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有的大型CDMO企业争相分拆业务,成立子公司,重点布局基因与细胞治疗以及核酸产品业务。资本也积极支持CDMO公司拓展新领域业务。
• 去年以来,多家与核酸技术相关的新锐CDMO公司诞生并获得融资机会。
• CDMO公司在不断优化CMC能力,以提高其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国内正掀起核酸药物研发热潮。据公开信息测算,国内核酸药物在研管线已过百项,产品涵盖类型广泛,包括小核酸药物、mRNA疫苗、CRISPER基因编辑、环状RNA 等,但多数产品尚处研发早期,获批开展临床研究品种仅10余个。
未来势必有更多项目向临床阶段推进,而CMC是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关卡,它们将会如何迈过?
核酸CDMO蓬勃生长
解决CMC问题,通常有3条路径:自建生产基地、找大公司合作以及委托CDMO生产。3种方案国外均有核酸制药公司尝试:BioNtech寻找辉瑞合作;Moderna选择部分自主生产,亦与Lonza、Aldevron等CDMO开展合作;默克制药斥资7.8亿美元收购CDMO公司Exelead,加速mRNA赛道布局。
无论何种选择,其目的都在于跨越药物从研发到商业化的“死亡之谷”,需要企业从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率、增加赛道竞争优势以及加速产品工艺开发进程等多个角度进行权衡,找出其中的最优解。
而当下国内核酸药物研发者,以新近成立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为主,成熟制药企业此前在该领域绝大多数未有涉足。这种情况下,药物如何生产为更优解,答案或与国外有所不同。
回看历史,10年前国内首次生物医药创业潮兴起,参与者也做过类似选择,彼时国内制药工业基础更加薄弱。最终少数企业实现自建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一批CDMO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承担了大量创新产品的CMC开发及产品生产任务,国内MAH制度亦是在那时推出并逐渐落地执行。
这一阶段被认为是CDMO公司发展的春天。目前A股及港股上市的数家CDMO公司,如凯莱英、药明康德、康龙化成、金斯瑞以及博腾制药等,其国内业务多在过去10年高速增长,过程中这些头部公司也逐渐占据CDMO市场的主要份额。
而随着核酸药物研发风起云涌,最近CDMO市场格局又出现许多新变化。
首先,今年3月一家新的CDMO公司和元生物登陆科创板,其主营业务为基因及细胞治疗技术服务。该公司2013年成立,直至2019年经营均处于大幅亏损状态。而2020年风口一来,公司CDMO服务收入飞升,其业绩迅速扭亏为盈,2021年公司继续盈利,实现收入2.5亿元、净利润5000万元。
同时,原有的大型CDMO企业争相分拆业务,成立子公司,重点布局基因与细胞治疗以及核酸产品业务。如凯莱英分拆的凯莱英生物,金斯瑞新成立的子公司蓬勃生物以及博腾制药分拆的博腾生物等,均主要瞄准这一业务方向。
资本也积极支持CDMO公司拓展新领域业务。
此前,高瓴资本曾在二级市场减持凯莱英股票,但今年3月又宣布与其子公司牵手,增资凯莱英生物25亿;高瓴去年还以2.75亿美元的价格将金斯瑞蓬勃生物20.68%股权收入囊中;另外,博腾生物亦在去年完成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获得国投招商、高瓴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联合注资。
去年以来,还有多家与核酸技术相关的新锐CDMO公司诞生并获得融资机会。今年4月,楷拓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这是该公司继2021年下半年完成天使轮融资后的又一轮新融资。楷拓生物2021年6月成立于苏州BioBAY,目标是提供以质粒和mRNA平台为主要优势的核酸技术全产业链CDMO服务。
另一家同样2021年刚成立的CDMO公司欧利生物,也于今年5月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该公司介绍中表示,将专注提供核酸药物的一站式CDMO服务。
从上述举动看,CDMO已嗅到核酸药物带来的新发展机会,准备大干一场。而研发企业也有意愿与CDMO开展合作,部分核酸药物领域的领先公司及关键产品,已在联手CDMO共同推进产品商业化进程。
瑞博生物是国内小核酸药物研发方面,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最多的公司,且有产品进展到Ⅲ期临床阶段。去年瑞博生物与凯莱英牵手,计划在天津建设小核酸原料药公斤级商业化生产基地。另外,金斯瑞蓬勃生物也与艾博生物及沃森生物,就mRNA疫苗项目ABO-028M的BLA申报及商业化生产达成合作,ABO-028M是国内研发进展最快的mRNA新冠疫苗。此外,还有博腾生物也与恺佧生物达成mRNA药物研发、生产战略合作等。
去年刚成立的楷拓生物同样表示,其也有多个合作项目正在推进。“公司成立后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楷拓现在接洽的项目涉及DNA疫苗、mRNA疫苗、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病毒载体基因治疗等多个方向。”楷拓生物总经理任科云博士说。
