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成绩已陆续公布,志愿填报填报时间紧迫。
凭借新能源行业近年的飞速发展,有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蓝海行业的发展当中来,新能源青年依据今年发布的双一流院校名单,为各位考生及家长整理了进入新能源行业能够参考的院校以及专业名单,并给出了新能源行业就业的指导。
大家可以点击转发、收藏或在评论区进行互动。志愿填报期间,「新能源青年」会持续进行更新,为大家提供更多专业的指导。
今年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双一流”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本轮名单“不再区分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统称‘双一流’”的做法,同样也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是为淡化高校身份色彩开了一个好头,有人认为双一流名单含金量不高,这种做法没什么意义。
那么,在本次“双一流”名单中,作为新能源行业从业者和后备军,我们应该关注到什么?结合权威平台中智咨询发布的《2021年汽车行业人力资本趋势与薪酬数据报告》,小编便和大家一起聊聊,顺便拉通高校、专业、行业、细分领域、岗位、薪酬,今天我们就从百草园聊到三味书屋,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这个行业。
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和首轮相比有哪些不同?
双一流,即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简称,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2017年进行首轮名单公布,之后每五年评定一次。
本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如下
就名单内容来看,第二轮公布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名单433个,其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与2017年发布的首轮双一流工程高校名单相比,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首轮入选学科基础上,新增了多个建设学科。
其中,新增高校共计7所: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湘潭大学(数学)、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另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可自主确定双一流学科。
除上榜名单之外,本轮双一流名单也对部分学科进行警示。其中警示学科14个,调整2个。另有2个学科被进行撤销。
二、新能源对口专业有哪些学校上榜?
其实,新能源行业涉及专业广泛,涵盖产品企划、新能源三电、造型设计、智能网联、汽车制造等细分版块,可谓纷繁复杂。
(整理:新能源青年)
为避免“阳光普照”,非要挑几个最核心的岗位方向来聊的话,基于最新一轮“双一流”名单,我们针对性地统计了新能源行业最对口的三个方向—机械制造类(机械+汽车)、动力系统类(新能源三电)、智能网联类对应学科上榜学校情况(因清华、北大自行确定双一流学科,故不在本文统计之列),以下排序无名次先后之分,仅以学校代码排序。
【机械制造类】
1.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
2.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
3.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
4.上海大学(机械工程)
5.东南大学(机械工程)
6.浙江大学(机械工程)
7.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
8.湖南大学(机械工程)
9.重庆大学(机械工程)
10.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
11.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
【动力系统类】
1.天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浙江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
3.华中科技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
4.湖南大学(电气工程)
5.重庆大学(电气工程)
6.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
(自动化、燃料电池、能源与动力、流体、电化学、应用化学、工程力学、燃料电池材料、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等相关专业也可从事动力系统类岗位,因专业过多,本次统计未尽收录)
【智能网联类】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2.北京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3.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4.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5.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6.东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8.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9.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专业也可从事智能网联类岗位,因专业可挑选行业较多,本次统计未尽收录)
我们可以看到,三项全部上榜的有浙江大学,两项上榜的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7所高校。
想必同学们也明白,尽管这并不意味着绝对实力,如传统的车辆工程五大强校(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实力强悍也未尽上榜,但在最新官方的“双一流”榜单榜上有名总不会差。
三、新能源行业就业方向选择
对于应届求职来说,高校和专业的选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从业。首先,从应届生的毕业起薪来看,汽车行业普遍偏低。就本科毕业生来说,在9个主流样本行业中排名第7,本科生起薪5615元/月。这是不是意味着汽车行业是不值得被选择的行业呢?显然不是,原因有三:
1)选对细分行业,助自己乘上国家战略“快车道”。
从下图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无论是职能岗位还是研发技术岗位,按照行业细分领域来看,各层级薪酬普遍状态是:智能网联 新能源汽车 传统整车 汽车零部件。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系统的研发、智能驾驶及智慧交通的技术升级,是新能源行业目前最核心的技术研发方向,这与细分行业薪酬高低完全吻合。可以看到智能网联的初级智能和技术岗位平均薪酬可达到21.1万元/年和20.5万元/年,所以细分行业选好很重要。
摘自中智咨询 《2021年汽车行业人力资本趋势与薪酬数据报告》
2)选对核心岗位,让专业能力转化为市场价值。
对标通用岗位中级技术人才,可以明显发现,人机交互设计师、车联网系统工程师处于薪酬第一梯队,平均薪酬近20万元/年,与上文提到的行业研发方向一致。产品、电气、电控系统、NVH性能开发处于第二梯队,平均薪酬超15万元/年。
Tips:解释一下专业概念,智能网联汽车(ICV),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目前特斯拉、小鹏等品牌均已实现商业市场化。
3)相信未来趋势,选择新能源行业更是选择跟紧国运。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预计投入136万亿的社会成本,折算成产业升级和技术支持,预估最低不少于70万亿投资和3000万个就业机会……
国家战略、生存环境、科技浪潮,以上种种在前面几篇文章我们已经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直接说“干的”。
1月19日,人才解决方案公司翰德(Hudson)发布《2022人才趋势报告》,翰德招聘业务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宋倩在解读人才趋势时表示,芯片、新能源、医疗及大健康行业将是2022年薪酬涨幅最高的三个行业,新能源领域发生人才大战是未来三年的持续现象。
据央视财经报道,某招聘网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工程师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而造车新势力给出的平均月薪为15367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1.6%。
除开诱人高薪,在过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不少上市车企还以“股权激励”的形式来吸引人才。据统计,仅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三家的股权激励总金额就达到了约250亿元。当然,薪酬翻倍、砸钱抢人,新能源汽车业的“人才黑洞”自然是基于行业宏利风口和企业发展需要,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为34.7万台。与2021年同期相比,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上涨了132%,呈现逆势高速增长态势。
更为重要的是,传统车企国企居多,人才成熟且稳定,晋升可能性偏小,新势力车企年轻人居多,不仅人际关系相对轻松,晋升及发展机会更多,建议各位早入行,早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