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问题中,不容回避的要来谈一谈组队思路以及技战术体系等方面有哪些与预期、与比赛脱节的地方。
在队员的选拔上,由于可供挑选的队员人数少,而且球员打比赛,特别是高水平比赛场次都非常少,所以选拔员更多的是看身体条件和技术指标。但是这些指标都是在训练状态下的,比如有的队员在训练时接一传非常稳定,到了赛场上却相去甚远。所以不能把技术指标看得过于刻板,过于教条。一些在世界强队担当主要得分手的队员,比如说埃格努、加比,她们的身高都不突出,甚至有些偏矮,但是靠出色的弹跳和丰富的比赛经验,多变的手法,带领球队攻城拔寨。反观中国女排队员平均身高已经算各支队伍中偏高的,但是从进攻实力看却远不如那些强队。其实是国内球员当中比如说江苏队的吴晗,上海队的仲慧,虽身高偏矮,但在比赛当中常常能够发挥出其不意的作用,顶替首发队员上场之后,能够很快的挥作用。
各路强队的队员都是常年活跃在各大联赛,比赛经验非常丰富。而我们的球员不仅没有参加过国际大赛,连国内顶级的比赛都没有资格参加。比如说北京队全运会没有进入决赛阶段,排超联赛没有进入到最后的淘汰赛,队员缺乏强力对抗。国内联赛或全运会比赛已经是和国际比赛甚至各大联赛水平有较大差距的比赛,就是这样的比赛都无缘参加的球队,其球员即使有再好的条件,久疏战阵,特别是在成长的关键期,没有系统的系列的参加高水平的比赛,技战术就无法完成从少年队青年队向成年队的转换。各种球的处理上,恐怕还停留在青年队、少年队的阶段,和已经身经百战的成年人打比赛,显然就会吃亏很多。所以选拔球员,即使无法要求有国际大赛的经验,至少也得有国内比赛的经验,特别是国内顶级比赛的经验,尽管这些比赛国际比赛水平差了很多。
球队的核心队员应当主要从联赛和全运会前几名的队伍中选拔出来。这样也就引导有潜力的有能力的球员在年轻时就要尽量的加盟实力强的俱乐部队,而不能寄希望于有朝一日被招入国家队而实现鲤鱼跃龙门。比如说王音迪,山西没有排球俱乐部,那么她加盟上海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不是这样,在山西打业余队,打全运会还得要靠在山西队主场,其运动生涯前途可想而知。
以赛代练,难免缺乏系统性,但以练代赛,则无异于纸上谈兵、闭门造车。
另外,在队员的选拔上。同一位置的队员应该是要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不能都是同一类型的队员。比如说李盈莹是一个有强攻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球员,防守的能力也经过了考验,更是能够承担接一传的任务。如果李盈莹能够取得稳定的首发位置,那么另一位主攻的特点,就应该是在进攻能力方面突出的,而不是进攻和一传比较均衡的球员。
在遇到强队时与李盈莹搭档的另一位主攻无论是在前排还是在后排,都应该成为一个有效的进攻点,并且有一定的得分能力,不说要超过李盈莹,至少不能差的太多。像现在的主力阵容那样虽然第二主攻两个人轮番上阵,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无论是谁上场,前排攻不下球,防守拦不住,特别是后攻则干脆不能打。这就造成无论李盈莹在前排还是在后排,对方发球都是找李盈莹的。如果在前排,那么抑制了她的前排攻,后排攻等于就没有。无论此时龚翔宇在前排还是在后排,对方都是重点盯着龚翔宇。这样基本上抑制了我们的边攻。
如果我们一传接得好,还能够由副攻打出快攻球,但远不足以赢下比赛。今年世联赛第一场对阵荷兰队时,一方面荷兰队实力相对比较弱。再一个王媛媛的发挥以及和二传的配合确实是一个超水平的发挥,全场得到21分,是我们取胜第一场比赛的关键。但是后面的比赛显然副攻是无法承担这个重任的。
假如说第二主攻能够打出强攻球,无论是在前排还是在后排,对方的防守必然要分散精力,而且二传的技战术组织。也会更加灵活。所以说我们在球队作战体系上是有缺陷的。
从大的层面说,虽然中国女排不具备像美国女排那样,在14个人当中派出7个人完成整场比赛,就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实力。但是也总是要以我们的核心球员为核心,其她队员交叉变换,组合成不同特点的阵型、阵容来应对不同的对手。实际上核心球员也不是不能下场,比如说对比利时的比赛,李盈莹在第三局没有出场,我们也非常顺利地拿下了比赛。
即使在有些场次的比赛中,采取两点换三点的战术时,上来的接应队员根本得不到进攻机会,只是参加防守。这样从根本上就失去了这一战术手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