核酸药物同样绕不开GMP
细究CDMO核酸领域业务增加的关键原因,离不开药品注册申报对GMP的要求。
任何药物在上市前均需完成临床研究及注册申报,期间监管部门会对产品的均一性及质量的可控性提出要求,核酸药物也不例外。《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mRNA疫苗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即提出,临床样品应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同时提到要对工艺稳定性及批间一致性进行分析评价。
而核酸药物研发公司的创始人,不少来自科研院校或实验室,其对产品作用机制研究深入,拥有药物设计的核心技术,但缺乏CMC及药品注册相关经验。科学家过往更多关注实验材料的科研参数,而不熟悉它的生产工艺,但在核酸药物生产中,类似质粒这样的常见原材料制备都需按GMP要求进行。这成为横亘在许多创新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质粒的状态和质量,会影响质粒转染细胞的效率,进而影响核酸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时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额外毒副作用也与质粒的质量较差有关”,因此任科云提到,法规对用于治疗产品制备的质粒生产有严格要求。
“生产中要对质粒浓度、质粒线性化酶浓度、孵育时间、温度等严格控制,还需要提供构建和制备转录模板质粒的详细信息和步骤、鉴定及确证方法等。另外法规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要求,如不能使用含有动物源的培养基,不能含有抗生素等。总之,要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高纯度,高质量、高度均一,另外还要保证批间稳定性。”任科云说。
很显然GMP的要求与实验室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研发人员也容易对产品质量的认知产生一些偏差。
2020年,FDA发布了针对于先进疗法的CMC指南,目的在于规范细胞与基因治疗药品的CMC问题,结果当年就有14个药品由于CMC问题被推迟上市,导致投资人亏损超60亿元。EP Vantage在对2017~2018年5月期间所有公开的FDA完整回应函(CRL)分析也发现,其中不少CRL剑指生产质量问题,同时研究表明小型制药公司更容易收到CRL。国内也有新闻报道一些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因为CMC问题,临床研究申请即被监管部门拒绝。
“不论IND还是NDA申报,速度都非常重要,但对产品工艺和质量的把控,需要很长时间的累积。尤其一些特殊产品,如序列较长的核酸药物等,如何为这样的序列匹配载体,并选择能够稳定表达的菌种,都需要相应的实践经验。”任科云结合自己过往在核酸药物方面研发的经验,认为创新公司短期内完成这样的工艺开发及优化存在较大难度。
另外,他提到小试工艺确定以后,还要进一步考虑中试及放大过程的工艺要求。“CDMO公司在这方面有更多经验积累,能做到快速将产品推向IND的同时,进一步帮助产品顺利推进到临床后期,甚至可以为后续商业化生产提供一站式服务。”
有业内人士观点指出,不少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产品,在NDA申请时收到FDA对CMC方面的担忧,原因可能在于产品研发加速,相关企业缺乏足够时间完善CMC研究,这也提示研发公司要早做准备。
追求CMC技术革新
CDMO公司也在不断优化CMC能力,以提高其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金斯瑞蓬勃生物正迅速扩大产能规模。去年12月,公司占地6400平方米的质粒商业化GMP生产车间投产,今年1月新的34000平方米质粒病毒商业化GMP车间又已奠基,其提到该车间将按照FDA、EMA和NMPA的cGMP要求设计和建设。
楷拓生物通过装置研发,实现可产业放大的质粒连续裂解工艺,并通过优化稀释倍数、裂解比例、裂解时间、中和时间等关键参数,可使连续裂解工艺的裂解效率稳定在90%以上,宿主DNA(HCD)在粗纯后控制在0.5%的水平。在mRNA合成方面,楷拓生物已建立易放大的高加帽率mRNA工艺平台,其可有效减少双链RNA等具有强烈非特异免疫源性的杂质,同时提高mRNA的完整度,且实现物料成本大幅降低至优化前的1/5。另外楷拓还在着手攻克LNP递送技术的专利壁垒,并逐步探索环形RNA等新一代产品的生产工艺开发。
不过当下核酸药物领域的CDMO仍处于群雄并争状态,各家公司尚未在业内形成稳定的技术口碑,未来随着行业继续发展,它们的特点可能会逐步显现。
而两方面案例的出现,将会进一步确立它们的行业地位:一方面是产品成功在国际上完成临床研究申报,国内核酸药物研发公司的创始人不少手握国际前沿技术,应当会将全球申报作为产品的关键开发策略考虑;另一方面是成功支持产品完成Ⅲ期研究乃至商业化生产,Ⅲ期研究之后的阶段对GMP工艺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质量控制等的要求会愈发严苛,也给CDMO的技术提出了更强的考验。
应该说国内核酸药物CDMO企业都还在自我证明的道路上。
总第16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