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5年夏,中南海的蝉鸣之声久久无法停息,如同礼乐队般在远处嘹亮高歌,而身在菊香书屋的毛主席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来的人叫做谭世瑛,来自湖南湘潭市湘乡县,但他还有两个身份让毛泽东都要去尊敬,他不光是毛泽东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更是自己恩师谭咏春的儿子。
看报纸的毛主席
根据谭世瑛所说,他此次前来除了和毛主席叙旧之外,还希望毛主席给自己主持一下公道,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当成反革命给枪毙了,他自己也在家乡过得很不容易,希望毛主席能帮助自己。
谭世瑛的父亲谭咏春对毛泽东帮助很大,甚至没有他,自己连学校都上不了,面对恩师之子的求助,毛泽东将如何抉择?此事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政府是否错怪了谭世瑛呢?
润之求学,恩师出手
1910年秋,年仅17的毛泽东带着母亲文七妹的嘱托,与自家表哥文运昌一起离开了家乡,徒步50公里走到了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这所著名的“洋学堂”。
刚刚走出大山的毛泽东发现这个学堂和自己的家乡的私塾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他看见四周洁白如纸的高大围墙、高耸入云的乌黑大门、威严耸立的白玉狮子,以及牌匾上龙飞凤舞写着的“湘乡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很是显眼。
原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现已更名“东山学校”
正当毛泽东带着一丝敬畏之心走到学院门口之时,门卫打量了他们一番,随后说道:“你们两个是哪里的?”
毛泽东向前鞠躬,十分客气地说道:“我们二人来自湖南韶山,在此是来求学的。”
门卫冷哼一声,指了指远处来往的学生说道:“你看看他们穿的都是绫罗绸缎,那都是本地的富商子弟,这所学校是湘乡本地的富商资助的,你一个外来人还想‘沾光’?再说报名已经截至了,就算你是谁也没有用!”
20世纪初的长沙百姓生活(旧照)
此话一出,门卫并没有等待毛泽东的回答,反而拉着自己的同事小声议论着:“这个人穿得那么破烂,肯定不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孩子,他怎么配得上这么高级的学府,赶快哄他走了吧!”
面对门卫的拒绝,年幼的毛泽东却显示出一如往常的“倔强”,他大声与门卫理论起来,门卫没想到这么小伙子知识居然如此渊博,他被质问得很是慌乱,头顶也流出了些许的汗渍。
这边的争吵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身为堂主的李元甫正是其中之一,李元甫在考察完毛泽东的文化水平后,当即决定要破格录取毛泽东,甚至对着校董说出:
“如果学校想录取毛泽东这般的旷世奇才,我就辞去堂主的职位!”
但关注毛泽东的人不仅李元甫一人,作为学校老师的谭咏春也站了出来,十分机智地说道:“学校只说不收外地人,又没规定外地人不能参加本校的考试,而且入学考试只要通过,就可以过来上学!”
就这样在李元甫和谭咏春的帮助下,毛泽东和自己的表哥文运昌顺利地参加了入学考试,并将以“言志”为题,书写一篇文章。
正当众位学子满头大汗地冥思苦想之时,毛泽东却潇潇洒洒地在纸张上书写文章,让众位老师很是惊奇。
毛泽东的这篇《言志》寄托着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担忧与畅想,站在人民的角度上述说着国与家的联系与羁绊。
让阅卷的老师都十分地新奇,就连德高望重的谭咏春都十分地激动,仰天高呼:“这是我十几年间,读过最好的文章了,润之真是大才啊!”
