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体育比赛举行的当地看一下电视,就知道为什么北美系体育需要设置季后赛,欧洲系体育却不需要了。这说到底是个要到实地切身体会过才能理解的问题。
体育本质上是一个和转播媒体深度捆绑的行业。再高水平的体育,不依靠电视转播,影响力也不出校园班级联赛。反过来,媒体业的商业模式和利益,也会深刻影响到体育本身。在欧美国家,体育和媒体业的深度联系早在20世纪前期的收音机时代便已建立,并在有线电视、卫星转播技术成熟的年代达到顶峰(此时互联网还尚未出现)。
作为中国人,在互联网平台普及前,大众接触体育的主要途径是以CCTV-5为代表的公营电视台体育频道。由于我国原则上不允许设立私营电视台,体育赛事内容一般需要由公营电视台专门采购,然后在自己的有线电视频道上供大众免费观看。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平台采购+免费收看”的模式也依然被新兴网络平台继承。这使得中国观众接触国外体育比赛的习惯和本地受众大为不同,我们也就很难理解转播媒体是如何介入体育自身的运营的。
=====================
首先说北美体育(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北美的电视台走的普遍是免费模式,类似于当今大多数国内视频平台的“免费+广告”模式。一般只要你开通有线电视服务,就能免费收看ESPN和Fox Sport这样的专属体育频道,NBC、CBS之类的综合性电视台也通常会有体育新闻栏目或是转播部分体育比赛。
但和国内的公营模式不同,北美电视台都是私营的商业电视台,其运转依赖于高频次的广告播放,体育内容自然也不例外。而这个模式导致的最大特性就是——体育赛事内容必须能够全年不间断地产出,也就是要保证一年的随便一天,电视台上都能有足够的内容滚动播放。比如ESPN主台的播放模式一般是:每天直播1~2场国内体育比赛,其余时间则以每个整点为界,不停循环播报国内各项体育赛事的新闻,新闻节目当间则频繁插入广告。北美体育联盟基本都有“商业暂停”这样的设置,要求一场比赛中必须留有若干特定的时间窗口,用于播放广告,这也就是北美体育中转播媒体深度控制体育行业的明例。
所以,北美体育为何要设置成“常规赛+季后赛”模式?这就是转播媒体影响体育运营的直接结果。“常规赛+季后赛”的形式能够尽可能拉长体育赛季的整体持续时间,也就能让商业电视台持续产出内容,进而维持其商业模式的运转。于是你会看到,北美体育不仅是单纯的一个联赛采取“常规赛+季后赛”,而是各个体育联盟都故意错开时间表,使得一年中的几乎每一天都有两个以上的体育联盟处于运转中,一年中有2/3的时间都有至少一项“季后赛”在举行(低谷一般放在夏季度假高峰7月~9月),保持体育内容整体的关注度,进而满足电视台的商业运转需求。这也解释了为何北美的体育显得如此“臃肿”:光看基于本土市场的IP,本身就有传统4大联盟,NCAA中的橄榄球和篮球,加上MLS、NASCAR、高尔夫大师赛、UFC等赛事,棒球、篮球、冰球等联盟还要安排极其密集的赛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新鲜的体育内容源源不断地产出,从而填充商业电视台的播放日程和新闻播报素材,进而保证电视台“免费+广告”模式的商业运转。
我怀疑北美体育的这个毛病是从最早职业化的美国棒球学来的。职业棒球可以说是水到丧心病狂的赛事,疫情前美国MLB的一个赛季光常规赛就要打162场,这还是内部两个联盟之间的对抗赛事被刻意限制的结果(过去除了最后的“世界大赛”,MLB的两个联盟在全年中是完全不会碰面的,直到1997年才引进了两个联盟间的比赛)。而且棒球比赛本身就十分冗长,亮点很少,漫长的常规赛季观感很像如今的免费手游——故意拉长战线、水化内容、削弱奖赏,但又让你每天都忍不住“打卡”,于是转播方可以持续播广告以维持商业运转。这个模式显然是在只有音频广播的时代就已经树立的。东亚的各大棒球联赛也复制了美国的这套模式,于是就搞出了2019年之前台湾职棒联赛一共就4个队却硬是要打120场的搞笑赛制。
=====================
然后说欧洲体育。作为中国人,欧洲系体育其实是非常“反常理”的——在欧洲国家,看体育比赛是要花钱的。欧洲国家一般有3种电视台:公办电视台,比如英国的BBC,特点是一般不商业化运作,不播广告,依靠从大众征收的电视费运营;私营免费制电视台,比如英国的ITV,与美国的电视台类似,靠商业广告运营;私营付费制电视台,比如英国的Sky Sports,这是必须每月额外付费订阅的电视频道。
而在欧洲国家,主流体育内容基本被付费体育频道垄断——这之中包括足球,也包括网球、赛车、自行车等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性体育IP。以英国为例,英超联赛本就是由付费体育频道Sky Sports促成,Sky Sports也一直握有英超联赛的主要转播权。欧冠联赛在英国的转播权则归属于另一家付费电视台BT Sport。而像BBC这样的免费电视台,能播出的最高级别赛事只有足总杯和联赛杯,甚至连英格兰国家队的转播权都没有(不过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等世界级赛事一般会优先授予BBC这样的国家级电视台)。
这也就能理解:为何欧洲系体育不分常规赛和季后赛?因为人家看体育比赛是要花钱的,这就得保证联赛中的每一轮都要对得起观众的付费,即使每周只有2~3天有比赛可播,电视台也可以维持付费订阅数。否则,由于常规赛的地位明显低于季后赛,水赛事的比例很高,大多数非重度观看的消费者自然会等到季后赛才付费,付费制电视台也就很难维持全年运营了。比较符合欧洲媒体运营模式的做法是把同一项运动分拆成多个独立赛事,比如联赛+杯赛+欧冠+欧联,然后由不同的付费电视台平分这些赛事IP,大家都握有招牌性的足球内容,也都靠付费模式运营(类似于国内的爱优腾会员模式)。另一些欧洲系体育(网球、自行车、赛车等)则普遍采用“大奖赛”或“格兰披治”(Grand Prix)赛制而非循环式联赛制,也就是在全年间巡回举办若干个独立的锦标赛,但赛事间往往有一定的间隔,这也是一种“精品付费赛事”的模式:电视台不需要天天都有内容,但只要每个月都有高水平比赛,就能维持按月订阅的付费率。
=====================
综上,很多我们在如今的互联网视频平台上见到的商业模式,其实早在电视时代就已经普及了,而体育恰好是这些商业模式的最佳载体。但由于中国的传统电视媒体采取的一直是“公营电视台播放免费内容”模式,媒体平台和体育赛事之间并没有多少利益关系,导致本土媒体平台并没有介入甚至主导本土体育赛事的意愿,甚至连央视这样的国家级电视台都压根不待见中超和CBA等本土联赛,中超和CBA也就只能简单模仿国外赛制。国内能为了个明眼人看到抽签结果都知道根本没戏的国家队比赛,硬是生生把联赛中断4个月,最后还落得一片骂声。这要放在联赛和媒体的商业利益深度绑定的国家,这么搞联赛和媒体早就要么一并完蛋要么一并起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