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罗伯·怀特
不论你拥有什么,你是谁,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什么事情,决定你快乐与否的因素是:你如何看待快乐,如何控制它。比如,两个同样地位的人,做着相同的工作,都拥有大致相等的金钱和名望。但是,一个郁郁寡欢,另一个却每天笑口常开。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仅仅是心理态度不同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积极寻求快乐。
从前有位大师,一直潜心苦练,耗费30年终究练成了“移山大法”。有人虔诚地请教:“大师用何神力,才得以移山?我如何才能练出如此神功呢?”大师笑道:“练此神功也很简单,只要掌握一点: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原来,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够移动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它压在我们心头让我们觉得不快乐,不轻松,甚至对整个人生都有一种消极厌倦的态度。其实,我们只需要转换一下思维,告诉自己:快乐不过来,我就过去!
如果觉得不快乐,就找个快乐的人,或者快乐的事,让自己快乐起来。那些糟糕的境遇和倒霉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
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老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
老师高兴地笑了:“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你的目光会集中在哪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是美好、快乐的人生,还是痛苦、忧伤的人生,从某种角度讲,往往取决于不同的思维模式。
快乐需要自己去寻找,没有人会施舍给你。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谁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考虑别人的痛苦。经常发生的事情是,我们自己为难自己,外人则不会在意。想获得快乐和幸福很简单,把目光停留在快乐和幸福的事情上就行了。
不知你是否发现,“小”快乐往往比“大”快乐更容易持久,也更让人满足。原因在于,当你感觉非常快乐时,神经感官受到了高度的刺激,无法在短时间内再次激发下一波更强的快乐,这种快乐过后,你会有一种空空荡荡的感觉。但是小快乐却不同,它们来自窗外的阳光很好、百货公司在打折等,这些小事物都可以让我们会心地微笑。看,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情绪暗淡,兴致不高,就应该积极主动去调整自己的心态,靠近那些美好、愉悦的东西去“感染”自己。
感染快乐,除了改变自己惯常的思维方式之外,改变自己的注意即转移兴奋中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做一件不寻常、跟你的个性完全不同的事。
如果你从来没有给过无家可归的人一块钱,从今天起,给你第一个看到的乞讨者一块钱,并祝他有个愉快的一天;如果你一向觉得自己戴帽子难看极了,今天就戴一顶帽子,并且表现得就好像戴帽子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一样。要确定至少有一个人注意到你今天有点不一样,并且尽可能地收集别人对这个新的你有什么意见。然后在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回想一下今天最好笑或者是最难忘的时刻,并且重新体会一下那种感觉。然后告诉自己,每当你表现得和自己的个性不一样时,你会拥有更多这样的时刻,别害怕改变自己。
俗话说,“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如果你整天沉溺在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你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眉头紧锁的苦命人;如果你能够随时在生活中获取点点滴滴的快乐,你的眉宇间自然而然就会散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