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手机上的“凑数摄像头”,好日子要到头了?

中端手机上的“凑数摄像头”,好日子要到头了?

不久前,一家在海外市场关注度颇高的初创品牌,正式推出了他们的首款智能手机产品。那就是从名字开始,就颇有些“离经叛道”的Nothing Phone(1)。

平心而论,这确实是一款非常特别的产品。无论是其背后开发团队的身份,机身正面四边全等边框+背部透明后壳加灯带的造型设计,并不追求“顶级”的性能水准,抑或“接近原生”的系统设计,在如今的市场中都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这款“小众极客机型”刚发布时看似“独特”的一个卖点,在它正式上后却很有可能已经成为了整个行业的一个共识。

没错,那就是智能手机行业中,特别是中端、中低端机型对于“凑数镜头”的摒弃。

中端机型的“凑数镜头”,数量并不算少

中端机型上到底有哪些“凑数镜头”?简单列举一下,无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

首先是“深度感应相机”,在有些机型上也被称为“人像辅助镜头”或“虚化副摄”。这种摄像头无法独立成像,它们的原理是通过与主摄间的视差,帮助判断“被摄物体(或者人)的边缘在哪里”,从而让各种“背景虚化”、“人像模式”之类的算法,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抠图效果。

其次比较常见的,则是“独立微距相机”。正如名称所示,这类摄像头的镜头光学部分确实有着特殊的设计,它们通常具备极近的对焦距离,能够拍到非常微小的物体细节。虽然这本该是件好事,但大多数中端机型的“微距相机”像素都太低(仅200-500万像素)、CMOS感光能力也太差,所以就导致它们实际拍出的照片往往昏暗且满是噪点,因此也被归入了“凑数”的典型。

最后,部分机型上还会出现“独立黑白副摄”,有时也被称为“人像风格镜头”。与独立的微距摄像头一样,单独的黑白副摄本身其实是个不错的设计思路,从理论上来说,它既可以与主摄进行图像合成,增强主摄的感光能力、强化图像的暗部细节,又能作为高感光的黑白相机独立成像。但在绝大多数的非旗舰机型上,“黑白副摄”的问题同样还是像素太低、CMOS品质太差,以至于其实际能起到的增强作用几乎微乎其微,甚至有些压根就没法独立成像。

小众厂商“领衔”,中端机后置摄像头数量开始减少

讲完了中端机型上常见的“凑数镜头”种类,接下来就可以来说说,如今的手机行业是如何排斥“凑数镜头”的了。

说实在的,正如我们已经无法考据到底是哪款机型最早用上“凑数镜头”一样,实际上也无法探究,到底是哪个品牌的哪款机型最早开始减少对“凑数镜头”的依赖。但至少可以明确的是,有勇气将“不使用凑数镜头”这件事公开说出来的第一个品牌,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Nothing。

在今年7月初的一篇博客文章中,Nothing赶在产品上市前就已官宣了旗下首款机型的后摄规格。在这篇文章里,他们也明确表示了反对用“凑数镜头”增加摄像头数量的态度。事实上,Nothing Phone(1)的确只配备了两枚后置摄像头,分别是5000万像素的IMX766主摄,与5000万像素的JN1超广角。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堪称是同级产品中“不走寻常路”的存在。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只有Nothing在认真“消灭”凑数摄像头。事实上,纵观整个手机行业就会发现,其实绝大多数品牌虽然嘴上没有明说,但实际行动却表明,他们也在逐渐削弱对于“凑数摄像头”的依赖。

比如说,在某知名品牌的官网中,我们通过对比某中端产品线的新老型号就能发现,越是新进推出的产品后摄模组的摄像头数量以及“凑数镜头”的数量,就越是在减少。

同理,在另一知名品牌的官网中,同样是中低端产品线、同样是同一个系列,也出现了“新品后置摄像头数量更少,凑数摄像头也更少”的现象。

在一些以“高性价比”著称的品牌中,也能发现类似的情况。比如Redmi Note11T Pro+对比Redmi Note11 Pro+,就不仅取消了一颗“凑数”的后置200万像素摄像头,而且从造型上也能看出,甚至可能是在有意地“淡化”多摄元素。

如果说前代产品是将后置四摄做成了类似五摄的外观,那么这一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将三摄做得好像双摄一般。

下一代三星的中端产品线,将会全部取消虚化副摄

甚至有消息显示,即便是像三星这样“财大气粗”的品牌,似乎也打算削减旗下中端产品里“凑数摄像头”的设计。据相关爆料显示,在下一代的Galaxy A系列机型中,全系都将取消“深度感应副摄”,从而将后摄从现有的“四摄”改为包括主摄+超广角+独立微距的“三摄”设计。

技术、市场与成本三重因素,让中端机的“多摄”退潮

不难发现,中端、中低端机型上“凑数多摄”的消亡,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在进行时的行业趋势。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种现象背后,到底又是怎样的因素在推动呢?

