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4日,摩拜单车打包卖给了美团,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现金离场。身价从15万涨到15亿,这个奇女子仅3年便实现了财富自由。同年ofo小黄车却因经营不善宣布破产,创始人戴威负债20亿,被限制高消费,成为名副其实的“老赖”。
曾经叱咤风云的共享单车两巨头,在时代变换下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也因此有了不同的结果。摩拜和ofo是如何起家做大的?他们又是如何走到如今局面的呢?
ofo先行一步
ofo的创始人戴威出身富裕家庭,父亲是某国企一把手。从小衣食无忧、教育环境优越的他,高考时顺利进入北大,并靠着外向性格以及出色的沟通交流技巧,拿下了校学生会主席的名头。
这位出身不俗的富家公子,并没有完全享受父荫的打算,一直都在想办法证明自己。本科毕业后,他便去青海支教一年,回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这个时期,也就是2014年,他创立了ofo小黄车。
当时戴威的上一个创业项目旅行单车计划失败,投资全部打水漂,急需回血。在学长的帮助下,戴威开始共享单车的项目,从校园内部开始做起。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的戴威十分窘迫,连先期投入的单车费用都无法支付。所以他就利用前学生会主席的名头,向北大学弟学妹们写下了一封的公开信,呼吁师生将自己的单车贡献出来,这才解决了资金困境。
随着项目迈入正轨,戴威想要扩张地盘,在北京的其他高校内部复制共享单车生意。苦于资金不足,这个计划一直没能成功,后来接到唯猎资本的天使投资,有了继续发展的资金,他才在多所高校完成布局,先拔头筹。
不过戴威自身性格有着明显的弱点,他太过极端。因为没有社会经验,所以他很容易会陷入别人的语言陷阱中。再加上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戴威的ofo在有了一定声势之后就开始受到阻碍,发展前景铺上了一层阴霾。
投资人要求戴威继续向外扩张,拿下社会面的市场,而不是仅限于大学校园。戴威却坚持立足学校,不愿意主动出击,错过了黄金发展时期的广大市场,以至于丢失领先地位,甚至和后来的摩拜相比还有所落后。
等到戴威终于同意出击的时候,摩拜已经攻城略地5个月了,ofo想要跟上必须付出代价,于是惨烈的价格战开始了。仅仅2016年一年,ofo就获得了4次融资,总数目2亿美元。正是在这股银弹攻势下,ofo才逐渐拉回和摩拜的差距,两者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2016年至2018年是ofo前景最好的时候,广阔的蓝海正在戴威眼前,只需要他轻轻一碰就可以触摸到。谁知道这一次的关键节点,戴威的老毛病又犯了,性格方面的缺陷展露无遗。将ofo看成自己私产的他,竟然不愿意让投资人获得公司权利,又在公司中搞起了一言堂。
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当然会引起“金主爸爸”的不满,所以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的ofo也就陷入了停顿期,再次和摩拜拉开了差距。此时共享单车市场非常混乱,各路资本都在抢占资源。而资本市场不进则退,ofo 的暂停带来的就是落后,这也为之后ofo 的落败埋下了隐患。
2018年,疯狂了数年的共享单车热潮终于要平静下来了。退潮之后,原本资本宠儿的ofo却成了裸泳的那一位,戴威被资本市场彻底抛弃。那个时候的ofo因为经营不善,无法盈利,管理层腐败等等问题全部爆发出来,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此时戴威还在幻想能够翻身,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甚至打出了战斗到底的口号,希望靠这种精神麻痹来度过眼前的失利局面。戴威的做法失败了,并没有起死回生,反而一退再退,宣布破产,用户退押金的时间排到了100年之后,他本人也负债20亿,黯然离场。
摩拜后发先至
和出身富贵的戴威不同,胡玮炜的家庭很普通。她从小到大也是和其他普通女孩一样上学工作,和同龄人比起来毫无出众之处。
