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开得胜”话旗袍,时尚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旗开得胜”话旗袍,时尚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高考、中考期间,看到一些妈妈为自己孩子穿旗袍祝福他们“旗开得胜”。一些学校管理者也拍视频祝福本校学生,例如要求男女老师怎样着装和喊口号。那么,旗袍服饰是怎么起源的,发展过程如何?

旗袍是民国的旗人之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

旗袍文化

旗袍作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其最初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深衣。深衣来源于先秦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深衣作为一种服饰制度在礼法慎重的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旗袍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形成旗袍文化。京派与海派旗袍,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旗袍起源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黄金时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风姿再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十几年来,木棉道品牌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尤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旗袍配饰

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油纸伞、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饰,身穿古典旗袍,一手执香扇、一手撑把油纸伞,款款的步伐,雅致的身影,古典的气韵,是东方古典美的化身。

旗袍改自满族妇女服装(旗服)。区别于沿袭了3000多年的汉服服制,清朝三百余年的中国女装以旗服为主流。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妇女开始领悟到“曲线美”,对旗袍不断改进,推陈出新,力求把自己优美的身材曲线表现出来。但这并非一帆风顺,于是中西文化冲突的“拉锯战”,便被缝在旗袍上。

旗袍的文化传承

旗袍表现出曲线美

二十世纪初期,盛行“旗袍马甲”。也就是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一九二六年,短袄和长马甲合二为一,成为现代旗袍的最初款式。以后两年,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但仍保持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围绕思想潮流的此消彼长,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展开“较量”。

开衩时高时低

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

这一改变遭到舆论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旗袍长度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过去的旗袍是不开衩的,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地在左边开了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高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传统旗袍是上下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带。三十年代初期,袍腰开始日积月累地收缩,到一九三四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在传统与现代、维护传统的“善”与追求美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脱离原来的样式,变得经济便利、美观适体。

文革也是革旗袍的命

但是,从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旗袍被说成“四旧”、“封、资、修”。

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思想大解放,原来单调的黑、灰、蓝色被五彩缤纷取代。消失三十余年的旗袍又重新穿在爱美女士的身上。这时人们主要推广海派旗袍。

问题来了,什么体重穿旗袍好看

观点如下:

1、旗袍为中国女人而生,外国女人穿旗袍,总是缺乏那种韵味和气质。所以看外国人穿旗袍总感觉不伦不类的。穿旗袍和女性的体重确实有直接关系,但不是评判好不好看的唯一因素。穿旗袍好不好看,还和女性的身高、气质也有很直接的关系。

2、女人穿旗袍好不好看,太骨感肯定不好看。而丰满,丰腴的女性,一旦穿上合身得体的旗袍,就能撑得起旗袍的那种优雅的气质,古典唯美。这里所说的丰腴当然和体重是直接关系。骨感的瘦子是谈不上“丰腴”二字的。

那么什么样的体重穿旗袍好看呢,数据直接晒出来如下:

女人身高1.60米的,体重100斤-110斤穿旗袍好看。(100斤体重,110斤标准体重)

女人身高1.65米上下的,体重108斤-120斤穿旗袍更好看。

女人身高1.70米的,体重115斤-130斤穿旗袍好看。

女人身高1.75米的,体重118斤-136斤穿旗袍好看。

按照以上的标准,女人穿旗袍好看与否,和她的身高及体重的比例相关。

3、女人穿旗袍,除了体重和身形之外,气质其实也是很重要的。气质在于一个人的阅历,为人处世的态度,内心的修养,通情达理的观念,与人为善的言行都是气质的表现。这样的女人穿上旗袍特别好看,不管什么年龄,她都可以优雅一生。正如上面所说,气质搭旗袍,美得不可方物。

最后祝,高考、中考的学子们“旗开得胜”。同时也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7月4日 15:13
下一篇 2022年7月4日 15:13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