毛主席手稿(非此次考试文章)
然而,如此好的文章却遭到了校董的抵制,他们见文章没有破绽,又以毛泽东不是本地人为由,要将毛泽东拒之门外。
得知消息的谭咏春十分地气愤,他将自己的儿子谭世瑛叫来,对他坚定地说道:“你明天去找毛泽东,让他来我的住处一趟,我们要好好商量一番,绝不能让如此大才没有书读。”
第二天清晨毛泽东刚刚睡醒,门外就有急促的敲门声传来,毛泽东打开门后发现此人正是谭世瑛,高兴地说道:“你……”
毛泽东正要说话,谭世瑛便抢先说道:“你赶快跟我走,学校有不少人反对你入学,我父亲想让你到家中商谈。”
毛泽东东山读书处(谭咏春曾在此地与毛泽东探讨学问)
毛泽东赶紧与谭世瑛来到了谭咏春的书房之中,此时的谭咏春正站起来来回走动,反复思考着什么。
见到毛泽东的到来,谭咏春便停下了脚步,向他讲述了学校不接受他的原因,并希望他早做准备。
这时毛泽东却突然站起,一脸遗憾地说道:“我前来湘乡报考,是想尽可能地报效国家,为我们的民族做一些事情,因此我动员了身边的亲友和老师来做父亲的工作,只为学习知识为国分忧,如今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却被贵校以这般理由拒绝,对此我很是难过。”
谭咏春也不想如此大才错失良机,于是他咬了咬牙,坚定地说道:“你就在湘乡等待几天,我一定帮你争取这个名额。”
青年毛泽东
几日之后,谭咏春再次跑到校董面前,对他们提出质问:
“难道就因为毛泽东不是湘乡人就不能上学?那中国人凭什么可以去外国上学,湘潭的学子就不能来到湘乡上学?”
听到这般有理有据的话语,校董们面面相觑,于是在堂长李元甫和老师谭咏春的帮助之下,毛泽东顺利入学,并被分配到戊班学习。
刚入班门的毛泽东就看见了自己的一个老熟人——谭世瑛。
同班好友,恩师举荐
入学之后的毛泽东被分配到戊班之中,他的班主任正在自己的恩师谭咏春,但东小内的学生大多都是家有余财的富家子弟,他们经常看不起穿草鞋破袍的毛泽东,时常欺负他。
这些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自然不肯与毛泽东睡在一个宿舍,谭咏春得知消息后找来了自己的儿子谭世瑛,对他教导道:“今天起你就和润之睡在一起,可万万不能欺负他啊!”
少年毛主席求学时的寝室
谭世瑛对毛泽东也颇有好感,自然不会拒绝此事,因此两人便结下了同窗之情。
入学时是秋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到了冬日,于是谭世瑛便会拿着自己的被子和毛泽东挤在一起,两人共同盖两床被子入睡。
除此之外,他每逢假期无事,为了防止毛泽东思乡心切,他便会邀请毛泽东到自己家中做客,让妻子亲自炒些饭菜,与其彻夜畅谈。
但毛泽东并未因此荒废学业。
有一次谭咏春来到毛泽东宿舍,想要看看自己的儿子对毛泽东有什么纰漏,就在此时他发现毛泽东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杂志,嘴上还念念有词地说些什么。
谭咏春很是好奇,不由自主地问道:“你这是看的什么书啊?”
毛泽东看到恩师前来,急忙将自己手中的杂志放下,认认真真的说到:“老师,我看的是《新民丛报》”
毛主席在阅读
谭咏春听到此话连忙后退几步,他心中十分震惊。因为他知道《新民丛报》是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杂志,主要是介绍欧美的政治思想和理论主张,但当时清政府明令禁止此书发行,将其视为“大害”。
谭咏春随后走到毛泽东的面前,十分担忧地问道:“润之,你是否喜欢梁启超和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面对恩师的询问,毛泽东并没有大惊失色,反而无比认真地说道:“比较枯燥无味的八股文,反而康、梁二人的文章更符合我的主张,我以后还想学习康梁体了。”
听到毛泽东的回答,谭咏春并没有多加责骂,反而十分欣赏地看了他一眼,随后默默地走了出去。
但他没有想到,毛泽东的学习能力如此之快。
不久之后,毛主席在一次考试当中,用康梁体书写了一篇《宋襄公论》,审卷的老师正是一个儒学大家,他见到毛泽东以康梁体写作很不满意,只愿意给出20分的成绩,还要将毛泽东叫来办公室之后,想要好好“教导”他一番。
晚清新式学堂(旧照)
恰巧谭咏春正在办公室中判题,当他得知毛泽东只拿到20分后,便拿起毛泽东的文章仔细地阅读一番,随后直接拍案而起,大声说道:“真是好啊!毛润之的文章思想很是进步,立意十分鲜明,见解精辟,令人折服,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啊!”