她的大学也不是清华北大之类的一流名校,而是浙大城市学院这个相对不出名的高校。毕业后胡玮炜奔赴夕阳产业的纸媒工作,北漂多年碌碌无为,毫无成绩,在北京这个大城市艰难挣扎着。
不过即便如此,胡玮炜的志向依旧不小,她对于自己的生活不满足,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虽然被现实折磨,在社会的逼迫下无奈结婚生子,可是胡玮炜的心还没有沉寂下来,她在等待一个机会,可以一飞冲天的机会。2014年的时候,这个机会终于到来了。
由于工作的原因,胡玮炜结识了很多科技圈的大佬,对汽车新闻方面很有发言权,所以她的方向也就放在了这一领域。2014年年初,胡玮炜突然辞职,拿出攒了多年的积蓄创业,在北京成立了“极客汽车新媒体”,开始自己当老板。
胡玮炜最初的想法是干老本行,从她给公司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但是后来在和其他大佬聊天的时候,胡玮炜发现了共享单车的新蓝海。与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交流之后,两人联合创办摩拜单车,开始了全新的旅程。
那个时候ofo已经开始在北京高校兴起,摩拜实际上已经完全处于落后地步。而且ofo就是运用最普通的单车进行共享,胡玮炜则要做到最好,打造出一款高端带有智能锁的自行车,这对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前期出现了许多困难。
首先是智能锁的设计让人挠头。重金邀请专家设计出来后,代工工厂又不愿意接受,他们只能自己从头开始建造工厂,增添了不少成本问题。最后阶段,摩拜一辆单车的成本价格飙升到2000元,以至于第一批出场的单车只有几百辆。
无奈之下胡玮炜只能向资本求救,另外拉人入场才凑够了第一批计划投入的单车,正式在上海地区投放。这还没有结束,单车投放的管理问题,以及后续的成本处理问题,这些都让胡玮炜头皮发麻。幸好在投资人的帮助下,摩拜撑过了这些难关,成为共享单车市场的一匹黑马。
之后就是摩拜和ofo的烧钱大战,这场资本盛宴没有胜利者,两方都以惨败而告终。由于市场同质化太过严重,价格战频频爆发,在一次次肉搏中,资本逐渐厌倦了这样的争斗,逐步开始撤资。造血能力不足的摩拜开始显现出颓势,曾经的疯狂时代结束了。
从2017年开始,七彩虹自行车等“弱势群体”纷纷退场,小蓝单车、悟空单车等等也全部破产,舞台中央只剩下摩拜和ofo两家争夺最后的胜利果实。直到2018年4月4日,摩拜也支撑不住了。美团以185亿元全资收购摩拜,胡玮炜按照股份获得了15亿元,安全离场。
ofo VS 摩拜
前文提到过,ofo最先出场,在高校内部刮起了一阵共享旋风,算是首次获得资本的认可。摩拜紧随其后,立足于高端单车,从社会面出发,获得ofo不曾兼顾的市场。两家共享单车品牌棋逢对手,在资本的推动下进行了血腥而残酷的拼杀,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笑谈。
在定位上,ofo和摩拜不同。ofo最初就是出于朴素的便利出行理念,对于单车的工艺和质量不是那么在意,只要能够满足骑行要求就可以了。摩拜则不同,从最开始就打着高端旗号,在颜值和性能质量方面可以说碾压小黄车。
而且摩拜全面布局较早,在很多城市都开花结果,比ofo先行一步,获得了先发优势。ofo则在资本的强力加持下蛮横的入场搅局,和摩拜打擂台,花费大量资金在做广告、搞宣传上。而且它们不计代价地撒钱,给用户发月卡,气势惊人,以黑马的姿态闯入了市场中。所以在普通人看来,ofo更加亲切一些,能够获得实在的好处,因此ofo在初期一切顺利。
转折发生在腾讯旗下的资本想要ofo创始人戴威走出校园,向城市扩展。可刚愎自用的戴威三次拒绝,于是腾讯资本转而投资摩拜,直接投敌。这就给摩拜带来了数量充足的银弹,可以畅快地和ofo打仗,于是共享单车的竞争更加残酷。
有了腾讯的支持,摩拜越战越勇,ofo只能找滴滴接盘,两方的恶斗升级,在全方位进行明火执仗的竞争。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用户受益,而资本损失惨重,大量的金钱被烧掉,需要不断追加投入,沉没成本更加高昂,一些人开始退场。
