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班上的一个孩子不想上学,被他的父亲押着带到了我的办公室,在踏进办公室的那一刻,我已经从父亲的脸庞上看到了愤怒、忧伤和那种难言而欲得无可奈何,而孩子的脸上则是那种青春期离经叛道的不服。一进门的父亲喋喋不休在责怪孩子:“不守规矩,不懂得家庭的难和苦,不懂得体谅父亲……”这是一个单亲的家庭.孩子从小就缺失了母爱.
对于父亲的责怪,孩子始终一言不发,安静地坐着,面无表情。看着眼前的两父子,我知道,今天要和孩子好好地谈谈了,于是我把父亲劝走了,坐下来和孩子谈了起来。从孩子的言语中,我发现孩子心里头压抑得很,孩子告诉我,他一直都没有活成父亲想要的模样,正处青春期的他总会在生活中与父亲有不同的意见,总会产生偏执,心里头知道父亲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但就是不想按照他所期望的步伐走,内心总觉着,爸爸,你不懂我,你不理解我,不懂我的需求。你不懂我,是呀,父子俩谁都不懂谁。谁又懂谁呢?谁都想着,你若懂我,那该多好成了他们内心的渴望。其实,这些就是我们当代孩子最真实的写照,自我中心、自以为是、随意浪费自己的青春,虚度最好的光阴,总觉着你们都不懂我,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家长、老师和孩子很难达成价值共识,导致了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很难坦诚开放的的近距离沟通。
作为班主任,实际上此类的父子冲突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那就是作为家长、老师,我们没有以同样的心理的沟通姿态去处理冲突,缺少心与心的交流,不能和学生共情。为了打开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我开始了和孩子的沟通。
在和孩子的沟通时,我首先倾听,因为我觉得倾听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在倾听的时候,我不断的用一些口头语“哦”“啊”“嗯”来回应孩子,表示我对他的理解和尊重,可能此刻老师的回应对孩子来说,有人懂我了,真的很好。其次是换位思考,为了让孩子能够体会到父亲的想法和情绪以及父亲的良苦用心,理解父亲的感受,并能站在父亲的角度思考问题,我给他讲了许多父亲工作艰辛的事,父亲为了养活一家人,是怎样顶着烈日在工地干活的情景,听到这些,看似不屑的孩子眼里竟有了泪花,看到这一幕,我知道孩子的心里一定是破防了。最后是称赞,因为称赞能让人心情明亮,我们常说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呢?我又对着孩子夸奖了一番。听到这些,孩子脸上洋溢着喜悦。就这样,孩子欢天喜地地从我办公室走出来对父亲说:“爸爸,你放心,我会好好读书的。”
教育就像人生漫长的旅行,而我们的孩子就是路边的小花小草,很多时候,很多的事情在成人的眼中是自然而然的,可在孩子的来说是需要时间的,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让我们静待花开。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伟学校 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