然后他跑到判卷老师面前,对他劝说道:“润之写的文章确实不错,不能因为你不喜欢康梁体而给出那么低的分数,我们要重新判。”
最后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得到了105分的评价,谭咏春还亲自在文末写下评语:
“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
随后,谭咏春专门就此事找到了堂长李元甫,希望学校教授康梁体,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文章,而且由于谭咏春很欣赏毛泽东的文笔,他的文章常常会被谭咏春挂到学校的公示栏中,以供全校师生观摩。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经常能回想起在东小上学的时光,他对周世钊等深情地说道:“我虽然是湘潭人,但受了湘乡人的教育。”
随着毛泽东在东小上学一个学期之后,谭咏春觉得学校已经教导不了什么东西,继续留在此地无疑是害了他的前途,于是他又找到了李元甫,说道:
“润之的才学已经不能在小学读书,我希望将他送到长沙读中学。”
少年毛泽东求学时的教室座位
李元甫经过几天的观察也发现了这种现象,他点了点头说:“像毛润之这样的特殊的人,就应该给他特殊的教育,你去找润之商量去吧。”
可当毛泽东得知自己能前往长沙读中学时,他却摇头拒绝了此事,他丧气地说道:“我虽然很想去长沙读书,但是长沙的学费太贵,我在长沙也没有熟人,恐怕要辜负老师的美意了……”
“没事,我这就和校长和管理人员商量一下,我们联名给你写一封推荐信,让你以公读的身份前去,到时候你的学费公家来出,你就不用掏钱了。”谭咏春仿佛早知此事,缓缓的说道。
听到谭咏春老师考虑得如此细致,毛泽东感动得痛哭流涕,连忙道谢。
就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毛泽东正式前往长沙深造,而湘乡驻省中学也成为了毛泽东迈出革命的第一站。
从毛泽东在1911出发之后,他与自己的好友谭世瑛再也没有见过,直到毛泽东在1949年收到了一封书信……
好友来信,请求“公道”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身在香山别墅的毛泽东收到了一封来自湘乡的来信,其中最让毛泽东激动的是,这封书信的寄送者是他阔别多年的老同学谭世瑛。
毛主席收到信后十分地高兴,他看到谭世瑛热情洋溢地对共产党的崇敬和对新中国未来的憧憬之后更是欣喜,除此之外,他还看到了谭世瑛给自己写的诗歌,不由得开始思念故人。
随后毛主席拿起手中的毛笔,五味杂陈地写下回信:
“世瑛学兄:
惠书及大作诵悉,甚为感谢!尊况如何,甚念。如有意见,尚望随时示告。
毛泽东
一九五零年”
毛主席
收到毛主席来信的谭世瑛大喜过望,其实他主动与毛主席联系也是有自己的图谋的,这些年因为他自己参加过国民党,在湖南解放后,政府因此没有给他安排工作,这也让他的经济状况一下子变得不好起来。
因此,在他得知老同学毛泽东当上了国家主席之后,便用一封信与毛主席建立联系,希望得到主席的资助。
1950年4月24日谭世瑛将家中的困难告诉给了毛主席,希望他帮助自己,希望让主席出面帮助自己安排一份工作,信末还专门将自己的长诗写上,希望主席“修改”。
就在他发出信件的当天,周围的邻居都没想到他与毛主席还有关系,一些对谭世瑛嗤之以鼻的乡亲也纷纷前去,希望谭世瑛以后提携自己。
可他们终究是高兴得太早了,毛主席收到信后十分地生气,他最讨厌的就是这些靠关系上台的人,但出于对自己恩师谭咏春的面子上还是给谭世瑛写下了较为委婉的书信:
“世瑛学兄:
来信收到,情谊殷厚,极为感谢。生活困难,极表同情。弟于兄之情况不甚明了,不知如何可以为助。倘于土改时能于兄有所裨益,或于乡里故交获得援手,则以就近解决为上策,未知以为然否?敬复,顺颂,教祺!
