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时代。灯红酒绿、歌舞升平、锦衣玉食、风流韵事是民国,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战火连天、残垣断壁也是民国。无休止的战争,颠覆了几千年的文化和民生,都助推了民国的混乱。
这样的民国乱世里,每个人都躲不开的被卷在混乱的时代漩涡里。有钱人想办法从军从政,没钱的人连怎么活下去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各个阶级的人趁乱四伏,心怀鬼胎,想在乱世里捞到一笔让自己翻身的好处。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然会有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毕竟一个混乱的大时代下,每个人的生命和故事都是一条长线,社会越动荡,这条线就越波折,人与人之间的交汇点也就越多。
上海,正是那时风云际会的城市。
有句话叫“一将功成万骨枯”,用这句话来形容民国的上海再合适不过。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作为乱世中的乱世,上海包容了民国的太多传奇。
那时候的上海街道上,无论是一个车夫、一个穷学生、一个戏子,还是一个老板、一个军官、一个富商,都有可能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人物。
正是在民国的上海,一个青楼女子出身的女人,站在上海最繁华的饭店里,资助了眼前一个灰头土脸的落魄青年。
他没有想到,一个青楼出身的女人能在上海闯出那么高的社会地位。
她也没有想到,这个落魄的青年会成为影响国家未来的大人物。
青年盯着她的眼睛,小声说了句“谢谢”,转身离开了。
两人的这段缘分,不仅成就了民国时代的一段传奇故事,也用各自的境遇作为缩影,掀开了那个大时代的幕布。
一,青楼女子到女权领袖
1900年,上海一个黄包车夫的老婆在脏兮兮的家里给他生下了一个女儿。
车夫是江苏通州人,世代贫农,靠农耕赶海为生。车夫二十出头时,社会的变革已经逐渐蔓延,人人都感到一个新的世界要来了。车夫也不再满足祖祖辈辈过的日子,想到外面闯一闯。于是在二十六岁那年,车夫到了上海。
在上海,车夫靠着拉黄包车为生,妻子则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夫妻两人很勤劳,但日子依然过得很惨,经常饥寒交迫。如此十多年。
他们给生下的女儿取名叫董竹君。生下董竹君后,两人又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都因为没钱治病夭折了。董竹君倒是一天一天的长大,出落的美丽大方,人也懂事。
拉黄包车毕竟是体力活,车夫坐了十几年,身体渐渐扛不住了,患了大病。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因为父亲的病变得举步维艰,董竹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后来,他们听说把女儿押给青楼,做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可以拿300大洋。走投无路之下,车夫和妻子只得跟女儿商量。董竹君是读过书的人,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想到是“卖艺不卖身”,又想了想父亲和家庭的情况,也就同意了。
就这样,董竹君变成了一个青楼女子。
青楼和董竹君父母约定好的是,董竹君需要在青楼卖唱三年,才能重获自由。但进了青楼这个地方,哪儿还有什么自由可言。董竹君本来就长得美丽,又多才多艺,嗓音曼妙,这样的女子自然深得客人追捧。
年纪小,当然是卖艺不卖身,但身材一天天地发育起来,就算董竹君不肯,老鸨也会设计让董竹君跌落风尘的。年少的董竹君哪里是这些深谙江湖之道的人的对手。
起初,董竹君只盼着期限快到,自己好离开。但后来在青楼的见识多了,董竹君明白了自己未来也许会面对的遭遇,惶惶不可终日。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夏之时的男人出现了。
那时候的夏之时24岁,风华正茂,是一方督军。他早年在日本留学,后来跟随孙中山发动了辛亥革命。革命成功后,夏之时已经是北伐军的四川总司令了。
这些少年得意的军人和豪门少爷,都喜欢流连在这些风月场所。有的人是为了消遣,有的人是为了掩人耳目。夏之时那时候正在上海,跟朋友一起走进了董竹君卖唱的青楼,看到董竹君的那一刻,夏之时就倾心于她。
贵为军官的夏之时没有嫌弃董竹君,反而对她很尊重。夏之时对董竹君说:“我救你,把你赎出去,然后娶你,我们一起去日本。”董竹君对夏之时也很仰慕,加上夏之时对自己的尊重,董竹君也爱上了他。
夏之时的一番话虽然让董竹君很感动,但董竹君自幼好强懂事,并不想日后被夏之时看轻。她回复夏之时,说:“我自己想办法逃出去,不会用你一个铜板的。”
(夏之时)
不仅如此,董竹君还跟夏之时约法三章:不做小老婆、婚后夏之时要带他去日本读书、夏之时今后应当去革命改变国家。
夏之时听完董竹君的话,全都答应了。
不久后,董竹君设法逃出了青楼,走时一件金银珠宝首饰都没带。当时,袁世凯下令悬赏夏之时的人头,夏之时急于去日本避难。董竹君逃出来后,两人即刻匆忙的东渡日本。
