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毛主席和李敏在中南海合影
前言
毛主席在逝世后,有好几年的时间,没有任何人提起过毛主席的遗产问题。
直到198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派人前去寻找李敏了解她的生活情况和要求时,才提及了这个问题……
毛主席的工资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毛主席作为国家领袖,生活条件会很优越?
其实,毛主席跟普通人没有区别,一样需要靠工资来打理生活,甚至有时生活还会过得拮据。
吴连登作为毛主席的“大管家”,曾在晚年时回忆道:“在毛主席的工资管理上,我是压力最大的。因为当时所有的生活开销、油盐酱醋、生活日用、水电费等都是从主席工资中扣除的。主席一个月的工资为404.8,江青的工资为243元,但他们两位是AA制……”
图丨毛主席和吴连登合影
从吴连登的回忆中,我们可以得知,尽管毛主席是国家主席,但也不是吃住穿行都是免费的,还是需要花钱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的是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
供给制是我国建立初期对部分工作人员实行的免费供给生活必需品的一种分配制度。供给范围包括:个人的衣食住行、学习等必需用品和一些零用津贴。
不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外加上在实行供给制中暴露的弊端,为此工资体系便需要进行改革。
1955年,国家公务人员结束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的双轨制,开始实行等级工资制。
这次以周总理为首的领导小组开始编制工资方案,实行“四定”,即:定职、定级、定衔、定薪。
按照当时拟定的工资方案,行政级从1级到24级。例如:一级是军委主席毛泽东(大元帅)600;二级是副主席、总理,550元;三级是元帅,500元等。
图丨毛主席和周总理握手
当时毛主席在看到这份报告后,便直接说道:“这样制定工资,在我看来是不妥当的。这样不利于团结,要将贫富差距给缩小嘛!”
对于大元帅军衔,毛主席更是不认可,在某次会议上便说道:
你们让我当大元帅,这是将我放在火炉子上烤啊!一级干部就我一个,你们都是二级、三级,那我毛泽东也太不够意思了。为此我决定将一级让给马克思、温格斯,把二级让给列宁、斯大林,我和你们一样都领取三级工资。
最后,还是周总理想出一个办法:原来划分的行政级别未变,只是工资稍微有所变动。
即:一级工资为594,二至五级依次为536、478、425、387元。
其实说实话,毛主席对于这套工资体系还是不太满意,因为大家工资差距还是有点大。比如说:因为地区类别的不同,同级别的干部,可能在工资方面就相差10~40元。
图丨毛主席和百姓亲切交谈
不过毛主席也比较无奈,因为大家都是刚开始接触,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1956年在全国工资改革后,有些干部便在工资改革时闹级别、闹待遇。毛主席在得知后便提出严厉的批评:有些同志,在革命胜利后,以前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见了,现如今开始比名利、比工资、讲究排场等。
很多人都忘记了我们的初心,我们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些意志衰退的人,需要好好反思下,不然会很危险……。
不过毛主席对于工资体系这件事,一直都没有忘记。在第八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便对现有的工资体系提出批评:现在我们的高级干部所拿到的钱和百姓的生活水平相比,悬殊实在是太大了,我建议可以考虑减少一些薪资。
根据毛主席的讲话,国务院便迅速制定了降薪方案:行政一级降为504元;二级降为454元;三级降为405元。
当然降薪归降薪,但我们国家也是很有人情味的。对于那些在革命年代有贡献的人士,也给予了特殊的优待,即:低职、低衔、高行政等级。
图丨毛主席探望宋庆龄
例如:山东大学前校长成仿吾,他的行政等级被评为五级,相当于上将或者是正省级。对于统战对象担任重要职务的非党人士,国家也给予他们照顾,最著名的便是宋庆龄女士,他的行政等级为一级,跟毛主席一样。
对于工资体系的建立,毛主席心中一直都有一个标尺:要不断缩小高低之间的差距!
