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
“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能够衣食无忧地存活于这世间,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依赖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稍微上点年纪的人,一定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小时候的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很多,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用抢的,更不会放过掉在饭桌上的每一粒米,不然可能就会饿肚子。
过去那个年代,物资匮乏,食物的种类也很单调,有时候可能红薯要吃一个月,每天的蔬菜都是白菜和萝卜。
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还有人吃过树皮,煮过皮带,这些故事常常听我上学期间班主任老师讲起。
如今,大家的生活都好了,不会再出现以前的那种情况了,但勤俭节约仍然刻在老一辈人的骨子里,并将这些好传统传给自己的儿女。
记得老家有一位姐夫,他在浙江一个大城市中有很好的工作,不愁吃,不愁穿,住的房子有200多平。
据说他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将盘子中的菜吃得干干净净,连汤汁都喝掉了。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勤俭的品格,给他带来了众人羡慕的生活。
有句话说得好:“一滴汗水一粒米。”
我们吃的每一粒饭,每一颗蔬菜,都要经过劳动者的手,在泥地里成长。
能够珍惜它,它的价值就越大,你就越能够享受饭碗中的福气。
02 自创美食,就是创造福气
我想热爱美食的人,一定都是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人吧。
一生被贬的苏轼,因为热爱美食,创造发明了“东坡肉”。
历经磨难却同样乐观豁达的汪曾祺,非常崇拜苏轼,也开启了他发明创造的生活。
1977年,他在给朱德熙的信中说:
“我最近发明了一种吃食。”
油条两三根,劈开,切成一寸多长一段,于窟窿内塞入拌了剁碎榨菜及葱丝肉末,入油锅炸焦,极有味。
汪曾祺自称这是“馋人瞎捉摸出来的”。
曾看过一位博主分享他爸爸自创的美食,可谓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
其中有一道辣椒爆炒白煮蛋看起来很不错。
将鸡蛋煮熟,切成四份,跟辣椒爆炒。
感兴趣的网友们纷纷效仿,大家说刚上桌,就被家人们抢光了。
美好的生活,一定是从美食开始的,而好的福气,都是在饭碗中创造出来的。
南仁淑曾说过:
“不是生活决定品味,而是品味决定生活。”
好的生活不一定非要大鱼大肉,油条、白水煮蛋一定可以创造出有滋有味的生活。
03 和家人吃饭,是积累福气
有人说,做饭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尤其是给家人做美食。
看着锅碗瓢盆在手中奏出美妙的交响乐时,看着家人将一桌饭菜一扫而光时,那便是最幸福,最有福气的事情了。
尤其是当你老了,就会明白,儿孙满堂就是一种福气。
大家都知道四川的生活节奏慢,四川人又酷爱吃火锅。
小时候不懂火锅的意义,长大后才明白了那围坐一桌的仪式感。
一行人围炉而坐,一起等锅开,下菜、下肉,下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肉片鸭肠十五到三十秒,一到三分钟,豆皮和藕片就可以吃了。
毛肚七上八下,一边数着,一边期待着,香味慢慢扩散,幸福感也渐渐溢出锅外。
我想人间最大的福气,便是灯火阑珊的温柔,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了吧!
画家林帝浣曾说过:
“什么人间绝味,无非是情怀半碗,温柔几滴,往事一勺,乡愁少许。”
端起碗是一餐,放下碗是一生。
无论你是在自己的家乡过闲适的日子,还是在他乡奋力地打拼,都不要忘记家中的那一餐饭食。
珍惜粮食,珍惜生活,好好吃饭,关爱健康,愿你我不浪费每一粒米,心宽体胖!
让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