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成功举办了“创新混合式教育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本次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探讨了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混合式教育如何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助力实现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会上,发布了《混合式教育、学习和评价指导框架(中文版)》。
人工智能赋能混合式教育、学习和评价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以指数级的增长速度应用于教育领域,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的目的、形式和内容,正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角色和学生的期望。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直接的、具有破坏性的影响,更具前瞻性地重新设想一个变革性的、充满希望和鼓舞人心的教育新常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局长伊道(Yao Ydo)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赋能混合式教育对于解决当今复杂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强调要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认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重塑教育和我国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背景下,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应为全球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展委员会主任陈光巨教授表示,北师大作为“双一流”高校,一直积极与国际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未来北师大将继续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促进中国与全球教育的互学互鉴。
实施混合式教学和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日益深入,教学和管理的数字化、课程多样化与游戏化、学习经验的数据化进程正在加速,学习者特征和能力的多样性逐渐被纳入教育政策、课程和教学法的规划与实施中,同时也带来了教学、学习和评估等方面的新挑战。
为了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新冠疫情对教育提出的重大挑战,重新思考未来教育的图景,本次论坛发布了《混合式教育、学习与评价指导框架(中文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高级专家Renato Opertti、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教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王欢欢联合发布了指导框架。
该框架全面解析了混合式教育、学习与评价的概念、关键要素和指导方针,详细阐述了混合式学习与评价的教学模型,包括预分析及明确课程目标、描述学习目标及定义学习结果、混合式教育和学习的实施方式、制约因素及学习评价,并提供了人工智能支持的混合式学习和评价的实践案例。
该框架明确了为实施混合式教育、学习和评价需要采用的重要策略,为变革课程和教学等方面的实践提供指南,从而支持广泛应用技术实现支持教、学和评价的混合式学习和弹性教学,促进人的能力培养和教育公平,并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人工智能与教育数字化转型
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AI+一流课程”的变革路径,她指出“AI+一流课程”将赋能学生深度思考、教师教学创新和高校教学改革。法国“面向学校的人工智能基金会”(L‘IA pour l’Ecole)的Agathe Paigneau女士带来了主题报告《人工智能和自适应学习》,她分析了自适应学习与人工智能的深层联系,并指出人工智能使学习者和教师与广大的学习空间产生连接,为设计自适应学习工具提供了可能,从而构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南方科技大学赵建华教授从理念与范式转变的角度阐述了AI驱动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松鼠AI首席架构师Richard Tong的报告聚焦自适应教育中的人机协同,并分享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经验。乌拉圭的Ceibal计划计算思维部门负责人Emiliano Pereiro分析了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的区别,并介绍了乌拉圭国家数字技术教育创新中心实施人工智能和混合教育的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表示,本次论坛是国际优秀教育经验与我国教育创新成果的一次交流盛会,是本届教博会的最佳实践之一。刘坚教授倡议“更多关心教育的人士汇聚到教博会这个大平台,共同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供稿)
来源: 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