逐渐的那些大型资本也撑不住了,开始推进ofo和摩拜这两家头部企业的合并,停止战争。可是戴威始终不同意,一意孤行要战斗到底。于是ofo背后的资本退却了,只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小黄车和一个空壳子。
摩拜那边也不好受,之前的价格战打得太投入,公司根本无法盈利,每天都在亏损,全靠背后的资本支撑。这下ofo倒台,最大的对手消失了,摩拜获得的资金一下子就少了起来,渐渐无法维护那么大的摊子,开始收缩战线。
同时蓄谋已久的阿里系开始收割战场,他们很早就准备了哈罗单车这个杀器,在ofo和摩拜两败俱伤的时候,生力军下场摘果子,又是资本家获得了胜利。那一边的ofo宣布破产,公司欠债数十亿,根本无力偿还。摩拜也召开股东大会,宣布卖身给美团,帮助王兴上市。
两位创始人的不同境遇
面临绝境时的不同选择,促成了两位创始人的不同结局。ofo创始人戴威不甘心卖出公司,选择坚持到最后一刻。求仁得仁之下,ofo负债累累,他本人也被限制高消费,成为了有劣迹的“老赖”。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则深谙资本之道,及时收手,在风暴来临的最后一刻跳船离开,将乱摊子交给了继任者,自己全身而退,并从中获得了15亿元的“辛苦费”,这将是她另起风帆的重要资本。
两人的境遇之所以差距那么大,和他们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戴威是精英家庭出身,本身又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所以对于某些事情较为死板,不撞南墙誓不罢休。而且戴威确实有试错的资格,他的家庭和背景就是最大的依仗。即便跌落谷底,也不用担心基本生活水平受到影响。
胡玮炜则不同,她是一个普通人,早些年在社会上打拼,十分成熟圆滑,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有较为成熟的价值观。胡玮炜靠着惊人的商业嗅觉获得资本的青睐,然后在危机爆发前离开,合理规避商业风险,这就是她能够火中取栗的重要原因。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有错。戴威就是因为独断任性的原因,执着于证明自己,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缺点,所以才造成了现在的下场。胡玮炜就聪明很多,知道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对大环境妥协,转头开始人生的新篇章。
其实共享单车的失败是有迹可循的,根据对国内市场的精准判断,企业一年的营收总额在600亿元左右,这就是共享单车的天花板,短时间内无法扩充,因此也就限制了规模。
可是在共享经济被提出之后,互联网热潮兴起,资本开始盲目地捧吹,造成了先期共享单车行业的虚假繁荣。等到冷静下来之后,资本退场,剩下的共享单车企业也就活不下去了。
而且共享单车在数量管控、质量管控和后续管控方面做的很不到位。资本热潮涌动之下,各种粗糙的单车被投放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以及管理隐患。针对这种乱象,各大城市相继推出了规范措施,给共享单车企业沉重打击,生意更加难做。
种种因素下,共享概念被炒作数年,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让共享单车变成现实。但是资本入场之后,改变了其原本的功能和理念,使得共享单车变成了挣钱的工具。潮水退去,只留下一片狼藉的单车市场,以及存在记忆里的当年盛况。
结语
回顾共享单车的故事,ofo创始人戴威更像是体验生活的贵公子,无法让人代入,最终失去了所有。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则白手起家,以一己之力从资本手中拿下了15亿元,当初的投资获得丰硕果实,功成身退。
如今的胡玮炜用这笔钱投资了一家新公司,开展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业务。虽然没有摩拜那么成功,但也是一笔良好的资产,最近还有向国外发展的趋势,十分不错。面对机遇和选择时,我们应该学习胡玮炜的做法,脚踏实地、敢想敢干、敢舍敢得。机遇横在,也许下个成功者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