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减负的规定“一刀切”没问题。执行减负“一刀切”,难呢!
原因很多,主要在于减负难:
1.学生要减负,校长不答应。
教育管理者考核校长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成绩,需加压。压力层层分解,最后压在学生身上。这就是连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部分老师还得在学校上课的原因。
2.学生要减负,家长不答应。
家庭少子化,哪位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的高期望带来的结果是孩子沉甸甸的书包和不足的睡眠、锻炼以及缺失的童年、少年生活。
3.学生要减负,既得利益者不答应。
教育均衡是理想化的理念。因为有选拔性考试,优质教育资源成了激烈竞争的对象。部分老师、教育机构、优质教辅资料商、优质学校附近的房地产开发商等等,成了既得利益者。举个例子,几年前不是要淡化英语吗?结果是,不但没淡化,反而加强了:高考英语一年两考、小学开设英语、大学4、6级考试没取消!
这是一个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怎么改?
首先,要改革教育理念。就是把“考试升学”改为“开发思维”。
其次,要改革教育方向。就是把“培养国家干部”改为“培养实业人才”。
其三,要改革教育结构。就是把95%至98%的“培养国家干部”的大学及其学院改为“培养实业人才”的高等职业大学及其技术学院。2—5%的顶尖大学升级为“博士或博士后”大学。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走向社会实践3至5年后的优秀者,即可选拔或报考2—5%的博士或博士后大学。
其四,尽快普及高中教育;随之普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坚持“宽进严出”的教育原则。
其五,缩短学制。就是高等职业大学4年,技术学院3年。高中2年、初中2年、小学5年;课程内容分别压缩40%、50%、50%。
其六,修改教材。就是高等职业及其技术教育,要坚持职业化、实业化、专业化的方向设置教材。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知识课程内容,要适应高等职业和技术教育的方向。
其七,取缔社会培训机构,取缔中小学教材“辅导书或辅导资料”,学校内外均取消“补课”。
其八,彻底纠正中小学生“拼命死”而毁灭孩子,大学学生“逍遥玩”而贻误人生的不道之逆!
中华民族是颇具智慧的。相信会有更好的智慧贡献出来,成为支持中国教育改革的新动能的!!
真正要达到减负,需要改变教科书,现在的教科书就是拔苗助长式的方式,搞得老师为难,老师教不了就压家长,家长就压孩子,孩子受不了就跳楼,最终的原因就是教科书,你们可以去看看现在的那些教科书,一年级的书都是整篇整篇的课文,这才上学的孩子能看懂吗?数学一年级就有文子题和应用题,你说孩子就算认字了有几个能读懂题意?这无形当中就给老师家长增加了负担,你孩子看不懂,那必需要有人去给他们讲解,老师一个人教那么多学生不可能做到一个一个去讲解吧,这就是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要改,就要从教科书开始,从古至今,各位可以想想以前的教科书,父母有管过吗?老师有把作业推给家长的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只要上课认真听了的,孩子们自己就能搞定,不需要家长在旁边讲解这个题意是什么意思,而且以前的老师也没有说为了完成任务,加快教程,现在的老师不管你学生是不是学会了,教程拉得N快,孩子搞不过来只能选择去外面补课,,,,这一切的一切,最根本的就是“书”
教育部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减负”,就是反中华民族行为:
一、反中华民族的优秀学习传统。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悬梁”、“剌股”、“凿壁”、“萤光”、“十年寒窗苦”优秀传统没了。
二、反中华民族要培养好下一代的美好愿望,与十三亿人民对立。“望子成龙”,“鲤鱼跃龙门”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为此,“有偿家教”,社会办学“蜂涌而至”,大大加大了家长和学生的学习负担、经济负担、乃至精神负担。再加上“重点、民办、特色”学校把义务教育对象人为“三六九等”,教育更加混乱。教育部成了“人民的公敌”。
三、为西方精英战略服务。西方精英为了保持其统治地位,需要一大批为其奴役和剥削的,又不去反抗的人,就是“奶嘴文化”,“减负”就是适应了和配合了西方精英的“奶嘴文化”。
现在,社会上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怪现象。其中关于中小学减负便是之一。
为什么说是“不可思议”和“怪”呢?请听君慢慢道来。
首先是学生的学习负担真实情况。目前的学生负担是不是很重?怎么看待?其实这个问题全国差异很大。不用讲不同学校,就是不同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差异。可是在媒体和社会舆情眼里,好像所有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都很重,学生都活在痛苦的学业负担中。这么不实事求是,不是“怪”吗?