毛泽东”
信中毛主席很明确地说到不会帮助他解决任何问题,希望他等待政府的帮助和帮扶。
毛主席与乡亲
看到毛泽东的来信后谭世瑛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但他并没有生气,他与润之相处多年,自然知道他的态度与性格,此次求助不过是他的尝试罢了。
随后的几年之间,谭世瑛一直与毛主席进行着交流,在得知谭世瑛一家确实是有困难之后,毛主席还是不吝啬地伸出援手,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了一百元钱,帮助他渡过难关。
但谭世瑛并没有因此过上富足的生活,他的两个儿子帮助国民党被枪决,而他也被公安机关执行了一年的管制。在释放之后,他却因此加入不了农会,使他非常不满。
不久之后他又患上了眼疾,家中因为没有钱财治疗,只能跑到武汉找自己的堂弟帮忙。他的堂弟正是我们熟知的开国大将谭政。
谭政旧照
可是谭世瑛刚刚来到武汉之时,谭政正好外出工作,无奈之际,他决定跑到北京,向自己的同窗好友毛泽东告状。
毛泽东得知谭世瑛来到北京后很是高兴,多年未见亲友的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毛主席深情地握住谭世瑛的双手,说道:
“如果没有谭老师帮助,我不但进不了东小上学,连长沙都去不了,可能这辈子就留在韶山冲读书教字了!”
谭世瑛也很是高兴,但聊着聊着,他就将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请求毛主席为自己做主。
得知好友首次遭遇,毛主席并没有因此大怒,他反而将谭世瑛送到北京的一家医院治疗眼睛,还向他保证,一定将此事查得清清楚楚,一定要依法处理!
在调查过程当中,毛主席得知谭世瑛有四个儿子,他的大儿子因为在国民党中当过营长,大肆迫害进步人士,因屡教不改才被枪决,而他的三儿子非但不帮助哥哥逃离苦海,还在国民党中担任排长,对抗组织调查,包庇罪犯行踪才被枪决。
枪决现场
而作为父亲的谭世瑛则跑到政府部门大吵大闹,这才被判了一年管制,在此期间并无不妥。
查明真相的毛泽东向自己的好友写下一封亲笔信:
“世瑛兄:
中共湘乡县委有信(乡支部也有一信)给我说明情况,据称:你的两个儿子确实有罪,而且犯了严重罪行的缘故,因此,政府和人民对他们依法处理,是应该的……最要紧的是服从政府法令,听干部们的话。这样,几年之后,人们对你的态度就会更好些了。
如你认为必要的话,此信可给县区乡负责同志一阅。
祝你平安
毛泽东
一九五五年六月八日”
看到信后的谭世瑛也发现了自己的过错,虽然心中十分的失落,不过毛主席已经给了自己的帮助,允许将此信给负责同志查看便是想帮助自己的回到农会,如今自己眼病已好,自然不能强求好友,于是心满意足的返回家中。
毛主席给谭世瑛的信件
在谭世瑛来到北京后,毛主席并没有因为对方是恩师之子而多加庇护,绝对不破环公家秩序,在此之外,他又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谭世瑛回归生产,报答恩师情谊。
公私分明,依法行事,毛主席用自己的原则保卫着国家的尊严、政府的尊严,人民的尊严,谨以此文致敬伟大领袖毛主席。
愿伟人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