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洞见·一默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身处逆境时,所接触的全是治疗自我的良药,不知不觉磨练了意志和品德;身处顺境时,眼前所见都是无形的刀枪戈矛,不知不觉消灭人的意志,让人走向堕落。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人越是在顺境,越要清醒自律;越是逆境,越要自愈自励。
繁华中自律
人过于顺利的时候,最容易丢掉内心的清明。获得一点成绩就会沾沾自喜,失去对环境的判断;为了追逐欲望就去放纵自己,放弃曾经坚守的底线。
清朝时期,年羹尧曾屡立战功,威震西陲,也得到雍正的特殊厚待。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风光无限的大将军,到最后被雍正削官夺爵,列了九十二条大罪,并赐以自尽。
年羹尧西北大捷,回京接受恩赐。雍正确实对年羹尧感恩戴德,但让雍正没有想到的是,自以为立下不世奇功的年羹尧,开始变得张扬跋扈。
在一片歌颂声中,年羹尧把自己当成“西北王”。他命人在府衙中画上五爪金龙,“吃饭”叫“用膳”,给予东西叫“赐”。出门要黄土填道,一副“帝王”排场。
更让雍正感到惊心的是,朝廷军队已经完全变成了年羹尧的私人军队,将士们只知军令不知“皇命”。如此嚣张,京城的大臣们看在眼里怒在心里。当时的雍正还是希望年羹尧能够及时收敛,可年羹尧骄横跋扈惯了,被降十八级之后仍然不肯低头,最终落得个功成身死的结局。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身处顺境时,也要怀有“忧患意识”,不忘“修力”。
顺境时,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大事守原则,小事学变通。越是在攀高的时候,越要懂得低调律己,约束自己的贪婪,克制自己的傲慢,让路走得更稳些,走得更远些。
保持谨慎,不得意忘形,一个人才能平安顺遂。
低谷中自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是任天由命,等待时间抚平一切伤痛,还是奋起抵抗,发出对命运的挑战?
21岁的史铁生正值青春年华,命运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从此再也站不起来,只能与轮椅终生相伴。他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一度颓唐,在那些饱受折磨的日子里,他自嘲道:“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但慢慢的,他靠着顽强的意志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他一边思考生命的意义,一边孜孜不倦地写下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震撼人心的著作。
他用最残缺的身体,书写了最丰满的思想;他尝尽了人生千万种苦,却写尽了内心的欢乐与明朗。生活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强大的人在挫折中总能够昂扬精神、自勉自励踏过坎坷。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写到一句话:“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生活能治愈的,是自己愿意走出来的人。
求人不如求己,凡事靠得住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在低谷时,我们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与其自暴自弃,做些毫无意义的内耗,不如不断改变自己,积极面对,慢慢变好。
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时,到处碰壁,但他坚定自己的内心,沿途讲学,积累所见所闻,晚年执笔编著《春秋》,成为一代圣贤;张良在亡国后隐姓埋名,积累学识,修炼心性,等待时机,最终成为一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圣。
遇到问题时,要“解决问题”,而不要去“对抗问题”;改变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抱怨是对抗问题的方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活是会起伏的,越是往下压弹簧,它反弹得越高,黑夜再长,天总会亮。
人生路远,世事无常,有顺遂就一定有苦难,有繁华就一定有低谷。身处繁华中,要严于律己;遭遇低谷时,切勿自暴自弃。
主播:刘志红
媒体人
用声音温润心灵
文章来源:洞见(ID: DJ00123987)
作者:洞见·一默,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