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极少数优秀的人?李栩然老师的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自我发展的动力,找到人生方向,收获复利式成长,蜕变为兼具广阔视野和格局的极少数分子。这个世界上,正是那些有动力、有能力和梦想的人,才能成为我们眼里快乐的极少数。任何人想要快速成长,单单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极少数人能活成自己向往的样子。我们需要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和这个世界。路是大多数人都能走通的,可是照亮这条路的灯,却不是人人都有的。我们有无数停下来的借口,但也有极少数人坚持每日精进,享受极少数人的巨额红利。这本书,就可以成为你的那盏灯。
本书四大框架:
点—线—面—体
①关注自我,找自驱力
②找到方向,形成线路
③借力平台、时间
④升维:思维、格局
现代社会里专注是一种极其稀缺的天赋能力。而稀缺,意味着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过量的信息消费的是人们的专注力,信息越多,人们越不专注,越分心,越难深入思考,思考的时间越短,就越容易流于肤浅。要想做到专注有三重境界:
训练进入专注模式。经过练习之后,停止胡思乱想、保持专一思想会变得越来越简单。到了这一重境界,专注更依赖于自己内心的训练和法则。这时,你已经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注意力了。
努力激发专注的心流。我们用意志力支撑专注力,有意识地抑制各种干扰,通过长期训练,专注力就可能从被动行动变为主动形动,本能的专注力就能得到恢复和提升。由于太过于专注,而进入一种物我两忘、无喜无悲的状态,连时间的流逝都感知不到。这种强烈的专注力所引发的平和、喜悦的感觉,叫作心流。产生心流的秘诀是我们要把注意力和兴趣结合起来。无论在哪个领域,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找到了这个结合点。
我们向别人学习,并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超越自己。真正的成长,一直需要你不断地、孤独地翻山越岭。终身成长之路上,要边走边看,有对目标的校准,也有对脚下环境的观查,调整行走节奏和方式。也要问下内心深处此时目标还是否依旧如故。人生有点像环法自行车赛。你必须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做出超越这个时间段里你能做到的事情,才算真正的进步。
寻找突破的机会;要么做到极致,每一次坚持都是为了跨上一个台阶。发现自己真正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本职工作之外,永远给自己一些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尝试不同的可能。8小时以内是为本职工作,8小时之外才是为自己工作。因为不敢尝试,不愿跳出舒适圈,而满足于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才是对人生最大的辜负。机会往往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命运的转折往往留给那些敢于抓住机会的人。
你不辜负时间,时间也一定不会辜负你。要想改变未来,需要做的是从过去的经历中反思总结。然后回到当下,去采取与过去不一样的行动,不断去尝试突破,拓展人生可能。把时间拿来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最终影响的才是未来的人生。人生真正称得上是捷径的,恐怕就是遇见贵人,对一个人来说,时间、身体以及你不多的资产,都是运气的源泉。保护好它们,利用好它们,你的运气就不会太差。“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
读书很重要,但真正能帮助人们提升格局的书,其实就是知识类、思想类的书。书给人的启发始终是间接的。经验也好,思想也罢,从学习到掌握再到指导实践,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能加快这个过程的最好的途径,就是去经历。人生的很多成长都是由经历带来的,去过很多地方,所以眼界比较广;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经历只是诱因,归根结底还是思考。没有思考,经历再多,也不会改变。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一朝顿悟。一个人最怕的是,人生早已设限,却不自知。所谓的“想明白”或者“一朝顿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也应持续进化。我们只要保持开放的心胸,践行永续成长和终身学习理念,不固步自封,就一定会经历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束缚自己的“茧”,未破之前,都过着像虫一样的人生。它困住了我们,使我们动弹不得,于是生活里就有了无数次的无可奈何、一声长叹、心有不甘、痛苦蜕变,而向往的生活似乎永远在别处。
有句话说得好:“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一定要相信: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外在和他人,而是头顶有天,脚下有路,心中有度。想要成功不仅需要上进的态度,还要有突破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是对极致的追求,也可以时时刻准备着抓住机遇。没有任何成功来自侥幸。在这个世界上,既不是智者生存,也不是强者生存,永远都是适者生存。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迈出适应这个碎片化时代学习的第一步。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物质生活和你满足的占有欲,都不会让你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自豪。
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格局大的人对格局小的人,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当你从小格局走向大格局,当年那些困扰你的很多看似完全无法摆脱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比如,家境问题、自卑问题、感情问题、收入问题、职业发展问题等。
当你打开了自己的世界,提升了自己的思维眼界,相对于过去的你,也是一种“降维打击”。
我们生活中多是多数人,极少数是幸运的坚持者也是特别者。
说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一朝顿悟来总结吧!