纵观毛主席所采取的政策,全都是向这个目标在接近。尽管当时大家的工资都不高,但大家都衷心地拥戴共产党,因为大家都知道有人在为他们谋福利,未来是可期待的。
196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为进一步缩小高低之间工资的差距,为此便再一次进行降薪。
在经过多次降薪调整后,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工资便一直稳定在404.8元,直到逝世。
在当时那个年代,城市居民平均每个月生活费也就七八元,三四十的月工资就能够养活一家五口人。
如果这样来看的话,领袖们的工资也不算低。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他们的生活并不宽裕。
图丨左起 江青 李讷 毛主席 毛岸英 刘思齐
根据当时1968年1月,毛主席的一份家庭生活收支账目:
月房租费用125.02元;12月、1月党费40元;日常消费品92.96元;液化气9.6;伙食费659.13元。
从这份账单上,我们能够看出来毛主席加上江青的工资,也相当于“月光族”。幸好当时毛主席除去工资之外,还有自己的稿费可以应急。
在众多领导人当中,如果毛主席家庭的生活尚且如此,其他领导人家的生活也相差不大。根据国务院原副总理之子纪坡民的回忆:“在中央领导人当中,朱老总和彭老总生活最‘穷’,因为需要照顾的子女人数众多。叶帅这是喜欢读书,大部分钱都用来购买书籍。”
图丨周总理和陈毅合影
至于说周总理的话,则坚持凡个人事务他都要自己付费。在物质享受方面,周总理从来都不在乎,像他外出工作时日较多,他工作在哪里,就在那里简单地就餐。
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曾劝导过总理,希望他能吃得好些。但每次周总理都会说到:‘能吃饱就行了,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能省就省点。’
毛主席的大管家
毛主席在生活中,同样是非常的节俭。根据毛主席身边人的回忆,早在革命时期,主席就非常地节俭。
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就经常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去做报告,革命取得胜利后,他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朴实之风。
1949年11月,北京的天气开始变冷。某天夜里,毛主席在工作之后,便准备到院子里散步。结果还没有走几步,一股寒风袭来,冷得他直打寒颤。
图丨毛主席和工作人员合影
毛主席的警卫李家骥便说道:“主席,外边实在是太冷了,回去再加一件棉裤吧。”毛主席听后,便点点头。
李家骥在将毛主席的棉裤给找出来后,发现这件棉裤上面早已打满了补丁。出于对主席的关心,为此李家骥便说道:“主席,这件棉裤已经不暖了,我替您去领一件吧。”
主席听后摇摇头说道:“不用了,反正棉裤是在里面穿的,外边还要套裤子,没什么大不了的。”
就这样打满补丁的棉裤,又被毛主席给留下来了。再后来,随着毛主席身体发胖,有许多衣服便显得太小了。
为此主席便将自己不穿的衣服,留给了岸英穿。所以在毛岸英身上也总是补丁叠补丁,没有光鲜亮丽的时候。直到逝世,毛主席的两件睡衣,一件上面有67个补丁,另一件上有59个补丁。
正是因为毛主席节俭的性格,为此在挑选管家的时候,便选中勤俭踏实的吴连登。请他到家中来做管家,负责每天的生活事宜,并将自己的收入全都交给吴连登来管理。
图丨吴连登和周福明(左一 吴连登)
吴连登从1964年到1976年主席逝世,一直都在管理主席的这个家。对于他而言,主席的家说好管理也挺好管理的,主席对于你是非常的信任,很少会过问你是如何花的
在毛主席的日常生活中,有几项大的开支。吃饭,100元左右,这其中便包括了他请客,如民主人士。
在毛主席的朋友当中,民主人士朋友特别多,黄培炎、章士钊等这样的请客都是主席自己掏钱。
另外一个开支,便是抽烟,每个月差不多需要将近100元,还有几十元的茶叶。那时候李敏、李讷都在上学,她们上学的费用都从这边出。
原本每个孩子一个月需要15元,但随着物价的增长,提高到了30元。江青那边还有一个姐姐叫李云霞,也是30元,从主席这边支,她有时会帮主席缝缝补补。
吴连登管理主席家12年,在这12年中,主席光是买书就花了8000元。这也就使得吴连登手中的钱一直都比较紧张。
图丨毛主席宴请宾客
但是不管怎么说,吴连登的首要任务便是保证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管理好他的饮食。
毛主席是从来都不吃补品的,不吃山珍海味,就是一日三餐。其实,从毛主席的饮食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人民的领袖。
作为国家领袖,毛主席是有小灶的,但他从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去吃。为此,他便解释道:“小灶是人民给我安排的,你们都无权享用。”
主席的女儿或者是姐姐,都是跟工作人员一样前往大食堂打饭。
不少人都认为身为主席的儿女,就能够享清福,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对此,吴连登回忆道:“主席的儿女不是那么好做的,主席严格要求他们。每周礼拜六一家人团聚,主席便会要求他们,将自己读了什么书讲出来,或者在灶会上听到什么都要讲给主席听。”
图丨毛主席和李敏翻看相册
在毛主席的教导下,不管是李敏还是李讷,都有一颗平常心。不会说,自己是主席的女儿,就要求什么,从来都没有过。
主席家中一般吃饭大多时候为四菜一汤,一个荤菜,一个鱼,一个半荤半素,一个全素。
不过在吃饭的时候,需要你叫一下毛主席,不然他肯定会忘记吃饭。
吴连登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数年,一直都认为主席身上有两难:吃饭难、睡觉难。
主席每天都需要阅读不少文件,在吃饭的时候,你去叫主席,他反而会让你稍等他一下。
然而这一等就没准了,饭菜肯定会凉掉。而且你也不能频繁地叫主席,很容易打扰他的思路。没有办法,吴连登便专门订做了瓷器,盘子上碗上加个盖,既保温又卫生。后来有人传言主席有专用的瓷器,其实根本不像他们想的那样。
