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以2011永恒之塔、2014DNF、2016街头篮球、2021坦克世界等相关案例为例,简单回顾了游戏厂商对玩家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违规行为的判断方法,以及引入技术监测手段时的举证方式。同时结合2022新浪新闻app推广案相关案例,对数据异常方面的司法鉴定难点进行梳理。
今天简单看两个与技术监测手段应用细节相关的案例,
2018《逆战》·监测记录与比对
李某的《逆战》游戏账号因使用外挂被游戏运营商封禁。李某提出自己没有使用外挂,游戏数据出现异常情况,不排除是因为被告的游戏系统自己出现漏洞。运营商则辩称封号行为有合同依据、事实依据。(详情参见(2018)粤0305民初字13451号民事判决书)
为了证明本案原告有使用外挂的行为,腾讯公司对其相关游戏行为进行公证取证:
- 第6830号公证书,记载了公证员到被告处,用电脑连入内部服务器,截取涉案游戏后台数据的过程。
- 公证书载明2018年3月4日9:50的涉案游戏数据相关数值与前后时间显示的代码“500139……”不同,代码显示为“4068139……”。
- 被告在公证过程中,用其他游戏账号使用外挂进行测试,触发后台游戏数据,代码显示为“4068129……”。和原告2018数据相比,代码串前五位均为“40681”。
被告拟证明:
- 涉案游戏设定有原始配置值,代码正常显示为“5001”;
- 代码显示40681即为外挂方案;
- 原告账号在2018年3月4日9时50分,启动40681外挂方案,将配置项21718的内存值33075修改为61571;
- 原告账号在2018年2月的游戏数据中没有修改内存数据的表现,即游戏数据代码串显示为“5001……”,没有出现“40681”开头的代码串。
- 综上可证明原告在2018年3月4日9:50使用了外挂程序。
法院对被告的证据予以采信。
游戏厂商为了维护游戏公平性,通常会采用机器化、自动化的外挂判定程序检测外挂使用行为,并自动化记录玩家游戏行为的流水记录,相关监测记录与数据分析比对记录在诉讼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证据。
2019《英雄联盟》·实时监测与数据回扫
苏某2014年开始玩《英雄联盟》。2018年3月10日22点31分,原告收到腾讯游戏安全发出的“因不正常游戏行为已经被官方封停,还剩7天可解封”通知。2018年3月11日,原告再次收到腾讯游戏安全的通知:“由于游戏内违规行为被封号”,1095天后解除。2019年8月,苏某以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由将腾讯公司诉至法院。(详情参见(2019)粤0305民初20732号民事判决书)
和其他同类案件一样:
- 被告腾讯公司首先提出根据《腾讯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第6.5款,自己有权根据用户的游戏数据及表现异常判断其有无使用外挂等行为,并采取限制使用的措施。
- 在对本案用户被处罚的事实依据进行说明,即用户被处罚的原因是“安全数据上报异常(安全方案被限制或对抗)”、“检测到第三方软件加载”。
和其他同类案件不一样的是“处罚时间差”:
庭审中,苏某表示自己的账号3月10日晚上就已经被封7天,也就是说3月11日上午账号没法被检测出异常,被告却在该时间再次对其进行封号处罚,属于没有事实依据。
被告对此的解释是:
- 被告对游戏账号安全及数据的检测分为实时监测和数据回扫两部分。
- 3月10日是实时作出的处罚,因为原告当时的游戏数据和游戏行为存在异常——原告游戏客户端遭到篡改、无法上报游戏数据。
- 3月11日的处罚,是被告对游戏安全数据进行回扫,根据原告以往游戏数据及处罚情况进行的综合判断,认为其账号具有严重违反服务协议约定的行为作出的处罚。
被告对数据回扫和实时监测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的时间差异进行说明:
- 对游戏数据的回扫及分析需要安全数据库对大量的游戏账号及其数据及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客观上无法达到实时处理;
- 在每一次实时检测出异常时,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其他玩家合法的游戏权益,会对异常游戏账号作出紧急处理。
法院认为被告对游戏安全数据进行回扫时,对原告以往游戏数据及及处罚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进而作出封号1095天的处罚并无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