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星驰的60岁生日。
有人说,小时候看周星驰的电影,觉得是喜剧片,长大后再看,才发现是纪录片。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正如“星爷”后来的人生,退居幕后,每次大家提到这个名字,总是跟孤独、寂寞、心酸挂钩。
但他带给我们的快乐,一直深深留在一代人的心底。
“如果说中国有查理·卓别林的话,那就是周星驰。”
一路走来,周星驰从“星仔”到“星哥”,再到众人心中的“星爷”,他用一部部“无厘头”喜剧,为草根人物代言。
如今他已经60岁了,但在不少人心里,他仍是那个无厘头少年,怀揣梦想却很难成功。
几乎所有的电影里,周星驰的角色都只是一个“loser”,让我们轻易窥见那种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后,留在身上的标记、气味以及伤痕。
他不遗余力地将生活糅进电影,不管是邻居中的“绝世高手”,还是低声下气的“店小二”;不管是自作聪明的“小混混”,还是亦正亦邪的“大英雄”,你总能从某个人的某个瞬间,看见自己的影子。
豆瓣上有人问:为什么越长大,看星爷的电影越难过?
或许就是因为,在这些嬉笑怒骂背后,隐藏着一个真实而又残酷的现实世界。
我们跟着周星驰一起哭、一起笑,到头来才发现,自己才是他镜头下的主角,戏里戏外,是一样的天地。
真正驱动成长的,是痛苦
5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香港九龙贫民窟的一间木板房里,传来了一阵打骂声。
这天,凌宝儿好不容易从娘家要来一根鸡腿,精心烹饪,没想到儿子刚咬了一口,就把整个鸡腿扔在了地上。
她顿时暴跳如雷,狠狠打了儿子几巴掌,捡起脏了的鸡腿自己吃掉。
这个看似不懂事的孩子,就是周星驰。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年后,在凤凰卫视的访谈里,凌宝儿旧事重提,才知道儿子的一番好意。
因为穷,凌宝儿舍不得吃肉,只会偷偷捡孩子们剩下的、弄脏的吃。
为了让妈妈多吃点,小小年纪的周星驰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戏。
周星驰的童年,笼罩在贫穷的巨大阴影之下。
他的爸妈是广州来的逃港客,一家五口挤在巴掌大的“棺材房”里,像很多底层老百姓一样,活成了香港这件华服褶皱里的虱子。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为了生计,周星驰很早就开始打工,尤其是父母离异后,他甚至不分昼夜地连轴转:在酒楼卖虾饺、在尖沙咀卖报纸、和外婆摆地摊、替人跑腿、给人打杂……
糟糕的家境,让周星驰不止一次提醒自己:别想了,你不会有未来。
然而,当他被妈妈第一次带去电影院,当他第一次看见银幕上的李小龙时,周星驰似乎看见了自己朦朦胧胧的未来——做一名电影明星。
图片来源:电影《少林足球》
关于这个梦想,朋友笑他不自量力,母亲劝他脚踏实地,女友希望他尽早放弃。
面对全世界的反对,周星驰迷茫、无助、孤独,但“拍电影”的种子已在心里生根发芽,他只能逆流而上,走向命中注定的那条路。
周星驰穷困的成长经历限制了他,也成就了他。
没有这段经历,他便少了对大众生活的洞察;他似乎生来孤独,可没有感受过孤立无援,就无法破釜沉舟,逼自己向前。
恰如哲学家尼采所言:“一切决定性的东西,都从逆境中来。”
真正驱动我们成长的,是一次次挫折与磨砺;真正激发我们斗志的,是一次次打击与失望。
都说人生实苦,殊不知苦也有苦的价值。
读者,赞336
没有谁的日子,不委屈
如今看来,周星驰当属潮流的塑造者,中国电影史无法绕开的人物。
但在入行之初,他身上毫无“走红”的迹象。
为了梦想,执拗的周星驰连考了3年,才进入TVB艺员班。
他清晰地记得,当年为了不让身高成为障碍,他花不少钱买了双增高鞋,结果面试时考官只看了他一眼,就不屑地说“回家去吧”。
但周星驰没有离开,他一边展示才艺,一边赔笑脸、说好话,总算求来入职的机会。
谁也没有想到,在之后整整6年的时间里,周星驰只能靠卑微地献殷勤、扮乖巧为自己讨一两个“跑龙套”的小角色。
《喜剧之王》里,有这样经典的一幕。
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对女主柳飘飘说:“小姐,如果你非要叫我跑龙套的,可不可以不要加一个‘死’字在前面?”
贱贱的语气、自嘲式的微笑,让喜剧效果直接拉满,但对周星驰而言,那是他苦涩往事的缩影。
图片来源:电影《喜剧之王》
他的朋友宋子文曾说:“当时星仔混得很差,为多赚几十块钱任人差遣,他学着很油的样子,跟人磨嘴皮子,有时候为了演死尸,都得浪费一升口水。”
有一次,他忍不住在导演面前表达对电影的理解,没想到话音未落,就引来哄堂大笑。
周星驰不得不尴尬地冲“大哥”笑笑,以示歉意,然后开始拍马屁,说好话。
却不想这位“大哥”当众说:“这人怎么跟狗一样?”
