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改变是需要契机的,谁又不想改变现状,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想锻炼、想读书、想写作、想自律、想精进、想改善人际关系、想在职场做一番事业……
成长是一次美丽的痛,我们每天想要改变,但改变依然很难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出现得很急促,若隐若现,怅然若失。
翻开做好的计划本,一条条待办的事项赫然在目,仿佛在向你耀武扬威,嗤之以鼻。
我们赌气,开始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不再是一个行动的执行者,而是事后分析员,开始为残存的尊严做最后的讨伐和挣扎。
临时有事儿。
自制力不太坚定。
社会太不公平。
家里人一点都不支持。
…….
人们在失败的时候,往往喜欢找一些客观原因,把问题归为难以适应的环境,竞争机制的不公,或是心有余悸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
偶有的自我反省也大多是一时惭愧,自怨自艾,然后风平浪静,一切照旧。
唉,我也想改,但也就这样了,我别无选择。
所以很多人,停下了成长的脚步,在原地打转。
02
这种无限恶性循环的思绪,一度让曾经拧巴的我想起那段冗繁复杂的职场经历。
早晨例行公事的例会,无关痛痒的开场白,人心隔肚皮的职场关系,让我在枯燥的工作和复制粘贴的日子中,变得浑浑噩噩。
每天像被人遗落在角落里泄气的皮球,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孤独、无奈、心酸、无聊。
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也对曾经热爱的事情失去耐心。
感觉每天生活在虚幻的梦里,但一睁眼,日子现实得让人心疼。
我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我寻求改变,好像也没有别的选择。
后来我在《了不起的我》中找到了答案。
书中说:
认为自己没有选择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人总是误认为当选项足够多的时候,才算有选择。
第二个原因是逃避自己的责任,表面上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选择更多,实际上,我们却经常在逃避选择。
它像一把剪刀剪断我理不清的头绪,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成长路上的迷茫。原来那些我抱怨过的事,埋怨过的人,脱口而出的借口,都是我的选择。
我不是没得选,我选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我还没做好为自己向往的日子冒险的准备,所以选择了一份不那么喜欢的工作,来养活自己,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养活自己,其实可选择的工作也有很多。
另一方面,当我说自己没选择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受害者的位置,这样就把责任推给了假想中的施害者,比如没钱、没时间、太麻烦、没必要……这样来获取内心短暂的平衡和满足。
03
原来我一直没能做出改变的原因是思维在作怪,心结在阻碍。
我没有找改变问题的方法,而是深陷在思维的怪圈,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一味的纠结有没有选择,反复的强调是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了自我突破和改变,对改变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不管结果怎样,对结果负责的还是自己。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开始在行为和思想上正视自己,试图寻找改变的契机。
为了寻找内心向往的方向,我试过各种方法,最后我找到了一种简单却又实用的方法。
临终回答。
如果生命还剩最后几个月的时间,你会做哪些事情?写出50个不同的答案。
我依然记得那一天,我心平气和地坐在书桌旁,开始设想我的临终问题。
我的脑海开始浮现那些向往的日子和生活,沙滩、别墅、旅游、美食、孝敬父母…….
我发现最初写的都是生活上的短暂满足,我顾不得所谓的低俗和现实,继续问自己,这些完成之后,我还想做哪些事情。
我开始发现自我,脑海中又有新的想法和声音,我写下了写作、读书、乐器、画画……这些曾经一度让给我迷恋却又在平凡的日子中溜走的伙伴,又一次在我的心上荡出涟漪,浮现在纸面上。
我回想起人生中大部分的高光时刻,都与读书和写作相关,我要继续读书,继续写作,我要在最后的日子留下属于我的痕迹。
我听到了内心的呼喊,那是最真切和纯粹的情感,不想再与梦想擦肩,我找到了能让自己改变的方向。
我开始利用碎片时间,收集那些散落四方的梦想碎片,并由主业向副业倾斜,生活和状态随之改变。
除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其余的时间,都交给了读书,自媒体,写稿,梦想依然在延续,成长依旧在发光。
所以不要再说没得选,想要的改变,只是暂时是被现实和恐惧蒙蔽了双眼。
只要心念一闪,就能震动四方,愿你找到能为之倾尽所有的方向。
文章作者:小帆,首发公众号:向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