其次是哪种程度的学业负担是过重的?哪种又是必要的?以什么为准绳呢?这可就难以定论了。众口难调,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个人觉得,应该避免两个极端,以一个为参考。两个极端是:一个极端是追求高分数。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很重,孩子考了99分,只要还有人是100分的,都还要孩子达到100分才满意。教育主管部门唯分数论,不论学生情况如何,实行未位淘汰制。即使所教班级平均分都七、八十分,甚至九十多分的平均分,只要是未达预定目标和末位,就是给对应教师各种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限制和淘汰。另一个极端是“快乐教育”的毒。主张学生课后应该快乐成长,不应该布置作业。这个论调在教师们看来真的是“不可思议”的。但奇怪的是竞然还有人赞赏和推广!试想一下,无知的学生时代是“快乐”了,他们成年后呢?会是继续快乐还是痛苦?一个参考是什么?不走两个极端,以学生是否能掌握学业基础为参考。学习就像做房子,只有一层层打实基础才能一层层往上建。所以必要的课业负担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种课业负担也盲目减,学生学习脱节,将来的学习将更痛苦(学不懂),那不是害了学生吗?
还有,教育主管部门的行为也是“不可思议”的。一方面为迎合“减负”怪论要求教师们为学生减负;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尽量的好,实施这考核那考评。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绑住别人的手脚却要别人飞。 奇否?怪否?如果真的要为学生“减负”,不考虑其他问题(如社会竞争、国家竞争),那么就应该改革课程设置和要求,改革选拔考试的要求。课程少了,哪来的负担重?!考试要求低了,谁去追求满分?!但是新的,更严重的问题将去产生,而且更多!社会怎样发展?国家怎样发展?人才选拔不靠考,靠什么?靠关系?公平问题怎么解决?
真的请大家正确、准确地认识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我们要减去不利于学生成长的真正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但不能盲目地运动式地乱减。否则将害了学生,害了社会!
减负,当然是把负担重的减了,负担不重的,没有什么负担的,还减什么负!
其实,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减负声潮中,负担重的并没有减轻,负担轻的倒是减了,没有什么作业,可以“快乐学习”了。
哪些学生负担重?城市学校,越是重点学校,负担越重,越是名校负担越重。你让衡水中学减负,你让毛毯厂中学减负,可能吗?减负的风都吹不进一丝,原来负担多重,现在还是多重。不管是谁做校长,都不会减负砸学校的牌子,没有人能担当得起!
有些学校,因为公立,主管部门会不停地督查,也会真的减负,但是,这负是减不下来的。学校减了,家长看到学生回家没多少作业了,便一边骂学校抓的不紧,一边把孩子送到了校外培训班了,学生负担是有增无减。
题主问是否应该“一刀切”,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我反问一句,这“一刀切”的“刀”是谁的刀?如果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这刀也就能切到公立学校,对于校外培训班,对于私立学校,对于家长,你切得到吗?
如果不是教育主管部门来切,那谁来操刀呢?根本就找不到操刀人,还谈得上什么“一刀切”?
应该也罢,不应该也罢,是你根本就无从下手“一刀切”。家长、校外培训不管加了多少负,也没人能切得了!
