机器不会成为主流,这些车只要相同预算有优秀的四缸动力汽车可选,那么这些车还是淘汰的好。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为啥搞三缸,当然是被逼的!是车企因为政策承压的应试产物,根本不会考虑用户利益。
中国的双积分政策出台这么久了,根据政策要求,年年平均油耗必须达标才获得正积分,否则每生产/进口一台不达标油车都消耗积分,积分不够了就得向新能源车企购买积分,否则就面临停产退市!
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是攒积分的。这些积分多的车企靠卖积分赚的盆满钵满。 而老传统车企,本就没有新能源车卖,买积分又是一笔大开支。就只能缩减油车的排量来降低损失,三缸当然应运而生了!
三缸车按照WLTC测试标准出来的油耗都非常漂亮,可以减少不达标压力。根据下图要求,三缸车企投入研发经费,对标WLTC测试方法,应试定向研发。跟我们高考应试没什么区别。
所以,某些无良车评人,说三缸车企投入大量经费,三缸怎么好。其实是车企因为政策承压的应试产物,根本不会考虑用户利益。才弄出来开机盖自动降待速的东西糊弄老百姓。
未来新能源,降油耗是大势所趋,大家要擦亮眼睛,购买适应潮流的产品。无法适应中国政策的车企就要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说真的我没有开过三缸车,也没维修过三缸车。对这个车后期是否抖动还是像各大评测视频一样平稳不得而知。所以我们就不从三缸发动机性能入手,我们从政策上来分析为什么各大汽车厂这么青睐三缸发动机。
不是各大品牌对三缸车有多青睐而是受汽车“双积分”政策限制。双积分拆开看的意思就是“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CAFC)+新能源汽车积分(NEV)。关于双积分政策也叫中国版的“咖啡法”。
在2004年到2016年间只要车辆平均油耗在国标范围内就可以顺利生产。但在2017年9月起双积分正式生效,这就规定了单车型的油耗要进一步降低,才能得到正积分。此外还有发展新能源车型比如纯电、插电混动等可以得到积分。
积分达不到年度目标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比如车型申报不通过、通报批评、不达标企业的产能扩容投资等对车企有着深远影响。
这积分是可以累积和购买,推行三缸车也是万不得已。三缸少了一个缸其油耗必然会下降。其排放也会有所降低,也符合各排放标准。
没有别的,各大车厂之所以纷纷选择三缸发动机,唯一的原因就是利益驱使。
降低成本
三缸发动机是有它的缺点,但他的优点也很明显。低速扭矩大,相对环保。但制造成本也是不低。就拿宝马的三个发动机来说。三缸比原来的4缸n系列发动机的功率都厉害。而且宝马现在的发动机通用性极高。活塞都是一样的。便于管理和高效运营。
技术过关,人人喜欢
我觉得,三缸发动机动力上不一定足够,有可能还费油
我用的就是三缸车,具体工作原理我不知道,不过省油倒是真的 。振动的话一般吧,有一次一个缸不工作突然振动就很大,喷油头不喷油了,后来换了个电子控制器就好了 ,小QQ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