董竹君再三的询问后,确认了夏之时的原配妻子已经病故,才答应跟他结婚。
董竹君跟随夏之时在日本度过了一段很好的日子。
在日本,董竹君像一块海绵一样,拼命地学习,吸取各种知识。董竹君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学习,夏之时则一边躲避国内的追捕,一边陪伴董竹君。两人感情很好,董竹君还为夏之时生下了女儿夏国琼。
但夏之时对董竹君的爱,在生活中慢慢变了形。
董竹君喜欢音乐。他们居住的公寓外,有一天傍晚响起了尺八声,吹奏的曲子是《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董竹君趴在窗口上,听得入迷。美人、音乐、美景,本来是一副极好的画面。
夏之时起初跟着一起听,时不时还赞赏几句。但后来就开始破口大骂,因为他怀疑董竹君爱上了吹尺八的那个男子。
夏之时的控制欲越来越强,在他的做法里,董竹君应当像旧社会的女人一样,对他言听计从,百般依顺。但他一开始爱的,就是董竹君不同于旧社会女人的独立精神。
后来,夏之时奉命回国参加护国战争,还特意把弟弟叫到东京来陪同董竹君读书。名义上是怕董竹君无人陪伴,实际上就是安排一个人来监视董竹君,怕她出轨。董竹君自然也感觉到了,作为青楼出身的女子,夏之时的做法让她很失望。
完成了学业,董竹君从日本回国,又面临了更大的难题。
夏之时的家庭是旧社会的大家族,关系复杂,家族里人口众多,勾心斗角。夏之时的前妻就是因为心性淳朴,被妯娌们气出肺痨,生生病死的。当然,董竹君读过书,自然不怕她们。
在家族里,董竹君面面俱到,手脚勤快,会说话,会照顾人。无论是婆婆还是妯娌,或是伙计和丫头,董竹君都对待的恰如其分。人们想找她麻烦,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慢慢地,家族里的人对她也是真正的心悦诚服了。
但董竹君和夏之时的关系,越来越差。
夏之时后来被免去了职务,从风光的军官变成了无权无势的闲人。夏之时不但没有想着东山再起,反而就此沉沦。在日本学习的新思想被他抛在脑后,他开始抽烟赌博,俨然一副旧社会家族少爷的模样。
董竹君试过很多办法唤醒丈夫的革命思想,但始终没能达到效果。
再之后,夏之时干脆就成为了一个重男轻女、思想封建、赌博成瘾的典型旧社会人。董竹君为他生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们得病,夏之时不管不顾,还会对董竹君加以打骂。只有儿子出了什么事情,夏之时才会像一个父亲的样子。
两人后来从成都搬到上海,矛盾更甚。忍无可忍之下,董竹君对夏之时最后的感情也破灭了。她向夏之时提出了离婚。夏之时起初很生气,因为他一直把董竹君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后来见董竹君真的要走,写了很多悔过信,但都没得到董竹君的原谅。
最后,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夏之时,在上海滩开始了新的人生。
董竹君是个典型的独立女性,即使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她的精神也是足够独立的。
离开夏之时后,董竹君再也没想过依附男人生活,而是想靠自己的双手在上海立足。她起初投资了小规模的纱管厂,但后来因为战争,纱管厂被炮弹打中,她的投资全部变成了硝烟。
夏之时后来和她重逢,冷嘲热讽,问她的生意做得有多大了。董竹君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侮辱,坚持要正式离婚。
董竹君离婚的事情在当时是上过报纸的,毕竟在那个年代,主动离婚的女人并不多。董竹君的事迹被人知晓后,很多人也对她施以援手,其中就有四川人李嵩高。这个人借给了她一笔钱,让董竹君作为起步资金做生意。
董竹君用这笔钱,在上海开了一家川菜馆,叫“锦江川菜馆”。
饭店的手艺好,老板娘也懂事,晋江川菜馆的生意很快就在上海打出了名头,红火了起来。董竹君天资聪颖,在青楼待过,又自己带着孩子们为了生计奔波,早已练就一身江湖风尘。因此,上海各行各界的人士,都喜欢到她的饭店里照顾生意。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杨虎等在上海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这里的常客。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共产党的革命人士,也都经常出入这家饭店。
董竹君就这样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并且暗中为我党的革命人士提供帮助。
二,落魄军人到开国上将
文章开头的故事里,上海的女老板,正是董竹君。
那个落魄的青年,则是一个刚从牢里放出来的军人。他叫宋时轮。
宋时轮出狱后,辗转各地,流亡到上海。上海当时是革命的据点之一,宋时轮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组织,能够给他分配工作。但宋时轮在上海人生地不熟,孤身一人,转了好久都找不到党组织的消息。
没过多久,宋时轮就在街头忍冻挨饿了,但还是没有党组织的联系。就在这时,他碰到了几位狱友。其中一个叫李堂萼的,找自己的哥哥写了一封介绍信,让宋时轮拿着这封信到上海锦江川菜馆找一个叫董竹君的女人。
董竹君看到宋时轮时,已经是上海有名的老板娘了。
