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读研的得与失::
得:1.让自己的专业技能更精进;2.有利于以后职称甚至行政职务上的发展;3.在读研过程中认识更多的同学以及师长,扩大自己的交际及视野;5.毕业后有机会再更好的平台上工作;4.再一次回归学校,暂时脱离繁忙的工作,也算一种得吧。
失:1.3年时间没有稳定收入;2.这个年龄用3年时间回归校园对家庭的影响;3.3年以后在原单位是否还有自己的位置。
在明确得失以后,就需要根据你目前所处的单位和现状进行评估:以下情况建议不读:1.工作在县医院以下的医疗机构,学历本身就不是特别重要的;2.家庭情况不允许的(收入问题);3.本身单位还可以,自己也满意,但读研后回去有可能没有位置的(这种情况建议读在职)。
其他情况下,都更建议读研,因为读研对你的眼界等各方面都是一次拓展。
32岁的主治医生,考取了双非一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内分泌专业,目前面临着要不要去读书、读研究生的这一个难题。据了解全日制研究生医学专业的是没有周末的,基本上也没有寒暑假的说法。因此除了请假之外,很多时间基本上是都不能回家的。而题主目前32岁,假设已经成家立业,那么将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的就是家庭问题。
- 一个32岁的已婚女性,可能已经有小孩子了,但是小孩年纪又不大。如果外出读研究生,那么就要长时间的不能够与自己的小孩子待着一起,这就是要忍受着长期相思的煎熬。然后就是夫妻关系问题,除非可以举家搬迁到读书的地方,不然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其他的问题。
工作问题。
- 这是一份很难易被常人理解的工作,想必工作到主治医师也有了很大的体会。这里也就不多说了,安全最重要。
成长问题。
- 确实,读研3年之后出来就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了,对于换工作、晋升、工资都有很大的帮助。毕竟你不读书3年后你还是你,可是读书了之后3年后的你就很有可能会成为不一样的你。
生命是难以承受之重,需要认真对待。但是也需要保护自己,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事件让人愈发心寒。
好巧,我今年也是30岁正在考取主治医师,并且已经辞职打算考研,作为医学行业,要在这条路走下去,研究生学历真的真的太重要了,不仅是对自己学历、见识、人脉以及医学知识的提高,更是对自己人生境界一大进步,能够在工作几年再次踏入熟悉的校园是30岁人生一个非常美好体验,所以我觉得无论如何,哪怕再大阻碍,也一定要上。
看看你当初为什么要付出辛苦考研,也许是想业务上有提高,也许是单位环境不好。但现在犹豫了证明你还是有放不下或是无法协调的东西,别人怎么说都是给你个建议,真正触及自身的只有你知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希望你的付出可以和回报成正比。
最重要的是3年没收入,如果经济不是不问题,还是可以去读的。
除非现在单位是三甲,不然毕业后十分没有更好的就业选择,回原单位还是可以的。
但不管去哪里,从医,都累!
为了以后有更宽的路,该去。
如果你想在医生这条路上走下去,而这个学校和导师你都没有什么个人成见,当然应该去读,对于你的职业生涯来说毕竟学历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不仅仅是职称
32周岁主治医师,已经占全国360万医师的100个席位了,统计学数字上会把你不断重复,就是说在医院里岗位相片会分别在各个角落中出现。
应该有家庭了,抛开家庭辞去工作去读研,精神可嘉却不大现实。现在基层医院好多学渣有带薪进修机会都没有把握住,混日子。学霸也不一定要“全脱产”去“全日制”读研。
家庭有金矿,硕士研究生读下来还可以读博,出国留学,读到老学到老,青春不再。投入时间成本、金钱成本纯粹书呆子也不大好。
早年经常有女博士被文盲拐卖,博士与文盲打工。不是说多一张文凭就可以的,还得需要适应社会环境瞬息变化,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研究生出来又得重新找工作了,之前医院庙小容不下你高材生,或者你看不起之前三五千元的工资。
圆滑世故的人,不管是小学没毕业还是博士后,都能够有极强的生命力混得风生水起。有些人一大箩筐证书,就是不善于自我吹捧自我包装。
同样是主治医师,有的月薪三千,有的月薪三十万。月薪三千拘泥于条条框框,安于现状。月薪三十万脸皮很厚什么都做,小至摆地摊大到开公司,医生只是一种副业。一出生就口含金钥匙一个小目标都是一两个亿,不好比。
如果是在职研究生,经济上工作上有最起码的保障,还能顾及家庭生活,可以一直读下去。背井离乡放弃家庭放弃工作全日制,到时候颠沛流离,高不成低不就。还不如行政上弄个主任当呢,然后要什么有什么,就别说职称学历了。
必须去,除非你卡到位置了,科室主任马上退休。
不要读,我们科室05年左右,出去三个主治读研究生,一个复旦,一个中山,一个蚌医,最后都回来了,而且副高还耽误3年才升到,没有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