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大民系为什么唯独没广府商会和搏物馆?广府人本身是地主人家,用不着什么会,他是天然博物馆,你们自己去感受,客家,潮汕是不同的,他们是外来过来,为了能组织自己商会能够办事方便,不要说客家,潮汕会,连湖北,湖南,四川等等也不是在广东组织商会团体吗?
广府人向以广东人自居,是广东的主人。在广府人和外省人心里,广东人一般指说广东话的广府人,而潮汕人一般被认为是闽南人,客家人一般被认为是江西、福建、广东交界山区的畲瑤。
汉人是地域认同,强调地方籍贯,一个福建汉族会自称福建人;但一个福建客家会自称福建客家,或只称客家人;一个福建畲族会自称福建畲族,或只称畲家。汉族爱乡,同乡间互有好感;而少民只对同族具有认同感,哪怕其族人来自不同的省份或国家,均不妨碍他们一见如故的亲近感;相比之下,他们对同乡的汉族会显得疏远很多……这就是族群认同与地域认同的区别,族群认同是少数民族增强其内部凝聚力的具体表现。
由于“边缘族群”的地位,客家对别人怎么看自己也是十分在意的。唱名人、攀附名人就属于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客家人务虚不务实还体现在热衷于修族谱,喜攀中原,爱标榜自已是中原嫡系。故,本来是客家的联谊会,却开在与客家不相关的郑州、西安,遗笑大方。客家人能将几亿元砸在郑州建个什么”客家文化中心“,却无视客家地区教育贫乏急需援助的状况,简直是”务虚“的极致。
客家建构的过程是一个神话。学界认为,“客家不仅是一个族群,也是一种现象、一个过程,是现代社会族群构建的元叙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客家的建构过程确实很让人振撼(又洛阳会馆又客家博物馆),因为别的族群缺乏这样的群体意识与行为,包括犹太人。所以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广东人开不起像世客会那样的会,我们不团结?窃认为,不是我们不团结,而可能是我们不需要。
因为所谓的广府,就没有统一的文化。本来语言就几百种,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调。各有各的习俗。环珠江口的疍家人,没祠堂,杂姓杂居,唱咸水歌。粤西俚人,有游神办年例的习俗。还有一种越人,扒龙船。扒龙船是古越人特有的文化。还有一个原因,很多白话人根本不知道广府这个概念,有些知道的也不认可。广府这个概念的由来,主要是原广州市长黎子流提出的。在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府政治基本由客家人,潮汕人轮流坐庄,好不容易出了个白话市长,他也学人家搞广府联谊会,也就是现在珠玑巷,吹成了广府祖地,而珠玑本地人说客家话。但很多广府人也不认可来自珠玑巷,他们多认为是秦兵后裔。
广府人就是广东的主人,称广东人就是了,简洁明了,无须额外说明什么。
广府人就是粤人,广东土著居民创造广东岭南文化。
因广商是东道主的身份面世的
改革开放以来,邻近港澳的珠三角得以地理上的优势得到政策扶持安发展!使得人们生活较富裕安定,也让他们安于在本地发展,从而消磨了他们出外发展开拓的精神。潮汕地区发展较落后,加上地少人多。基因里具有经商开拓精神的人们多向外发展!团结精神让他们自然成立商会以利交流谋发展。
虽然經常可以见到“三大民系”的划分,但其中的“广府人”其实没有什么民系上的身份认同,他们主要的还是地域认同。
在省内,他们会自称“广州人”、“宝安人”、“顺德人”等等;在国内省外会自称“广东人”。他们的商业组织会叫做“广州商会”,产生的文化也只会归属于“深圳博物馆”之类的地域色彩很强的实体。
没有民系上的身份认同其实很常见。比如北京、上海的朋友,他们就一个“北京人”、“上海人”的身份。
这个跟热衷于民系认同的客家人、潮汕人是不同的。
在中国,还需要建立个中华商会吗?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