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哥作为运动鞋爱好者
在各APP上挂眼科的时候
经常看到一个词汇
“踩屎感”
顾名思义,这主要是为了体现产品“柔软到陷入”的穿着感。从一开始用来形容运动鞋,到如今从拖鞋到鞋垫,都爱用这个词。
骨哥活得比较糙,选鞋主要看外观。除了体育运动之外,日常穿着中对脚感关注不多。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着实为文案创作者的创意而折服:能将脑洞和生活体验完美结合,属实是营销文案界的天才选手。
鞋底的软硬程度,是决定一双鞋舒适与否的重要指标。太硬的肯定不舒服,也就是跟“踩屎感”对应的“板砖感”。这个不用多说。
容易被人所忽略的是,柔软的鞋底虽然能带来暂时的舒适感受,但也存在明显的健康隐患。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足弓的伤害。
足弓相当于人体脚上自带的缓震系统,缓冲我们站立或行走、跑跳时造成的冲击力。
某贵价品牌近年出过一双爆款运动鞋,足弓处的设计感爆棚,深受广大白富美喜爱。骨哥是没买过,有穿过的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穿着感受。
一个冷知识:虽然不是唯一具有直立行走功能的动物,人类却是唯一进化出足弓的动物。
猩猩猴子也能站起来走两步,但没有如此精密的足弓结构。它们走路常需要上肢辅助,而且步态看上去很是费劲,远不如人类轻盈和协调。
另一个冷知识:人类出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脚底也是平的。足弓是在我们学习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足弓并不是一个整体结构,而是由多块骨骼与关节组成,在足内肌、足外肌、韧带及筋膜的支撑下,共同维持形成的“拱桥”。
这座拱桥虽然结构精密,但毕竟不是钢筋水泥打的。一个几十百把斤的人整天压着,有时候还要跑跳什么的,负担着实不轻。
“踩屎感”的问题,就在于太容易在压力下产生形变,一踩就塌,对足弓缺乏支撑。
这会让肌群和韧带负担更重,走路易疲乏,可能诱发韧带炎症及足底筋膜炎等,时间一长还会造成足弓塌陷,出现功能性扁平足。
过于柔软的鞋底还会增加下肢关节负担。就好像在沙滩上跑步,不仅下肢需要额外付出力量,膝盖还会本能地内扣以维持身体的稳定。
时间一长,这可能导致步态发生变化,甚至造成下肢力线的改变,增加踝、膝关节等出现疼痛和伤病的风险。
相比于“踩屎感”的噱头,一双可靠的鞋,鞋底既要缓震,也要起支撑作用。踩下去不能软塌,还要有一定“回弹感”。
按照足部的生理特性,最好是前脚掌,特别是脚趾部分偏软,足弓部位偏硬,直观上处于“可弯折但没完全弯折”的状态。
某些带货主播为了证明鞋子柔软,喜欢把双鞋跟麻花似的拧来拧去。骨哥每次看到类似的画面就血压升高。
不怕扁平足就算了,也不怕崴脚吗?
除了鞋底之外,鞋帮要相对结实,至少后跟部位不能一捏就变形,才能维持踝关节的稳定。
当然也没必要太硬,不然容易磨脚,穿脱起来也费劲。
踢球的朋友应该知道,为了保护踝关节和跟腱,足球鞋鞋口,特别是后跟普遍较硬,穿脱就不太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某些主打中老年群体的鞋类产品,比如“老XX布鞋”之类的产品,往往也喜欢拿“柔软”当卖点。
实际上,中老年人的下肢力量较差,足部稳定性变弱,反应时间及平衡能力降低。太软的鞋既不利于关节健康,还会增加崴脚、跌倒的风险。
总体来说,老年人穿鞋在舒适合脚的同时,应该遵循“鞋前宽松、鞋中柔韧、鞋跟结实”的原则,兼顾防滑和易穿脱。
考虑到很多老年人的足弓已经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一定程度的塌陷,选鞋时更要注意对足弓的支撑,才能分散足部的受力。
类似“老XX布鞋”这样的产品,鞋底普遍过软过平,其实并不适合老人穿着。
另外,有先天性足弓塌陷,或者其他脚部伤患的群体,就更不应盲目追求“踩屎感”。有必要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专业医生。
伴侣合不合适
只有自己知道
鞋合不合适
只有脚知道
(来源:武汉市第四医院)
【编辑:汪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