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距离产生美。”
有的人,总是希望自己与对方的关系,能够近一点、再近一点。
结果,因为走得太近,导致本来和谐的关系,产生了裂痕。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越近越好。
只有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让双方都感到舒适、自由。
不越界
有位作家曾说:“人类的一切痛苦,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一个人如果缺乏边界感,那么,再亲近的关系也会渐渐变得疏远。
有的人,自恃与对方关系亲近,就肆意地向对方提出要求,却不考虑对方是否方便。
如果对方拒绝,他们便会埋怨对方薄情寡义。
人与人之间,关系再亲密,也需要分出个“你我”。
不分你我的肆意索取,只会让对方心生反感,最终选择离开。
听过一句话:“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就是不逾矩。”
有的人,一旦与对方熟悉了,便“近之则不逊”,肆意拿对方的缺点开玩笑。
如果对方介意,他们便会说对方“心胸狭隘”,“开不起玩笑。”
玩笑,如果对方不觉得好笑,那么,就不再是玩笑,而是变相的“羞辱”了。
越是亲密的关系,就越需要一点“相敬如宾”的意识。
如此,才能让关系更加和谐、长久。
不讨好
张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一段关系,一旦需要其中一方降低自己的身段,来迎合另一方,那么,这段关系便已经到了尽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究一个缘分。
如果缘分到了,自然就可以相处舒服;
如果缘分不到,即使低三下四来讨好对方,最终,也只能是让自己受尽委屈,让对方更加低看了自己。
对,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就像舒婷在《致橡树》中所说:“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唯有平等,才能相处不累。
蒋方舟说:“真正欣赏你的人,是欣赏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或者故作讨喜的样子。”
在一段对的关系中,我们只需要做真实的自己,就足以令对方喜欢我们;讨好的行为,反而会背离真实的自己,让对方心生反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不要因为自己的缺点,就低看了自己,就觉得只有讨好,才能获得对方的“喜欢”。
真正喜欢你的人,会因为你的优点而喜欢你,同时,也会包容你的缺点。
不计较
古语云:“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懂得在小事上“装糊涂。”
有一次,杨绛与钱钟书为了一个法语的发音而争执不下。
杨绛嘲笑钱钟书的发音有乡音,钱钟书则认为杨绛自以为是。
后来,请了一个法国人来做公断,结果是钱钟书错了。
杨绛后来说到:“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一个人如果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与亲近的人争执不休,那么,即使最后争赢了,也是输了。
鲍叔牙曾与管仲一起做生意。
分红的时候,管仲总是多拿一部分。
旁人认为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说道:“他家庭比较贫困,我富裕点,他多拿点也是应该的。”
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感叹道:“我曾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经常多拿分红,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知道我是因为贫困才这样做的。”
一个人能够体谅对方的难处,不为小利斤斤计较,不仅仅是一份大度,更可以令双方的感情,更加深厚。
结语:
有人说:“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强求不来的。
遇到频率一致的人,那就好好珍惜,以诚待之;遇到频率不一致的人,那就顺其自然,做好自己。
只要我们不断精进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同频的蝴蝶自来。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