她看过了宋时轮的介绍信,立马安排他住下休息。宋时轮临走前,董竹君给了宋时轮一笔钱。两人的交流不多,但宋时轮对董竹君的记忆十分深刻,董竹君这个人从这时候起就牢牢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拿到钱后,宋时轮认真地道了谢,转身就离开了。
董竹君目送宋时轮离开,见到没人跟踪他,也没人注意他,他也安全离开后,董竹君才松了口气。
宋时轮入狱,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手笔。
宋时轮出生在湖南的农村,上过学,是个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的有志青年。长大以后,他立志当军人救国家,在长沙进入了军阀吴佩孚的军官教导团学习。三年后,宋时轮考进了黄埔军校第五期。
在黄埔军校,宋时轮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暗中参与一些积极的革命活动。
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中国大肆实行白色恐怖,四处抓捕共产党员。一年后,宋时轮也冒着这样的风险,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想到刚刚入党不久,国民党就在广州制造了“四一五”惨案。
宋时轮也在这场事件中,作为“共党嫌疑”被抓捕,坐了一年牢。
接受了董竹君的资助后,宋时轮回到了湖南老家,利用董竹君给的钱在当地组建起了游击队,积极响应革命。后来,宋时轮的队伍越来越大,红军来时,宋时轮兴高采烈地去投奔,他的部队也被编入了红军第六军。
在此之后,宋时轮跟随红军四处征战,先后参与了长征、东征、西征。抗日战争时期,宋时轮也带着部队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后来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都有宋时轮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后,宋时轮被授予了上将衔。
当年那个落魄的年轻军人,成了我国的开国上将。
三,宋时轮与董竹君
1991年,宋时轮在上海逝世,享年84岁。
宋时轮的追悼会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看起来虽然已经垂垂老矣,但一双眼睛很有光芒,气质也很优雅。美人在骨不在皮,说得就像是这样的人,即使老迈,也依然美丽。
老人来到现场后,很多人都向她致以敬意。有人提议让她给宋时轮写一首悼念诗,她欣然提笔,写下四句:
“六十年前沪识君,微博奉赠奔前程;戎马一生功卓越,将勇风范启后生。”
这个老人,就是董竹君。
当初送别宋时轮后,董竹君依然在暗中为革命人士做着帮助。对宋时轮的帮助对她而言是应该做的,所以并没有太记得这个落魄的年轻人。
董竹君一直都是一个有革命精神的进步人士。后来,董竹君在上海还策反了杨虎,为营救出张澜、罗隆基立下了头功。上海解放后,董竹君在当初的“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的基础上,整合两店的班底,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
除此之外,得知国家需要钱,董竹君还将自己十五万美元的全部积蓄捐给了国家,把自己的花园住宅也捐了出来,自己只留下了一副字和一套文房四宝。
1950年,上海市政府组织了新春工农商企业家年会,董竹君作为锦江饭店的老板,自然也到了场。没想到,场上一个军人模样的男人一看到董竹君,就激动地走了过来。这个人当然就是宋时轮。
宋时轮看到董竹君,十分的激动,毕竟董竹君曾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他热情地走上前去,却把董竹君吓了一跳,因为董竹君已经不记得他了。宋时轮见状,连忙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董竹君思索了一下,也想起了当年那个落魄的青年。
董竹君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将军和曾经那个青年是同一个人。她更没有想到的是,宋时轮会记住她的恩情几十年。
两人重逢后就成了好友。宋时轮经常去探望董竹君,董竹君也会探望宋时轮。两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后来,董竹君将锦江饭店捐给了国家,自己退休。两人和朋友们还经常一起小聚,回忆往昔,感叹今朝。
宋时轮和董竹君的革命友谊故事,也成了民间的佳话。
董竹君在动荡的民国乱世中选择的人生,无疑是困难的,但也无疑可以称为那个时代的女权领袖之一。她是一个典型,代表着中国女性在那个时代的意识觉醒,也代表着新时代与旧时代的冲突。
这样一个充满革命精神的独立女性,和革命军人宋时轮的故事,实际上也正是那个时代的民国故事。熙熙攘攘的变化,滚滚流逝的历史潮流,其实都离不开进步的革命精神。
1997年12月6日,董竹君也因病在北京去世,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曾经那个风起云涌的民国舞台,也终究成为了历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