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音容宛在,车祸的发生是不幸的,事故现场的车顶天窗受到严重的损坏,但是造成悲剧的后果,天窗表示不背这个锅。
天窗对车身安全的影响
通常我们会认为车顶本身是一片钢板,现在挖掉一块换成一面玻璃,对车身的强度会造成影响,通过科学测试进行数据对比确实有天窗的车型比没有天窗的车型在扭转刚度上要略低。
扭转刚度是指车身在扭转情况下抵抗变形的能力,主要依靠车型的整体结构设计来达到。
各类车的车身扭转刚度标准如下:
A 级车型:白车身扭转刚度目标值约为 10000N.m/rad
B 级车型:白车身扭转刚度目标值约为 10000~13000N.m/rad
C 级车型含 SUV:白车身扭转刚度目标值约为 13000N.m/rad
D级或更高:白车身扭转刚度目标值约为>13000~无上限N.m/rad (上限值根据车型目标)
国内有款带天窗的B级车扭转刚度是25000N.m/rad,相当于在一根1米长的杆子,一头挂了 2551kg 的重物,另外一头把杆子抬起 1 所需要的力。同样不带天窗的车型扭转刚度是29000N.m/rad,两者存在13%的差距。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带天窗车型的扭转刚度25000N.m/rad已经接近标准上限13000N.m/rad 的两倍,应该说完全符合安全标准。
而且市场上高端车型无论是不是带天窗,实际的扭转刚度标准是远大于标准数值的,否则不会允许对外售卖。
天窗有防撞的设计要求
上面提到车身扭转刚度主要通过整体设计来达到要求,天窗的设计对刚度确实有一点损耗,所以车辆工程师会在其他结构方面进行改进,来弥补缩小刚度的损失。
从整车结构来看,车顶天窗不属于车身结构件,而是属于车身的覆盖件。
车顶部位受到外力作用,承受抗压最重要的部位是车顶的横梁和B柱,其次是A柱、C柱以及前后横纵梁。
车身侧面发生翻滚受到冲击最主要受力的是B柱和车门防撞梁。天窗位置并不会过多承受外界的压力,大部分外力会在四周传导开。
采用天窗的车型在车辆的A柱、B柱、前后横梁,纵梁等位置进行加固,选用更高强度的钢材,全景天窗的四周也会有天窗加固板来加强天窗的防撞能力。
厂家在出厂前会对车顶进行抗压测试,翻滚测试,正面和侧面碰撞测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低速碰撞中,天窗不能出现断裂的现象,在高速碰撞中,天窗不能整块地飞出去。
天窗采用特殊的玻璃材质
天窗使用的玻璃不是一般的玻璃,也不是普通的钢化玻璃,而是采用特殊材质的高强度玻璃,强度是普通钢化玻璃的十倍以上,衡量玻璃的最低标准是把一块玻璃从2米5高的地方自由落体,玻璃本身不能有任何的破裂情况。
可以说天窗玻璃的坚固程度并不亚于金属材料,就算有重物从高空坠落也不会被砸穿。特殊材质的玻璃受到外力撞击即便破碎,不会碎成有锐边的碎玻璃,一块块的是炖边,不会扎进皮肤或者划伤皮肤,不容易对人造成二次伤害。
像高端车型的天窗还会使用双层的夹胶玻璃,提供更加牢固的保护,外面的玻璃上有裂纹,用手触摸里面的玻璃会发现毫发未损。
从天窗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安全测试等方面来考量,带有天窗的车型安全性能足够可靠,在车辆发生较低车速碰撞时,驾乘人员佩戴好安全带的情况下,保证头部和身体重要部位不撞击车身内部,一般来说足以保证安全。
正确使用车顶天窗
在中低速行驶过程中,打开天窗比打开车门上的窗风阻更小,有利于节省油耗。
夏天车辆在太阳暴晒下,车内温度很高,可以打开天窗开车,有利于车内形成负压将热气排出车外。
遇到车内外温差大,挡风玻璃容易出现雾气的现象,可以打开天窗增加空气对流,加快消除雾气。
遇到堵车的时候,周围都是汽车尾气,可以关闭车门上的窗户,打开天窗,开启空调把空气通过过滤进入车内,把车里的空气从天窗排出。
低温天气下,不要马上开天窗,要先开空调升高车内温度后,再打开天窗,以防天窗的密封条破裂受损。
经过坑坑洼洼的路面时,不要打开天窗,防止天窗和滑轨受到持续震动撞击后零部件磨损变形,影响使用。
洗车时不能用高压水枪朝着天窗的密封条位置喷,容易导致密封条变形,而是要用湿海绵擦拭密封条。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开车不要贪图快,在高速下再好的安全措施都会成为浮云,尤其是在晚上开夜车更加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唉,算了不说了,天命所致罢了!不是有没有天窗的问题。出门在外,速度不可高调,安全第一!
一路走好!
没有如果。
应该与有没有天窗没有太大关系,个人认为大多数交通事故首先与驾驶员驾驶方式有关系;次之与乘坐个人有关系,那就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乘坐人员不能睡觉,不能完全放松。如果乘坐人员完全放松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乘坐人员就不会有任何自我保护动作。车辆在高速前进中,如果乘坐人员完全放松,仅仅一个紧急刹车,就可以使其脖子错位而身亡。
只能说她这个车有了天窗是个因素加上车体翻滚,玻璃破裂,身体脱出,位置,赶巧了。
人生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