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618?唯品会京东齐转向,冷清背后藏着更激烈的较量

“史上最难”618?唯品会京东齐转向,冷清背后藏着更激烈的较量

关于618,这一年度大促在今年还未正式拉开大幕的时候,网上就出现了“史上最难”论调,不少人早早预判这轮大促很大可能惨淡散场。

这样的观点大抵不是空穴来风,今年疫情反复席卷,受到大环境影响,在消费端整体消费意愿出现理性降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另外还有头部主播缺席、品牌端下调预算等潜在不利诱因出现。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客观外在的影响,在大促实惠面前不一定能发挥作用,那么大促主办方电商平台们的反应,则又变相“坐实”这一论调。

可以看到,从预热阶段,这轮618就开始显得有些“冷清”。以往这时候,618的相关广告铺天盖地,直接从线上铺到了线下,但今年这样的现象不见了,电商们都是各比各地低。取而代之的是,京东、天猫直接满减,唯品会更是简单粗暴,连满减都没有,靠着专项价格和单品红包直接在特卖的基础上降价。

然而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尽管大环境受影响、电商们宣发玩法“不给力”,但各大平台依然创造了自己最好的战绩。

截至6月18日,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元,再创新高,较去年同比增长10.3%。唯品会数据也显示,特卖节开售一小时,黄金首饰、旗袍、母婴用品等品类率先迎来爆发。同时,截至6月18日上午11点,年中特卖节中多个品类销量持续攀升,出现了果蔬清洗机来自95后的订单同比猛增10倍,旗袍销量同比上涨9倍,黄金手镯的订单量同比上升121%……

值得一提的是,天猫和淘宝早在去年“双11”之后就不再公布大促数据,但作为电商老大哥,这轮消费盛宴无疑也是它的重头戏,它的成绩自然不遑多让。

那么到底是什么带来“反转”的呢?其实答案就隐藏在这其中。首先可以看到,大促玩家们虽然放弃了各式各样的引流玩法,在却暗地里将福利砝码加大,消费者买同样多的东西,钱却花更少,这无疑是消费最乐意的事。

其次回归消费本质的行动还在不断展开,无论是将以往搞营销的钱直接让利给消费者,还是更加强调消费者体验,亦或是唯品会将特卖最低价扩大到更大的范围,都是这一做法的具体体现。

以往的电商大促除了业绩考量外,更多的还有平台间的较量和博弈。如今这些现象表明在“静悄悄”的618背后,平台们面对阻力,已纷纷发力自身,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换句话说,电商行业少了“火药味”,多了回归消费的初心。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15:22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15:2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