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刊物 港媒:中国科学家打造自己的权威学术期刊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23日发表题为《中国年轻科学家从头开始创办学术期刊》的报道,全文编译如下:

在《创新》(The Innovation)第一期问世约两年后,该在线期刊已经发展成一份活跃且权威的刊物。它的成功证明了这些科学家们用自己积蓄而非靠官方支持来从事这项事业的意义。

刊物创始人之一、曾在中国科学院一家研究所从事肿瘤研究的陈科表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学论文生产国,但大多数顶级研究成果都流向了《科学》和《自然》等西方期刊。

他说:“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科学》和《自然》,就是现在。”

据悉,这一想法是2016年在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青促会)理事会会议的讨论中提出的。青促会是中国科学院为35岁以下研究人员创建的合作网络,旨在通过促进年轻科学家与同行的联系和交流对其提供支持。

虽然这个想法在会上获得了一些热情支持,但向国家资助机构提出的立项申请遭到了拒绝。科学家们决定投入自己的积蓄。

下一个挑战是为刊物找到主编。陈科表示,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新生刊物可能会在一两年内“死亡”,对于任何为其投入时间精力的人来说,风险都很高。

他们发出了27份邀请,有3位著名科学家接受了邀请。陈科表示,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韩布兴院士是最后一位接受邀请的科学家,后来却成为这份期刊参与度最高的主编。

年轻的科学家们还需要一个数字出版平台。2019年,他们与美国细胞出版社达成协议。100多名青促会成员每人捐赠了一笔资金,他们还设法吸引了一些研究所和大学的资助。

陈科辞去了之前的工作,负责督促从刊物内容到营销推广等各方面的进展,以在人手不足和预算紧张的情况下保持刊物运营。青促会成员无偿贡献自己的时间来帮助办刊,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周末也不休息。

2020年5月21日,第一期《创新》面世,获得热烈反响。

浙江大学一名研究人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喜欢阅读这本期刊,每篇文章都经过精心编辑,结构精美。我衷心希望这颗小小的种子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去年,该期刊发表的一篇阅读量极大的论文成为头条新闻——那是一项对约14.6万年前古人类头骨化石的研究,该人种通常被称为“龙人”。

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倪喜军——其研究成果也刊登在《科学》和《自然》上——说:“如果你取得了真正优秀的成果,那么将其发表在哪份刊物上并不重要。”

《创新》的下一个挑战是吸引作者提交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来自海外的作者,这也是中国类似期刊面临的核心问题。

虽然《创新》的愿景是成为国际性期刊,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罗斯·米切尔认为,吸引国内作者同样重要。

米切尔说:“想想早期的《自然》和《科学》。它们最初(分别)是一份英国期刊和一份美国期刊,然后逐渐在世界其他地方获得影响力。《创新》需要吸引最优秀的中国研究人员在上面发表论文。”

来源:参考消息网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6月28日 16:49
下一篇 2022年6月28日 16:49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