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何加盐老师的发文,对过去,对未来,以一种“虚空”“创造”的境界来看待。
以我的境界,很难领悟!
不过,多少能够有点感知!
我的理解是:过去是虚幻的,过去的确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我们也摸不着,也回不去,只是这些事情留在我们的大脑记忆里,有需要的时候调用出来。不调用,就是空的。
各个宗教门派,正向的修炼,就是通过修行,调用大脑里让自己幸福的回忆,忘掉痛苦的不堪的回忆,现在才会好。
未来也是虚空的,毕竟还没到来,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的现在,就是在创造未来。只要将自己的愿力念力专注在美好的事情上,就能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解释不到位的地方,欢迎何老师及星友们指正)
对于形而上的意念,真的有一种,道理都懂,却做不到的无力感。
谁都不想活在过去,活在痛苦不堪的回忆里。然而,那些经历确实一直困扰着,除非失忆,否则,怎么可能忘记?毕竟是人生组成片段。经历有好的有坏的,更多的就是浮现,让自己有心里阴影的回忆。我们都知道只想好的,忘记不好的。可是,做不到!
还好,又是这么刚好!
我昨天就听了一本书《一旦能放声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不完美社交生活自洽指南。通俗地讲,就是化解社会中,让自己尴尬的终极秘籍,实操方法论。
书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那些我们在放松时,脑海里闪现出来的记忆,并不是随机跳出来的,而是由我们大脑神经系统有意筛选出来的。筛选的标准特别简单:遭遇引发的情绪越强烈,关于它的记忆就会保留越久远,出镜的次数也就越频繁。
我们一般人,一生中,没经历过几次高光时刻,如果经常经历,那已经是牛人了。更多的是,童年的不堪,原生家庭的不幸,各种场合遭遇的尴尬,时不时涌上记忆,造成现在的性格,心态,以及对人对事的逻辑。
听书中谈到,化解尴尬,化解不堪,有两大法门:一个是学会自我辨析,自我释怀;另一个是不要过分在意细节,牢记最高任务。
自我辨析,自我释怀的方法:一是可以网上参考一些别人的类似经历,看别人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对待的;二是找个信得过的朋友讲述这些尴尬不堪,讲得多了也就脱敏了,也就无所谓了;三是以旁观者的心态对待,甚至可以把它变成段子,博自己博他人一笑(那就是脱口秀的境界了)。
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原来一直都在实践体验着:我过去会花很多时间,消耗在网上冲浪上,别人觉得我在浪费时间,我却认为自己在寻找“共鸣”。确实,在网络上找到了很多故事,段子,满足了心中的一些缺憾,尴尬,幻想等,我才知道,世界那么多,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没啥大不了。
喜欢冲浪,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找不到朋友倾诉。以前有事情,就跟朋友倾诉。现在,大家都挺忙的,自己的那些苦逼事,就不要拿去祸害别人了。
我很感恩,自己也总能遇到愿意听我倾诉的朋友,让我在一次又一次地哔哔哔中,一次又一次吐槽中,抑郁的心情,得到了释放。
很多人都觉得要藏住事,那是有城府。我就是藏不住事,愿意跟人分享自己的不堪,把伤口撕裂了给别人看,看着看着,事故就成了故事了。经历就成了段子,博别人一乐,自己也释怀,然后继续面对生活的不堪。
当然,也要选择好听众,愿意听你倾诉的,一定是你信得过的人。
昨天,在我师父那里,就在解析我的性格形成,每个人都有原生家庭,父母的性格都在无形之间影响着自己的性格,有了这个根源认知之后,不是去纠结,埋怨,而是改变,让自己突破,往自己理想中的性格去修。
讲着讲着,我又不自禁聊到了自己小时候遭遇的一些不堪的经历,一些尴尬的瞬间,感觉现在就跟讲笑话一样,讲出来。
当然,我还没办法变成脱口秀段子。
不过,我感觉我每天的写文,也是挺有意思的,记录每一天的所思所想所感,抓住那些虚空中的真实。
听那本书,也讲到,适度的难堪,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体验,说明我们还有成长的空间。如果我们不常常为自己感到深深的尴尬,(我自己加两个,深深的自责,深深的惭愧),自我认识的旅程便尚未开始。
搞砸了,是成长的必要途径!
师父也说,反正我们只活一次,反正本来就什么都没有,错就错了,对就对了,没啥大不了!
按照大佬们的说法: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不断试错,不断迭代,持续更新,一往无前!
书中给到我的第二点启发:尴尬不要紧,记得自己的任务就行。
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牢记初心,牢记使命,盯着目标,其它的都是浮云!
综合一下:过去未来都是虚空,抓住现在才是最重要的,要领就是一方面,要放眼未来,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另一方面,要释怀过去,才能够轻松上阵。
共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