主席在餐桌上最喜欢吃的便是鱼头,另外喜欢吃鱼杂、鸡杂。如果中南海打了大鱼,吴连登就会将鱼头弄下来,然后将鱼身子卖给食堂,一分钱都不能浪费。
图丨毛主席外出视察工作
有时,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会向主席建议道:“主席,加点菜吧,不花钱。”
毛主席则摇摇头说道:“中国不缺我毛泽东吃的,但如果我拿了国家的不花钱,那么其他的干部也可以这么做,可那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在毛主席的生活中,他没有一杯茶是不付钱的,吃的用的,都是照价付款。
毛主席的想法很简单:他想要以身作则,自上而下形成廉洁的作风。
对于自己,毛主席同样是严格要求自己,能节省的地方,绝对不浪费。对此,吴连登回忆道:“主席吃饭的时候,倘若饭粒掉在桌子上,他就拣起来放在嘴里,这是我亲眼看到的。”
对于子女,主席同样是要求严格。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主席都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做好人,做好事。
在中南海工作的人员,对于毛主席家孩子的印象都是非常地好,不霸道。
图丨李敏和李讷合影
主席曾对他们说过:“在我身边工作的都是我的同事,是你们的叔叔阿姨。”哪怕李讷等人成年后,在见到吴连登后还会继续叫他叔叔。
吴连登有时便会说道:“你快别叫我了,我比你还小的呢。”“那不行,那是我爸立下的规矩”李讷回应道。
每当吴连登谈到主席家的孩子时,这位老人便会很激动:“她们身上能够看到毛主席的影子啊……”
女儿对父亲的回忆
如果说李敏和李讷有什么地方像毛主席,除去长相,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毛主席从小便培养自己的孩子,为防止她们有“特权”思想,为此主席便决定让她们在读书时,不准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在学校注册表上,她们的家长姓名一栏填的都是保健医生王鹤滨的名字。
在学校里面,李讷也是像普通孩子一样住校,六七个人睡在一间屋,上下铺。
李讷每次星期六会回家一次,但都是走着回来,主席特意强调不允许用小车接送。
某次卫士长瞒着主席,用小车接了李讷一次,结果被毛主席发现。
对于这种私下接送行为,毛主席提出严厉的批评,卫士长解释道:“天太黑,我担心她走夜路不安全。”
图丨毛主席和李讷
毛主席则说道:“别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别人的孩子可以独自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行?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孩子呢?”
卫士长说道:“别人家的孩子,国民党特务可不会感兴趣的。”对于卫士长的敌情观念,毛主席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不同用小车接送孩子。
毛主席解释道:“说实话,我很担心我们的干部子弟,他们没有生活和社会经验,可是却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能依靠父母,必须靠自己。”
晚年李讷曾这样回忆:“父亲的教育,使得我明白两点!第一要乐观,要有克服悲观情绪的能力;第二要不怕吃苦,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对于自己的子女,毛主席从来也没强求他们成为什么家,只需要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就可以。
谢静宜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7年,曾回忆道:“李讷当时在江西,毛主席曾让我给李讷带了一封亲笔信。主席先让我看了信,我深为信的内容所感动,其中使我最难忘的是:李讷儿,爸爸老了,你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啊!”
图丨左一 李敏
对于父亲,李敏也曾这样回忆过:“父亲每次跟我谈话,都会告诫我,因为我是毛泽东的女儿,为此更要低调做人。”
在毛主席逝世后,李敏和李讷等子女,全部都是自食其力,跟普通人的生活也没有区别。
198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派人找到李敏,了解她的生活情况并且提到了毛主席遗产的问题。对于父亲的遗产,李敏是这样回答的:
“我没有什么奢求,如果可能,我只想要爸爸原来要给我的一份。”
根据李敏的回忆:当时中办工作人员给她送来人民币八千元,还有一台20寸彩电,一台电冰箱。
1981年,同样毛岸青也得到同样的一份。
其实,说到毛主席的家产,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资;二是稿费。其中主要是稿费,五十年代达到一百万元。主席将这笔稿费全都交到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代为保管。
图丨毛主席写作
尽管毛主席看起来钱不少,但是需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主要有五部分:
(1)买书、印书:毛主席非常爱读书,特别是线装书。
(2)调查研究:主席经常组织自己身边的人下基层搞社会调查研究或请在外地的老人回京汇报,只想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3)资助亲友:主席湖南老家的亲戚不时来访,在北京的花销都是从主席稿费中扣除。
(4)资助外地朋友:主席对于早年支持和帮助过他的人,始终念念不忘,每逢过节都会送点财物,作为礼物。
(5)帮助警卫战士学习文化:比如在1954年,主席将李银桥叫到身边,提议办中南海机关业余学校,以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
因此,在毛主席逝世后,他的稿费已经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