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媒体彭博社,最近发布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彭博社提供了一个调查数据。
在制裁了中国芯片产业5年之后,中国芯片产业,正在以更迅速的方式发展并摆脱对美国技术依赖。
坦白说,虽然西方媒体就是喜欢炒作这种“中国威胁论”相关的东西,但明明美国对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制裁还普遍存在着,却说什么中国已经拜托了对美国的技术依赖,可能吗?
数据不会说谎,根据彭博社提供的数据,就是过去的1年里,全世界发展最快的20家芯片企业,中国占到19家。
老实说,从特朗普掀起对华贸易战,制裁中国华为,中兴等科技企业以来,我想到了中国芯片产业一定会翻身逆袭,但没想到发展的速度会如此之快。
美国显然也是被“打懵”了,彭博社的这篇报道从头到尾,都充斥着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呢?中国企业明明被制裁的苦不堪言,为何赚钱的速度反而更快了?这对我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一、史诗级围剿
这场关于半导体产业链的战斗,如果要追根溯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冷战期间,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瓦森纳协议》。
这几年中美关系恶化了以后,很多人误以为在特朗普之前,中美关系是比较好的,至少在技术上对中国的封锁和限制,没有那么严格。
事实上并非如此,就算在中美“蜜月期”的8、9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愿意传授给我们的,都只是一些已经过时的,或者对美国造不成威胁的技术。
至于那些真正具备战略意义,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兴衰的技术,美国不仅自己不卖给我们,甚至连其它西方国家,也被美国威胁着,不肯卖给我们。
别的不说了,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就想要把自己家的航母啊,战略轰炸机啊之类的东西,卖给中国。但除了瓦良格号航母之外,其它项目基本上都被美国搅黄了。
只是在过去那些年里,美国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比较含蓄,或者会打着世贸组织的旗号,暗中推动。像现在这样,明确告诉外国领导人,不准用华为等产品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一点。
毫无疑问,如果要说半导体产业链的技术战,特朗普是一个很明显的风向标。自从他上任以来,事实上就在准备针对中国的全面“技术封锁战”了。
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只是这场博弈的延续。特朗普试图在技术上与中国完成切割,倒逼制造业回流美国,结果他失败了。
而从此之后,半导体这个产业,就彻底地进入国人的视线了。没错,不管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对于制裁中国半导体产业链,那都是不遗余力的。
区别在于特朗普是明着搞制裁遏制,限制其它美国盟友,不准跟中国进行半导体技术贸易。
而拜登则含蓄一点,当着媒体的面从来不说制裁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问题,却在国际上打着所谓重建产业链的机会,想要把中国彻底的隔离在世界半导体产业链之外。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到了一个什么地步呢?
拜登最近这一年来,出访印欧日澳很多国家,除了前不久出访东欧的时候,是为了俄乌战争之外,其它几乎每一次出访,拜登都要代表美国,要求自己的盟友或者“准”盟友们,在芯片领域阻击中国。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除了原子弹研制技术以外,还没有哪个大国,以如此剧烈的方式,逼迫其它中小国家,在单一的芯片产业连上,给中国添堵作对。
总而言之一句话,美国前后两届政府,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围堵制裁,堪称是“史诗级”的,问题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东西根本不靠谱,美国为什么还要如此做呢?
二、时间就是一切
大概在60年前,1963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从情报部门得知,中国原子弹研发计划,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
肯尼迪
为了阻止中国获得原子弹,肯尼迪亲自派美国禁止核武器试验谈判代表,跑到苏联去见赫鲁晓夫。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顾一切地动员苏联,与美国联合起来,打压中国的核战略计划。
只不过当时的赫鲁晓夫,虽然与中国闹翻了,但在国际上,依然是社会主义的老大哥。手下除了中国这一个“兄弟”之外,还有东欧一帮社会主义共和国。
一旦赫鲁晓夫,同意跟肯尼迪合作,摧毁或者迟滞中国核武器研究计划,那么必将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制造出一次巨大的不信让感。
正因如此,一直到了中国核武器与1964年正式试爆成功,赫鲁晓夫都不愿意跟着美国,一起来制裁中国研究核武器。
如今芯片的问题,也是类似的。不管是川普,还是拜登,必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中美现在于芯片领域的差距,是远不如刚刚解放的时候,中美当年关于核武器战略的区别的。
既然中国可以不依赖苏联的援助,独立地研发出自己的原子弹。那么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对欧美光刻机等关键技术的复制与革新,就不是什么难事,所欠缺的,唯一就是时间。
小小一块芯片,它不仅关系到手机这种流程短,赚快钱的行业。也涉及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更新换代等等技术。如果说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那么芯片就好像是未来整个经济发展的润滑剂。
美国也知道自己的制裁,实际上并不能损害中国分毫,但依然还是不顾一切地出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拖时间。
准确一点来说,现在全球主要大国,都在竞争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经济增量。但世界上能够买得起电动汽车的国家,只有那么多。
说白了,有资格玩新能源战略变成了一个香饽饽,但全球范围内,有实力于中国竞争的国家和地区,只有三个。
一个自然是欧盟,这些年欧盟为了发展清洁能源,没少在电动汽车等方面,跟美国打补贴战。另外一个,则是日本和韩国的叠加体,这两个国家,本身也是能够在电动汽车产业投入巨资,有调动资源。
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中国发展得太快了,对清洁能源的认知和布局,远超美国国内缓慢的新能源汽车发展。
由于美国自身庞大的石油储量,在对待新能源汽车这事上,美国虽然布局了,但没有太紧迫,因此落到了中国后面。
这显然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他们还指望着靠着新能源汽车,打一个翻身仗呢。
如果让中国继续在半导体产业链上往纵深发展,那么美国就失去了最后的翻身机会。
因此,现阶段美国不顾一切地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就是为了腾出时间来,扶持美国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产业发展水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绝对垄断地位。
归根到底一句话,美国也并非是要把中美之间贸易的桌子给掀翻了,他们没这个实力,也没这个胆子。
而是要像当年的日本一样,给中国设计一个经济发展的“天花板”,抢夺世界影响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眼下中美在芯片领域的博弈,看似是个技术问题,实则是个时间问题。美国的目的,就是要拖时间。
三、突破封锁容易吗?
