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飞的《父亲写的散文诗》唱出了对父亲的思念。也唱出了每个人心中父亲的样子。
父亲像一口井,我们常以为看到水面,就知道了深浅,可是终其一生,我们也无法达到父爱的深度。
父爱如山
父亲今年60岁了,结束假期要回去工作了。走的前一天晚上我帮他定车票,从北京到安徽淮南有很多的路线,而他却要做时间最长最传统的普通火车。中途要经过转站,前后20个小时的时间。
我说帮他定机票或高铁,他坚决的否定了,说太麻烦找不到。
我突然意识到父亲老了,不是那个我心中无所不能的超人了。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我11岁那年,我假期和母亲一起去父亲干活的地方,回来时父亲怕母亲我俩找不到回来的路,把我们送达中转的火车上。
当火车发动时,看见父亲在天桥上像我们挥手,我看着越来越远的身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哭了起来。
但当时的我还不知道如何表达情绪,我不敢抬头看母亲,希望用车外的风景来弥补内心尴尬,母亲看着我夺眶而出的眼泪,问我怎么了,我说有点舍不得。
事情过去了20年了,我一直记得那天天桥上那个伟岸的身躯。
父爱如山,静默不言。却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击中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就像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一样,在儿女心中,父亲的形象永远是高大的。
小时候,父亲的背影是一座山。
长大后,父亲已然老去。
却仍默默守护在你身旁,盼望见到你的那个人。
20年前父亲可以陪我走完中转站,现如今我却不能陪父亲做一次飞机高铁。
我们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并不是没有储存够能力去完成,而是你本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的却被你莫名的忽略了。
父爱无言
父爱,无言。
如父亲一般,在这种含蓄的、隐藏的父爱中,我们也学会了不主动表达,不及时沟通,对父母无论有多少牵挂和不放心也是深埋心底。总以为,亲人之间,行动胜过言语。
也许,这种不主动、不及时,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记得有一次初中放假,老爸骑摩托车去接我。北方的冬天特别冷,尤其是在寒风中骑车那是一种致命的煎熬。
当时年轻人都不爱穿厚厚的衣服,被视为一种潇洒,也是自我展示的一种方式,我就是一个。
父亲接到我时看我穿着单薄的衣服,问了一句,
“穿这么点不冷吗?”
我倔强的回答了他,
“不冷”
然后在一个小时的骑行过程中我没有受到寒风的肆虐,而父亲却头疼了好几天。
或许当时的我只感受到大衣头盔的温暖,却不曾体会到父亲骑车过程中的挣扎。
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受苦罢了。
父亲总是家里默默无闻的人,却又是压力最大的那个,家里的一切都要靠着双肩撑起来。
一边撑着家的温暖,一边撑着千辛万难。
爱而不言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一些父母报学习班学习智能手机如何使用,为了是能够学会之后可以与家人朋友视频打电话,不被时代落下,能够与家人有更多的话题。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哪里都离不开手机,在拉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也渐渐的淡化了人们之前的感情。
我们现在回到家拿起手机刷剧,看抖音,玩游戏,却忽略掉了需要陪伴的父母。
就连手机的使用也需要他们自己报班学习,我们感到无微不至的社会服务同时,也感到了父母内心的孤单无奈。
网上有因为不会用手机订票在车站痛哭下跪的老人,也有不会用手机订票徒步半月回家的大爷。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世界,他们从未犯错,只是不再年轻。
身体机能衰退,生活也力不从心。
眼神不好,记忆力不佳,很难再学会繁琐的操作。
我们习以为常地点击几下就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可能要花上几天,甚至数月的时间。
所以他们选择不麻烦子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面对,年轻时为了儿女他们无所顾忌,到老了为了儿女他们无欲无求,或许这就是父爱的伟大吧!
毕淑敏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不管之前怎么样,让我们从现在好好陪在他们身边吧,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可以是一桌饭菜,一句唠叨,一个电话,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