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探路进行时:区块链试水互联网金融纠纷处理

本报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金融数字化正在替代传统的信贷模式。然而,自动化的信贷审批为金融机构带来效率与便利的同时,快速增长的信贷笔数也为其带来了后端逾期纠纷处理的压力。

金融机构自行开展的催收效果不佳,而与第三方催收机构合作又难以管理其规范催收,这导致暴力催收时有发生的情况,始终是悬在机构们头上待解的难题。针对这一行业“顽疾”,区块技术正在尝试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已有区块链技术公司成为金融机构的司法调解技术平台服务项目中标候选人。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和区块链平台存证“在线验证”功能的司法应用,为互联网金融借款纠纷的治理打开了新的思路。同时,这也是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快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的重要实践,积极借助法院诉前调解、网络仲裁和第三方调解等一系列调解措施,促使客户与消费金融公司协商还款,降低法院正式立案、审判和执行的压力。

智能合约改造业务全流程

“小额、分散”是普惠金融深入发展的重要目标,但传统催收模式无论是从成本与操作难度上,显然与当下互联网金融的需求无法匹配。

近十年来,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迅速。银保监会2015 2021年数据显示,消费类贷款占整体贷款业务规模的比例长期占据人民币贷款总余额的两成以上,且该占比呈现总体增长趋势。而根据《2021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2021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5亿元。

一位法律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某些金融机构盲目追求业绩指标,风控环节放松疏忽。部分借款人信用意识淡薄,在前期隐瞒真实贷款资金用途,发生逾期后,想方设法逃废债务。因此,这导致了金融机构在纠纷处置环节的压力颇大。

有区块链技术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当前,鉴于传统催收手段所面临的难题,金融机构逐渐将目光转至司法催收,但是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在各方诸多探索下,立案与审判环节的效率已经大大优化,但仍存在执行上的困难。“解决金融小额借款纠纷如果以诉讼为主要解决手段,与现有司法资源极不匹配。因此,在意识到这一方式的局限性之后,我们开始尝试探索新的治理思路,比如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我们在与金融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每一笔借款实时上链,同时对接法院系统,优化执行效能的同时,在诉前调解环节发挥更好的作用。”该人士表示。

以代理律师与借款人沟通协商的实践情况为例,一般情况下还款意愿较低的逾期借款人法律意识淡薄,进行财产转移等逃避债务的手段并不少见,因此普通电话、短信催收并无太多效果。但是,在接入法院司法区块链系统后,当事人登录法院网站可以查到区块链上的借款证据存证,无论是从效率还是背书能力上,都会对这一类借款人形成信用惩戒压力。更重要的是,在发生逾期之前,由于区块链存证证据具有不可篡改等特性,可以起到督促链上主体诚信守约的效果。

最高法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的一则案例显示,自然人杨某与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银消金”)在“杭银金融”App签订个人借款合同。杨某未按时还款,杭银消金多次催讨后向法院提起诉讼。作为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的接入方,杭银消金与杨某签订的合同早已同步至司法区块链。客观事实清晰,承办法官开展异步调解,杨某无法抵赖后同意还款,案件7天内办结。

“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应用的前提下,可更多创新诉前惩戒机制的运用,达到预防纠纷的作用。诉前惩戒机制包括自动调解,诉前的支付宝、微信等自动划扣,银行机构之间的自动划扣,与房产机构、车辆管理机构等的联动和协同,达到在诉讼之前对逾期客户产生惩戒性作用,督促或直接实现客户履行还款义务,减少纠纷进入正式司法程序。”杭银消金负责对接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项目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进一步解释道,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可通过打造网络行为“自愿签约—自动履行—履行不能智能立案—智能审判—智能执行”的全流程闭环,构建互联网时代下新的契约签署及履行形态,真正实现网络数据和网络行为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全方位协作。

记者从杭银消金处获悉,其受杭州互联网法院邀请成为首批应用司法链智能合约技术的试点单位,并于2019年年底成功部署上线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项目。

据最高法介绍,2018年9月,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上线全国首个司法区块链平台。截至2022年4月,上链数据总量超56.9亿条,调取电子证据9700余条,相关案件调撤率超98.7%。

上述杭银消金人士告诉记者,在接入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后,公司完成了金融借款合同改造,以及贷前、贷中、贷后相关资料的区块链存证上链,以达到存证可信的效果。同时,除了上述改造,公司还对业务流程及系统支持进行改造,实现业务在司法区块链的违约记录管理、诉前违约惩戒、自动起诉、智能立案、智能审判、智能执行,达到高效维权的目的。“通过应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公司金融信贷业务案件诉前化解率和调撤率大大提升,相较于过去3个月以上的诉讼处理周期,不仅节约了时间、精力与成本,逾期借款率也有所下降。”

记者获悉,争饮区块链技术“头啖汤”的金融机构还有马上消费金融。

据马上消费金融方面透露,目前该公司已经基于自身区块链技术,对调解平台自动生成的电子律师函、客户在线调解实时确认的调解函材料进行上链存证。“区块链证据的公信力,解决了司法诉讼过程中取证难、存证难、认证难的问题,支撑企业高效清收不良资产,尤其能提升小额批量的赋强公证、调解,甚至提升执行查控环节的存证、处理、审理效率。”

跨链互通有待进一步落地

对于司法区块链的效果,也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向记者表达了观望态度。

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公司主流目标客群相比传统商业银行适度下沉。为满足更广大客群的消费金融需求,业务呈现客户数量多、笔均金额低的特征。“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均不能自行发行银行卡,放款及还款需通过银行、银联等支付清算机构。因此,消费金融公司从客户申请、授信审批、客户确认贷款、生成电子合同、放款至客户指定银行卡全流程,涉及环节多,后续法院诉讼、网络仲裁等需提供相应的证据链。除公司自行提供的证据材料、银行或支付结算机构提供的放款证明外,一般还需证明全流程数据的真实性。”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采取的模式是,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许可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开展合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业务提供全流程电子存证服务,立案时提供电子存证报告以证明全流程数据的真实未篡改。“这也是当前常见的模式,其优势在于适应面广,可在符合管辖权规定的多家法院或仲裁委开展诉讼或仲裁服务。不足之处在于,初期需要与法院及仲裁委沟通确认电子存证报告的有效性,具体立案时复核每个案件对应的电子存证报告需要时间。”

该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注意到了由法院(如广州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等)主导创立司法区块链体系的新模式。“据了解,这种模式下线上贷款全流程数据都具有不可篡改、唯一的数据标签,法院立案时可通过系统快速高效地进行复核确认,效率高;但司法区块链尚处于试点期,少数试点法院之间数据不兼容,法院与仲裁委之间数据也不兼容,并不通用。考虑到公司作为全国展业的消费金融公司,所以暂未接入某个司法区块链,现阶段仍主要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进行电子存证。”

同时,上述负责人也不掩饰他们对新兴技术的期待:对于司法区块链,消费金融业务与法院主导的司法区块链结合,在逾期还款纠纷提交法院立案时,消费金融公司可直接授权法院上链获取业务全流程的资料,有效简化证据资料提交流程,确保证据资料真实性,提高证据链效力及证据资料复核效率,实现快速立案、高效审理。“通过该技术实现资料提交与对接,有望进一步加大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力度。”

前述行业内部人士亦坦言,经过前期探索,各方搭建的司法区块链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金融机构、技术公司与法院系统司法区块链上互通的诸多实践案例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在支持不同链之间的跨链接入,继续争取在实现价值流通上的更大突破。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6月27日 09:20
下一篇 2022年6月27日 09:2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