美国想要拖时间,反过来说,也就逼着中国跟时间赛跑,加速在芯片领域的更新换代。
彭博社提出过去的一年里,全球20家收入增长最快的芯片产业,中国占了19家。很多人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会下意识地认为,中国芯片产业已经翻身了。
实际上这事跟中国芯片制造技术的递进,没有必然联系。首先,盈利多,意味着以前成熟产品的市场大,并不是说中国在芯片制造的技术提升了。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现在很多汽车,使用的都是90微米的芯片,而中芯国际的芯片制造技术,已经可以实现28纳米的技术,14微米的技术,也已经成熟,只等着下产线生产了。
而新冠疫情叠加俄乌战争,导致的全球产业链的停滞,供应链紧缺。这个时候,谁能生产东西谁就是王。毫无疑问,有“世界工厂支撑支撑支撑
过去1年里,19家中国企业,之所收入增长那么快,并不是技术上突破了,而是正好替代了此前美日韩德国芯片产业的份额。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大而不强。而想要彻底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就要结束这个“大而不强”的现状。
那么中国想要突破封锁,有多难呢?
从技术上来看,这事的确很难得。14nm到7nm,再到现在流行的5nm,甚至2nm,这每一层想要突破,都必须靠时间去堆积。
这几年以来,中国不管是从民间角度,还是政府层面,都加大了对芯片产业的投资。但科研这东西,不是说你投入了,就一定能取得怀抱。
因此,网上有人说中美芯片制造能力上的差别,需要5-10年来追平,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博弈就是扬长避短。中国也有中国的优势。
首先,我们是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国,人口就是市场,欧美国家不管心里怎么样的,欧美只要不想失去这个超大的市场,就不可能再芯片问题上,彻底的堵死中国进口芯片的道路。
第二,那些打不到我们的,必将使我们变得更优秀。芯片产业这件事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跟本人要什么东西的时候,首先要看你拥有什么。
在美国开始全方位的制裁围堵中国芯片产业之前,中国芯片企业虽然发展也堪称迅速,但没有这么强的紧迫性。
更重要的是,民间资本和科研机构,没有深入到这项计划中来。
但这回被美国技术一封锁,不管是从政府层面,还是从民间的积极性层面,对这种经济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的屈辱,有了更深的感触,自然也会有更多的投资。
前文说过了,科研这个东西,纯粹是烧钱游戏。
只要肯花钱,肯花力量,那么我们突破美国在芯片领域的技术封锁,其实也没那么难,毕竟原子弹都氢弹都造出来了,害怕造不出来一块小小的芯片吗?
四、结语
仅从美国的目的来看,过去这一年多来,中国国内芯片企业,在美国的打压下,不仅没有低沉,反而积极进取,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公司之一,自然说明美国的计划落空了。
别的不说,美国想要利用芯片,卡中国脖子的事情,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行的了。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眼下的这些成绩,其实是基于“存量需求”产生的。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疫情和供应链危机,让一些原本可以为世界提供芯片的国外企业,产量降低了,因此中国国内的芯片,销售量自然就增加了。
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国的极限制裁,很多国产芯片企业,只能在国内招供应商。这当然是好事,但国内供应商技术水平不足,也是事实。
汽车用的芯片尺寸较大,可以由国内企业代工,手机用的小芯片,又如何取代呢?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得继续投入大量资金和科研力量,真正把技术水平提升上去了,才能说实现了逆袭,打了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