所以,所谓减负“一刀切”不过是一道伪命题,说着玩玩,然后洗洗睡吧。
我儿子35了,他15的时候,也就是20年前没有社会补课机构,学习是在学校课堂上的事,孩子学习负担也不重,家长也不这样关注孩子学习,那时是正常教育,二十年后的今天,教育为何这样了,教育产业化闹的,国家支持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现在出了问题,不去分析根源所在,枪口对准老师和学校,能解决一丁点问题吗,照v这样抓,再抓100年也无济于事。改革开放,有两个领域绝不能开放,一是教育,二是医疗,它们必须是公益性的,必须不盈利,因为它们切关民生,切关百姓福祉 ,放开必乱,受害的必然是人民,看病贵,高学费,毁掉了无数家庭,当今要问人民对什么意见最大,当然是这两个领域。为什么,害人哪。国家富裕了,养活不起几个医生吗,办不起教育吗。为何自己搞得这样乱。你怎么搞,老百姓只能怎么接受。吃苦受害也没法儿,能咋样。你就别六部委下令,九部委下令了,别说30条
,再多也没用。病人阑尾炎,你给修脚,有用吗。你拿30条修脚措施能治好阑尾炎吗。
要想减负,不以学习成绩评学生,评班级,评学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减负的目的! 这也是过去以往的成功经验!教师认真上课,留必要的作业,考试也应该有,但是不以成绩排位,不以学习论优秀!学生的评价体系要着重遵守校纪校规,遵守学生守则,做好人好事方面!班级的评价也基于学生评价基础上,优秀学生多,违纪学生少就是好班级!学校的评价,主要看贯彻教育部各项指示的落实程度!
抛开成绩看人,负担自然减轻,学习进入轻松状态!高考也很自然的选择自己适宜的学校和专业!过去的中国就是这样过来的,优秀人才层出不穷,不要都往清华北大挤,各类学校只要认真学习,照样出人才,这样的实例很多!
一刀切的东西在我看来除了“法律法规”,其它的东西基本上都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换句话说“一刀切”极少有对的!
任何的“改革”都会伤害到一部分人的权益,任何的“一刀切”也同样会伤害到一部分人的权益,所以在“减负”这点上的初衷我相信一定是好的,因为负担就是很重!所以“减负”规定是符合现实需求的,但是从效果上来看我觉得还是不尽如人意!
无视差异化需求的本身就是一种矛盾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现代社会由于很多父母的文化水平的提升,他们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的一些看法已经跟过去有着极大的不同了。
有些人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已经给他们规划了跳出体制教育的路线,一路国际学校,然后出国;
有些人从一开始就瞄准了“自主招生”或者说是“竞赛”,所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整体布局、超前教育;
有些人更注重孩子的特长发展,也是从小就给孩子涉猎、培养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
有些人崇尚散养,希望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
有些人崇尚劳逸结合,既有玩的安排又有学的规划;
……
越来越多的人再也不是跟过去一样——教育孩子就是送孩子去学校,让老师来教!
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每个孩子的能力也不同,那么用同样的一套教学方式自然也就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在我看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教育,实际上并不是为了满足家长、孩子们的需求,而是满足“国家教育”的基本需求!换句直白的话说,国家要求你必须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但是仅仅是提供给你“最基础”的教育,并不会以培养精英为目标的!它就是个“通识教育”而已。
无视资源不平衡的矛盾任何的减负都不肯能一刀切掉问题
虽然国家提供的仅仅是“通识教育”,但是就好比财富总是会流向某个阶层一样,教育资源也总会因为某些学校的优秀(领导、老师、学生也包括家长的优秀集合)导致资源的流向极有针对性。
简单点来说,同样是“减负”,对有些学校来说“减负”就只能是少布置作业、早点放学;而对一些资源好的学校来说他们除了从作业、在校时间方面入手之外,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内容的拓展,比如说各种课题研究、各种拓展、各种社团、各种读书会……这种差距既是人(主要是师资力量)的差距,也是资源(你得有钱)的差距!
所以“你以为的永远不是你以为的!”之所以你会这样以为,是因为你见得还是太少了!
教育资源甚至连教师数量都不能满足的地方,你跟他们谈“减负”实际上不就是在限制这些人的“逆袭”吗?
求人不如求己
正如我前文所述,“减负”初衷是好的,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但是人与人是不同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那么我的建议是这样的:我们尽量去尊重、响应减负政策。当时如果你有特殊的需求,那么就自己买单吧!
什么?没钱?
什么?自己不会?
抱歉,这个问题请自行解决吧。
其实最应该改革考试制度,学什么考什么。不要总是课本内的没掌握,考试却拓展很多课本外的,学生时代的活泼硬生生的扼杀在分数里。学业负担减轻的同时增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