行万里路,目的很重要,就是要去“见”,不要去“秀”。并不是所有的经历都能带来改变。特定的经历,是最容易引起反思、感叹和思考的,所以经历只是诱因,归根结底还是思考。没有思考,经历再多,也不会改变。
阅人无数,还隐含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值得交往?我认为交友之策分为四种。上策交志同道合者。这样的人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共同进步。中策交志同道不合者。虽然你在职场打拼,他在学校苦苦求学,但大家的追求和价值观是一致的。这样的朋友哪怕多年未见,见面也会非常亲切。下策交道同志不合者。也就是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邻居等,他们不用特别努力就会定期出现在你的身边,所以虽然很多方面不一致,但你们还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起走一段路。在这期间,不如淡淡相交,各取所需。上策交流的人,可以交流思想,一路同行,一起去打开世界。中策交的人,可以一起谈心,交流看法,偶尔联系一下会让关系更亲密。下策交流的人,可以交流学习、工作中具体的经验和方法。在这个阶段,让他们成为你的合作伙伴。
高人指路也就是通俗的说法中的贵人,在没有遇到高人之前,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潜力、人品和毅力按着三点去做好自己。你想要得到贵人相助,至少也要先变成那个值得贵人看一眼的人。所谓得道者多助,当你的道德品质让人打心眼里欣赏和佩服的时候,愿意帮你的人自然就多了。在这里我还是非常感激我生命中帮助我影响我改变我的贵人们。
从格局的角度来讲,这些话可能都不如一句话,即一朝顿悟。什么是顿悟?就是突然想明白了。所谓的开悟,其实就是在经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指路”的过程中,从未停止积累和思考。人到了一个点之后,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见天地,见众生,最后见自己。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该想明白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因、果、度。所谓因果,就是我从哪里来的?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他人为什么成功?我为什么会失败?
我怎么就到了现在这一步?所谓因果,就是我要到哪里去?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到什么程度我才会满足?所谓度,就是我要用什么手段去实现目标?我的原则是什么?底线是什么?一个人最怕的是,人生早已设限,却不自知。一个人的成长,永远都要反复地经历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再到见山还是山的过程。很多东西,从没见过到见过,再到可以装作没见过。很多事情,从什么也不知道,到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再到让别人以为自己不知道。很多话,从无话可说,到无话不说,再到可以藏着不说。这都是一个人的格局发生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和典型迹象。只要保持开放的心胸,践行永续成长和终身学习理念,不固步自封,就一定会经历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对过去的自己的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顿悟后的突破。
作者的顿悟,就是此岸与彼岸。所有人,只要还在这个世界上存活着,归结起来无非两点: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要么在现实中有所追求,要么寄希望于未来。但立足当下,容易走向功利;追求未来,则很容易走向宗教。这两者都不是想要达到的境界。作者所追求的,是现实的未来。当你陷入当下困境的时候,当你在世俗生活里蝇营狗苟拼命挣扎的时候,因为相信自己会过上理想的生活,就会拥有继续奋斗的勇气。用这种大格局,将你的目标、手段、思维等全部整合起来,你在生活中前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束缚自己的“茧”,未破之前,都过着像虫一样的人生。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早日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