这几个字,仿佛一记猛拳,击碎了周星驰的心,让他久久不能释怀。
很多年后,他将这句话写进了电影《大话西游》中,成为了影片结束时,最为经典的一句台词。
入行后的这几年,可谓周星驰的“炼狱时刻”。
时常事与愿违,总是被人瞧不起,受尽委屈与欺辱。
他让我想起了刘震云的一句话:“世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挑,就是日子不能挑。世上所有的事情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着委屈。”
星爷如此,你我亦然。
在充满辛酸与压力的生活面前,谁不是一边受尽委屈,又一边咬牙前行。
图片来源:电影《少林足球》
为了梦想,为了生存,为了争口气,我们总是逼自己说不喜欢的话,做不喜欢的事,因为我们心有不甘,不想放弃与世界的较量。
你真的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1988年,对周星驰来说太重要。
这一年,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摆脱了事业上困顿的局面。
在《霹雳先锋》崭露头角后,他先后参演了《盖世豪侠》《龙在天涯》等电影,迅速打开了知名度。
甚至在1992年,他连续上映7部影片,一举包揽了年度香港电影票房前五名。
而这一年,也被香港媒体称为“周星驰年”。
《赌圣》《逃学威龙》《武状元苏乞儿》《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一部部经典影片先后问世,把周星驰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与周润发、成龙并称为“双周一龙”,凭一己之力撑起了香港电影的半壁江山。
在VCD盛行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看过周星驰的盗版光碟,难怪有人说:“我们都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
连《时代》周刊都说:“周星驰的喜剧,似乎能够让人暂时摆脱忧虑和痛苦。”
然而,作为“喜剧之星”,周星驰自己却很难快乐。
因为伴随走红而来的,是演艺圈的纷争与名利场的争夺。
有人说他是“片场暴君”,待人苛刻,动辄骂人,是王晶口中“主宰一切”的人;
有人说他“人缘差”,不少合作过的导演、演员骂他耍大牌,脾气暴;
还有人说他“自私自利”,指责他太爱钱,给钱时小气,收钱时却“狮子大开口”;
向华强妻子陈岚炮轰过他,罗家英公开指责过他,就连黄金搭档吴孟达都与他渐行渐远。
而周星驰本性里的孤僻与沉默寡言,又让他难以为自己辩解。
图片来源:网络
渐渐地,周星驰成了人们眼中的“怪咖”,一方面登峰造极,另一方面又是众矢之的。
参加专访时,提到自身问题,周星驰解释说:“我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工作狂,认真起来就会让人不高兴。”
除此之外,再无多言,毕竟他明白,做得再好,也有人不满意。
正如作家刘同所言: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性格能避免得罪人,说话直会得罪小人,说话委婉会得罪急脾气的人,老好人会得罪有原则的人,圆滑的人会得罪聪明人。既然都会得罪人,那就做好你自己,做好了自己,就不怕得罪人,因为你可以承担后果。”
懂你的人自然会理解你,不懂你的人说再多也没有用,我们无需向别人证明自己,更不必讨得所有人欢心。
孤独,才是生命的底色
除了作品、人品,周星驰的感情生活,也一直让人津津乐道。
可焦点并非“才子佳人,花好月圆”,而是一次次的错过与遗憾。
初恋罗慧娟曾对他痴心一片,无奈周星驰无心结婚,结果分道扬镳;
而后来与朱茵、莫文蔚的恋情,也都没有撑过3年,便烟消云散。
问及缘由,她们的回答竟惊人地一致:“周星驰只爱电影和自己。”
岁月匆匆,周星驰活成了孤家寡人。
有人说,他的孤独,从1962年一出生就开始了。
小时候,他总是一个人看向香港的车水马龙,没有玩伴,亦没有朋友;长大后,现实赤裸而粗粝,他似一叶扁舟,颠簸于汹涌的生活中。
等到功成名就,扑面而来的名利与纷扰,又促使他总在躲避,总想着逃离人群。
周星驰很难被定义,他是天才、偶像,做过演员、导演,涉足过商业、政坛,但最终,他把自己塑造成了孤独的“王者”。
很喜欢梁实秋的一句话:“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
其实,我们和周星驰一样,也曾凌云壮志,满腔抱负;也曾吃过苦,受过累,遭遇不公与踩踏;也曾深夜痛哭,却不得不继续奔跑。
为什么周星驰是不少人心中“神”一样的存在?
或许就是因为他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看到了“生活会变好”的一束光芒。
恰如《喜剧之王》里的那段经典对话:
“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后便会很美的。”
周星驰说:
“20年前,观众没有和尹天仇一起看到‘天亮’,但20年后,大家可以看到了,天亮以后真的很美。”
我们在人生旅途上穿梭,不必害怕一时走进暗影,只要坚持走,也会和星爷一样,看到自己生命的曙光。
最后,祝福周星驰:
星爷,要开开心心呀。