首先要承认的是,技术的进步无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看过我们三易生活此前一些老机型“评测”内容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智能手机“深度感应副摄”的兴起,最初确实是为了解决当时主摄CMOS尺寸太小,拍不出浅景深效果的这一技术难题。

但是自2019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大底、高像素主摄CMOS的迅速普及,“手机主摄拍不出浅景深”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已经在硬件层面得以解决。事实上,对于如今的智能手机来说,仅靠主摄本身的大底、大光圈,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副摄”的辅助,就已经能够实现非常自然的虚化效果。

大底+算法的进步,让现代手机不再依赖于“凑数镜头”也能拍出虚化效果

与此同时,主流机型上的“人像模式”算法也早已足够成熟,哪怕没有深感相机的帮助,也能准确地实现人像与背景的分离。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在绝大多数机型上,“虚化副摄”或者说“深感副摄”都是最早被淘汰的“凑数镜头”。

当然,同理的还有“独立微距镜头”的衰落。这种副摄设计最初出现的契机,是因为早期的大底高像素主摄CMOS普遍在对焦性能上(相比之前的全像素双核小底主摄)出现了严重的退步,因此为了补足成像能力,厂商们才不得不用“副摄”来解决这个问题。

2020年的OPPO Find X2 Pro,就已经解决了“大底高像素主摄拍不了微距”的问题

但是一方面现在的许多新款主摄CMOS(比如IMX689、IMX766、GN1、GN2、GN5、IMX707、IMX787、IMX989)都已重新增强了对焦和微距能力,不再需要靠“微距副摄”来负责近距离成像。

JN1作为主摄很一般,但作为超广角/虚化副摄表现却相当出色

另一方面,即便是对于没有采用这类顶级主摄方案的机型来说,它们还有JN1这个低成本、小体积、画质也不差的“两用方案”可供选择。虽然JN1的成像质量在当前所有的5000万像素方案中毫无疑问是最差的,但如果只将其作为超广角/微距副摄来使用,显然还是能够“吊打”各种200万、500万像素的“独立微距相机”,提供好得多的体验。

其次从用户观感的角度来说,最初中端机型从“单摄”进步到“双摄”,再到“三摄”、“四摄”的时候,大家多少还是会对其感到兴奋,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技术进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越来越多消费者发现那一个、两个,甚至三个“凑数摄像头”其实并不能带来很好的拍照效果时,对于中端、中低端机型来说,表面上看起来数量很多的“多摄设计”,实际上就很可能起到反作用。

几年前恨不得把补光灯也做成摄像头造型的中端机,如今都在降低“凑数镜头”的存在感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此前大家看到中端机有“后置四摄”,可能还会觉得很有意思。但现在许多朋友看到中端机用了后置“三摄”或“四摄”,第一反应就是又堆了好几颗“凑数”摄像头,反而会产生反感的心理。而这似乎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厂商会甚至会故意在造型上,将三摄、四摄“做成”看起来只有双摄的样子。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中端机堆出来的摄像头数量,已经唬不了人了。

最后,如果大家关注过近年来的市场表现可能会知道,如今中低端机型的销量一直在“跌跌不休”,对应的目标群体消费水平、换机欲望也在持续走低。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尽可能地增强中低端机型的市场竞争力,“削减成本”显然就成为了最有效、甚至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方式。

一颗足够好用的主摄,其实远比一堆凑数镜头要更受欢迎

那么,成本该从哪些部分来削减呢?是换用低分辨率的屏幕,还是使用性能退步的移动平台,显然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做的,毕竟谁也不会去买实际用起来体验还退步了的新品。相比之下,那些“凑数多摄”原本就是当年为了强行给成本有限的中端、中低端机型强加卖点的设计,如今既然已经不受消费者待见,将其省去就是既能控制成本、又顺应市场潮流的最佳选择。

当然,这样一来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了。当中端、中低端机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摒弃“凑数多摄”后,后置摄像头的数量(甚至是造型)实际上也就再次成为了能够明确区分“中端机型”与“旗舰”之间的一种方式。

那些并无“凑数摄像头”的真旗舰,现在当然可以高调炫耀摄像头数量

毕竟就在中端机砍掉“凑数多摄”的同时,“三主摄”甚至“四主摄”设计正越来越明显地成为顶级影像旗舰的新风潮。只不过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我们又将看到一批新的、定位并不高的机型为了“制造卖点”,而再次加上多颗“凑数摄像头”,去“假扮”定位更高的多摄机型呢。

毕竟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We learn from history that we do not learn from history(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7月23日 12:51
下一篇 2022年7月23日 12:51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