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相关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但目前,仍存在制约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堵点,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并在此基础上统一商品和要素市场势在必行。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公布,意味着打破这个关键堵点的点睛之笔已经落下。
《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国内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意见》的出台被认为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顶层制度设计,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关注,其中,有关“关键堵点”的论述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打通“关键堵点”
中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由来已久。早在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就首次提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十九大上,统一市场相关表述写入党代会文件。此番发布的《意见》也酝酿多时,在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可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重大任务。
如今,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全国市场体系,但统一大市场建设程度还不够高,而且越往前行,越是吃力,一些“关键堵点”久久未能打通。
那么,“关键堵点”都有哪些呢?从《意见》所提出的目标来看,堵点在于: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要素和资源市场的建设仍不完善,商品和服务市场质量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不统一。
这在今年春季在我国各地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的疫情中体现得更明显。疫情下,多地实施封控管理,为城市输送抗疫物资和民生保障物资的货车物流一度被困于公路,城市供应链受到严重挑战。物流的停摆暴露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各省市的规则接口不一样,市场被行政区划割裂。
而“分割”不止体现在物理空间上,也反映在数字世界中。疫情中,各地都有各自的进出码,码与码之间的数据没有互联互通互认,人们只能频繁登录、重复线上流程,让人不禁感叹,原来码与码之间是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经过一场突发的疫情,我国市场上存在的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通、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问题更加被凸显出来。
地方保护的藩篱
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由来已久。从前为了保护本地企业,保证当地税收,辽宁就曾出台过限制外地啤酒进入辽宁销售的红头文件,湖南也出台过不准外省香烟进入湖南销售的红头文件。现在,“只能抽本地烟、喝本地酒”的现象基本不存在了,但随着国内市场网络逐渐形成、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地方保护表现得更加隐蔽和复杂,从保护商品转向了服务业和生产要素领域、从保护本地企业转向了保护本地市场,客观上造成了目前市场分割的现状。
最常见的做法是,在政府项目招标、政府采购中,设置有利于本地企业的条件,通过投标资格限定,来排除外地企业。
比如,西部某地级市就在相关文件中对参与招标的光伏发电项目提出限制,要考虑申请企业“在本地的已有贡献”,包括在本省的“建设业绩”,以及对本地的经济社会贡献(税收、产值、就业三项)。这个打分标准明显有利于本地企业。
近几年,新能源车无疑是制造业领域的明星,也因此深陷于地方保护的泥潭中。
2018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曾联合发文,明确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采取任何地方保护措施。但直到2021年,依然出现五菱宏光mini申请上海牌照受限的事情。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期,政府补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国家已明确规定了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产品及技术标准,但有些地方还是会设立自己的产品技术标准,偏袒本地汽车品牌。
一方面是有“地方特色”的政府采购,一方面是“各有脾性”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共同构成了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的两种方式,伴随了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整个过程。
除此之外,要求外地企业在当地进行测试平台建设,或要求其自建充电桩等手段,都增加了外地企业获得补贴的隐形成本。这些都构成了地方壁垒。
而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我国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分割状态更为严重。要素市场化程度低、流动性差、市场化配置低使得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新旧要素的市场化发育相对滞后,造成了土地供需错配、人才流动不畅、资本供给单一、技术产权模糊、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在跨地区之间仍然没有畅通循环,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中的突出短板。
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上述地方保护及造成的市场分割,可以说都源于长期以来的地方政府竞争。
但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竞争其实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地方政府像经营一个企业一样经营地方,在晋升和政绩的驱动下,为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利用政策优惠和各种补贴来吸引投资,与其他地方政府相互竞争,催动了当地经济的大发展。
但这些招商引资的手段在强化地方政府发展主体地位、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债务风险加大、产能过剩、发展粗放的弊端,同时造成了国内市场的分割。
现在,一方面,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亟需实现高质量增长。这需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而市场机制就是最有效的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在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下,全球形势不确定性增加,逆全球化浪潮愈发兴起,区域化经济体系格局愈发明显。这种情况下,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通过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备性以及国内市场的体量来抗击外部冲击和风险,增强抵御危机的韧性。
可以说,只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才能提升效率,加快发展,才能以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更好联通国内国际市场,顺利推进我国双循环战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路径
具体如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针对当下中国市场基础制度规则不够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问题,《意见》明确了多方面的改革举措。
在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方面,《意见》提出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此外,提出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明确禁止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这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准入规则统一化、规范化。
在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方面,提出要通过升级物流网络、畅通信息交互、丰富平台功能,进一步提升市场运行效率。
在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方面,《意见》提出要继续深化土地和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能源、生态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此外,在完善市场基础制度的基础上,立破并举,打破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具体包括强化反垄断,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除废除妨碍市场主体平等准入和退出等做法。
具体来讲,一方面要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比如要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在未来也会加强对科技、金融、传媒、民生等领域和涉及初创企业、新业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经营者集中审查。此外会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进一步管制,对网络黑灰产业链条进行打击和整治。在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执法中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协作联动机制。
在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方面,《意见》也提出,“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这将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清理各种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因素的政策,相信未来也会逐步破除一些官员思想上的壁垒,促进各方把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去。
同时,《意见》中也提出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原则。可以说,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根本上仍是治理的改革,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仍是核心问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则要在市场失灵时纠正跨界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统一基础设施,在环境监管、行业准入负面清单等方面统一标准。最终让“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的归政府”。
展望未来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将显著提高要素的流通效率,降低全社会的流通成本,让负重前行的中国经济更加轻盈,更有活力。同时,全国统一市场的构建也会拉动消费,立足内需,畅通循环,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铺开,最大的好处是会有效平抑生活成本,同时获得更多平等发展的机会。
对于企业来说,营商环境的改善减少了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能够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市场竞争和创新活动上。一方面,企业将会获得广阔的市场,可以扩大规模,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有了发展的巨大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未来企业必须依靠创新,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加强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对于各地来说,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将相互竞争的各地转化为全国一盘棋,互惠互利,共同做大蛋糕。地区间的分工将更明确,每个地方将按照自身的特色发展产业。有人担心,因为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会导致强势区域愈强、弱势区域愈弱的马太效应,这个担心也不无道理,在国际分工中,因为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差异,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国在全球市场中就曾处于弱势地位。但与国际贸易不同的是,我国可以通过对弱势区域的转移支付,促进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实现相对均等化。可以说,统一大市场要实现的,并不仅是对强者的保护,也是对弱者的公平。
对于国家来说,在统一大市场环境下,可以培育出能打能拼的企业战舰,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未来真正构建出国内大循环,以应对未来复杂的国际竞争,增强抵御未知风险的能力和韧性。
当然,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个长期的过程,“全球统一大市场”并不是首次提出,本次发布的《意见》依然是一个纲领性文件,距离实际落地还需要更多的细则和时间。
但也应该看到,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迅猛发展,这些新技术在广泛渗透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在摧毁各种市场壁垒和藩篱。我们也期待各地积极改革创新,勇于自我革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我国从市场大国向市场强国迈进。相信未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必然会构筑强大竞争力,使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合作中赢得新优势,掌握主动权。(田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